社區衛生服務建設方案

時間:2022-10-24 10:55:00

導語:社區衛生服務建設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衛生服務建設方案

根據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和9個配套文件精神,為建立健全麗水城區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特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緊緊圍繞“發揮公立醫院優勢、整合社會醫療資源、完善市場運營機制、融入街道社區服務”的原則開展工作,堅持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注重衛生服務的公平、效率;堅持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參與,多渠道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堅持實行區域衛生規劃,立足整合現有衛生資源、輔以改擴建和新建,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堅持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并重、中西醫并重、防治結合;堅持立足地方實際,因地制宜,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經濟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

(二)工作目標:社區衛生服務著力于實現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著力于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著力于提高城區居民對衛生服務和醫療保障的滿意度。在2007年7月前,基本完成機構規劃和框架建設,年內建立比較完善的城區社區衛生服務體系。

二、建設思路

(一)機構設置和規劃。城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由6個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若干個城區社區衛生服務站構成。按照麗水城區街道劃分,在紫金、萬象、白云、巖泉和水閣街道各設立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原則上每1.5萬左右人口建1個服務站,其中,紫金街道中心下設3個服務站,萬象街道中心下設2~3個服務站,白云街道中心下設2個服務站,巖泉街道中心下設1個服務站,水閣街道中心下設若干個服務站。水閣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具體管理體制仍按市政府〔2007〕5號會議紀要精神執行。富嶺街道社區衛生服務暫由蓮都區衛生局按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要求管理。

(二)性質和申辦要求。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主要承擔所轄社區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分別由市中心醫院、人民醫院、第二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等5家市直公立醫療機構向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辦和承諾,經確認批準后掛牌。城區社區衛生服務站可由公立醫院、社會辦醫療機構按照“自愿申報、綜合評價、擇優確定”的原則,在設備、人員、房屋等達到準入要求的前提下提出申報,由市衛生行政部門組織人員考察論證后確定舉辦單位、發證、掛牌。

(三)運行和管理機制。市衛生局是城區社區公共衛生管理部門,主要承擔機構組建和日常管理,制定準入標準、管理規范和考核辦法,定期督查、指導、培訓、考核,依據考核結果發放工作經費,獎優罰劣,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服務效率,同時,根據國家、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標準,結合麗水實際,制定《麗水城區社區衛生服務建設標準》。市疾控中心、婦保院、衛生監督所、市直公立醫療機構負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相關業務指導和技術培訓。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負責所轄區域人群的組織、宣傳等工作。社區衛生服務站承擔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日常管理與考核。

三、保障機制

(一)加強領導,統籌協調。市、區政府分別成立城區社區衛生服務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城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及時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加強督促檢查。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各指定一名聯絡員負責此項工作,建立和完善市、區、街道(社區)三級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網絡。

(二)明確職責,合力推進。市衛生、發改、人勞社保、計生、民政、藥監、建設、計生、民政、宣傳等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共同推進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市衛生部門負責制訂發展規劃、準入標準和管理規范,加強行業監督管理,組織開展人員培訓。市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將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根據需要安排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研究制訂社區衛生服務收費標準和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市民政部門負責將社區衛生服務納入社區建設規劃,探索建立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城市醫療救助制度,做好社區衛生服務的民主監督工作。市財政部門負責制訂社區衛生服務的財政補助政策及財務收支管理辦法。市人勞社保部門負責完善社區全科醫師、護士等衛生技術人員任職資格制度,制定吸引優秀衛生人才進社區工作、促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的有關政策措施。市建設(規劃)部門負責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將社區衛生服務設施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市人口計生部門負責社區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指導和管理。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社區衛生服務所需藥品和醫療器械的質量監督管理。蓮都區衛生局協助市衛生局做好城區農村人口公共衛生組織、協調工作,并參與城社區衛生服務等相關工作。

(三)加大投入,完善制度。

1.建立政府補償機制。按照“政府花錢買服務、辦事不養人”的原則,建立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專項資金,并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從2007年開始,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按服務人口補助(城區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5元、流動人口每人每年7.5元),啟動階段先撥付部分補助經費,年度考核之后,按服務到位率兌現補助經費。從明年開始,所需補助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2.健全城鎮醫療保險制度。市、區勞動社會保障部門要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報銷比例,建立科學合理的支付方式和有效的雙向轉診約束機制,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用藥目錄和收費標準,調整居民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上級醫療機構就診費用的個人支付比例,逐步做到“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

3.建立社區衛生服務與預防保健機構、醫院三者之間合理的分工協作關系,完善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制度,將適宜社區開展疾病預防控制、婦女兒童保健、衛生監督協管等方面的基礎工作,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承擔。

四、工作步驟

(一)制定方案階段(4~5月上旬):市衛生局設置規劃、準入標準等,形成初步方案,經討論完善后,提交市政府研究。市政府出臺實施方案。

(二)宣傳申報階段(5月10~25日):根據實施方案,舉辦主體進行申報、承諾,確定社區衛生服務舉辦單位。

(三)審查培訓階段(5月25~6月30日):按設置規劃和建設標準,舉辦主體做好機構選址、房屋裝修、設備和人員配置等工作。市衛生局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評估審查,組織機構管理人員外出考察,對責任醫生、公共衛生工作人員進行全科醫生全員培訓。

(四)評估驗收階段(7月份):市級衛生、財政等部門組織人員進行全面考核驗收,對合格機構發證、掛牌,預撥部分補助經費。

(五)全面實施階段(7~12月份):市衛生局對各機構下達工作任務,制定出臺相關管理考核辦法,年終進行考核,并按考核結果下撥補助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