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方案
時間:2022-11-25 05:44:00
導語: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組工干部教育培訓是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新的時期,黨委和組織部門要以貫徹實施《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為契機,高度重視并切實加強組工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組工干部隊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一流的組織服務和組織保證。
一、豐富內容,突出一個“實”字,增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
實踐證明,教育培訓內容實實在在、針對性強,是教育培訓取得實效的關鍵。確定新時期組工干部教育培訓的內容,必須牢牢把握組工干部隊伍建設的需求即共性以及組工干部素質提高的需求即個性。一是把握共性,貼近新形勢下組工干部隊伍的實際問題來確定教育培訓內容。組織部門的共性是每個組工干部共同遵守的準則、努力的方向或應共同具備的素質。新形勢新任務對組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組工干部在思想觀念、工作方式方法、能力素質上還存在不適應和不符合的地方,因此,要及時建立、補充組工干部教育培訓內容數據庫,逐步完善組工干部教育培訓的課程體系。要著眼于增強組工干部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提高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念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緊扣時代脈搏,選取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論作為教育培訓的內容;結合國際國內形勢和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加強形勢教育,舉辦熱門專題講座,增強組工干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意識。要著眼于提高組工干部的思想道德、職業道德水平,選取“六個組工”、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等作為教育培訓的內容。要著眼于提高組工干部的能力素質,選取基層黨建、干部工作、調查研究等業務知識和法律法規、現代科技、現代管理、市場經濟理論知識等作為教育培訓的內容,聘請專家學者和有關領導給組工干部作學術講座,解決組工干部知識老化、知識面窄、知識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消除“本領恐慌”。二是尊重個性,貼近組工干部個人實際來確定教育培訓內容。組工干部個性有差異,能力有高低,崗位職責有區別,對教育培訓的需求各有不同。教育培訓內容要圍繞能力建設這個重點,按組室、部齡、崗位、分工及業務熟練程度的不同,精心制作培訓模塊,讓每個組工干部按需要“吃點菜”。要把非權力因素的相關內容納入組工干部教育培訓內容,防止因領導者的素質、修養、能力、關系等非權力因素的不勝任而導致的領導失效問題的產生。近年來,我縣按照培養與時俱進的高素質干部的要求,根據組工干部崗位的不同,以他們的需求為導向,設置相應的培訓內容,做到了“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需什么,教什么”,找準了“供”與“需”的結合點。
二、創新方式,注重一個“活”字,增強教育培訓的實效性
形式是連接教育培訓與實際工作的橋梁和紐帶,形式活則教育培訓的質量高、效果好,推動工作又快又好,形式呆板,則不能達到提高組工干部素質、推動工作的目的。形式上求“活”,主要是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育培訓的方法要活。要一改過去“填鴨式”的教育培訓模式,多運用啟發式教學、情景模擬、案例分析、對策研究、雙向交流、開設論壇等方法,創造條件增強干部與干部、干部與領導、領導與領導間的交流互動,提高組工干部的參學熱情。近年來,我縣針對某個專題或某個階段的中心工作,開設組工論壇,讓組工干部以“假如我是部領導或假如我是組室負責人,我會怎么辦”為題,上臺發表見解,促使他們由被動受訓變為主動思考、主動學習,激發了他們的參訓熱情。二是教育培訓的方式要活。主要做到“三個結合”。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聘請黨校教師以及執政經驗豐富、帶班能力強的部門領導講課,提高培訓的層次和質量;組織干部外出參觀考察,走出去學習先進經驗,開闊視野,更新觀念,增強干部搞好本職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內訓與外訓相結合的方式,部里實行菜單式選課,模塊式教學,學分制考核,加強對干部基本知識業務技能的培訓;選派干部到上級組織部門跟班學習,既加強上下溝通又培養干部。采取內部輪換崗位與下派基層鍛煉相結合的方式,讓組工干部經過多種崗位的鍛煉,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成為組織工作的“多面手”。三是教育培訓的手段要活。把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手段結合起來,充分利用電化教育、多媒體教學、遠程教學、網絡教育等技術手段,突破時空對組工干部教育培訓的限制,有效解決工學矛盾。
三、健全機制,把握一個“新”字,增強教育培訓的主動性
當前,無論是組織部門還是組工干部,對新形勢下加強組工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態度淡然的情況。從組工干部自身來看,有的干部認為自己是“管干部的人”,不需要深學問,因而缺乏學習和掌握新知識的緊迫感和自覺性,有的標準不高,學習不夠刻苦,鉆研不夠深入,滿足于一知半解,不能做到融會貫通;從組織上來看,有的認為組工干部素質較高,不用培訓,有的以任務重,人手緊為由,不愿派干部參加學習培訓,使許多原本素質較高的組工干部在知識積累方面出現了嚴重透支現象。因此,教育培訓的機制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當務之急就是要通過機制創新,進一步提高組織部門的施教主動性和組織部門的施教主動性。當前,應健全以下三大機制。一是創新調控機制。實行教育培訓宏觀管理制度。縣委要全面貫徹實施《2001—2005年全國組工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對培訓的對象、時間、地點、內容、教材、質量等做出科學規劃。同時嚴格紀律,落實組工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目標和計劃任務。二是創新責任機制。建立領導責任制,在縣委班子和組織部門內部按照“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落實”的原則層層明確責任。石門縣委建立了從縣委組織部長到縣委組織部各組室負責人的“一條鞭”式責任制度。組織部長、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長、各組室負責人各負其責,確保了組工干部教育培訓的進度和效果。三是創新激勵機制。堅持教育培訓與提拔使用相結合,積極解決組工干部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對那些參與教育培訓熱情高,又有真才實學的組工干部,要及時提拔大膽使用,樹立一種正確的導向。同時,建立健全教育培訓定期輪訓制度、集中學習制度、調研制度、定期考學制度等,對組工干部參學情況嚴格考核,嚴格督查,嚴格獎懲,實行獎優罰劣,使組工干部學習之弦不松,學習動力不減,特別是通過考試讓那些“撞鐘”的“和尚”坐立不安。
- 上一篇:音像產業發展戰略
- 下一篇:農村文化市場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