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災后重建工作方案

時間:2022-01-13 11:10:00

導語:市災后重建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災后重建工作方案

今年五月下旬以來,受西南季風和北方冷空氣南下共同影響,我市出現了大范圍的連續強降雨過程,特別是6月8-17日,我市各地普降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降雨強度大、持續時間長,加上上游洪水來勢迅猛,使境內紅水河、柳江、黔江等江河流域水位暴漲,各縣(市、區)均不同程度受災,損失巨大,對我市的農業和農村經濟造成了嚴重影響。為有效開展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工作,促進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十七大精神和郭聲琨書記視察來賓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按照“輕重緩急、遠近結合、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充分尊重受災群眾意愿,立足自力更生,一手抓抗災減災,一手抓恢復生產,科學評估災情影響,盡快制定恢復生產方案,明確發展政策,細化技術路線,保障物資供應,切實做好農業恢復生產工作。

(二)工作目標。恢復重建工作,要早謀劃、早部署、早啟動,統籌人力、物力、財力,盡快恢復重要基礎設施,盡快恢復生產,把災害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確保大災之年“不減產、不減收”,確保農業經濟平穩運行,力爭在短期內把生產盡快恢復到災前水平,努力實現年初確定的各項農業經濟指標。

二、千方百計搞好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

當前,抗洪救災已由抗洪搶險階段轉入全面恢復重建和生產階段。各級各部門要正確分析形勢,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明確工作重點,把主要精力轉移到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上來,全社會動員,全民動手,迅速掀起恢復生產和重建家園的熱潮,努力奪取抗洪救災工作的全面勝利,力爭全面完成今年各項社會經濟發展目標任務。

(一)安排好災區群眾生活生產,確保災區社會穩定。一是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干凈水喝、有地方住、有衣穿、有病能及時得到醫治。同時加強衛生消毒和社會治安管理,確保災區無疫情發生和社會穩定。二是深入災區摸清群眾缺糧情況,確保救災糧供應不停供、不斷檔。同時,加強糧油市場的監管,嚴禁不符合衛生質量標準的糧油投放市場,維護糧油市場秩序和價格穩定。三是幫助受災村屯盡快修復被損毀的人飲工程,確保飲水安全。四是抓好因災倒塌房屋的重建工作。各縣(市、區)要成立以行政首長為組長的重建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倒房重建的組織、協調和落實工作,確保在今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倒房重建工作。五是做好災區農機服務工作。及時組織農機投入排水搶險和水毀工程、民房及道路的修復、幫助清理廢墟、運送建筑材料等,促進災區家園重建工作有序、穩定進行。

(二)迅速掀起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高潮。由于這次強降雨天氣持續時間長、降雨強度大大、影響范圍廣,給全市的農業生產造成了重大損失,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的任務十分繁重。千方百計做好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工作,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郭書記視察來賓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一項重要的經濟工作和政治任務。各級各部門要早部署、早安排、早謀劃,迅速掀起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的熱潮。

1、全力抓好農業生產各項恢復工作。

(1)加強受災農作物的挽救護理工作。對受淹的稻田要迅速清溝排水,及時清洗和扶正倒伏的禾苗,并加強肥水管理,盡快恢復水稻生長;對甘蔗、玉米、大豆、花生等受災旱地作物,及時排除積水,清理折斷的玉米、大豆秸稈和殘葉,清洗功能葉片,扶正、培土倒伏植株,并增施速效肥;受淹果樹、小桑樹要及時清污排水、通氣,防止浸根死根,傾倒的果樹要扶正、培土、固株,追施有機肥,以利盡快恢復樹勢。大桑樹要盡早實施夏伐,加速早生快發,提早供葉養蠶。

(2)加強農作物的田間管理。當前,早稻、玉米、甘蔗、花生、果樹等農作物已進入管理的關鍵時期,由于上半年低溫天氣持續較長,玉米、花生等作物收獲期推遲,各地要切實加強農作物的除草、施肥培土和病蟲害防治工作,加強糧食作物中后期的田間管理,為奪取災后糧食豐收打下良好基礎;加強桑園的管護,進一步加大種桑養蠶和防病抗災技術培訓與指導的力度,做好養蠶的各項準備,力爭使桑蠶生產成為彌補群眾因災損失的重大項目。

(3)對因災絕收的作物要及時組織改種補種。對因災絕收的田地,各地要及時組織群眾修復水毀農田,積極引導農戶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結構,盡快改種遲熟超級稻、玉米、大豆、蔬菜或生育期適宜的農作物。一是大力發展晚造玉米,彌補早造玉米受損帶來的損失。二是發動群眾搶播遲熟超級稻品種,適當延長晚稻生育期,提高晚稻產量,彌補早稻損失。對于洪澇過后稻田田間雜草、稻樁被浸死亡的田塊,可以不經過翻耕,將稻田平整并施基肥后,進行免耕直播或免耕拋秧,達到省時、省工、節本、增效的目的。三是大力發展蔬菜種植,搶占有利時機搶種早熟早生的蔬菜,及時補充因災造成的蔬菜淡季,增加農民收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4)提早抓緊落實晚造生產計劃及“雙搶”準備工作。切實做好晚造種子(種苗)、農藥、化肥等農資的調配和供應工作,大力發展市場需求大、生育期短、見效快的農作物品種,及時、足額滿足生產用種、用藥、用肥。要加大農資市場監管力度,確保農民用上放心種、放心肥、放心藥。

2、全力投入,力爭把水產畜牧業盡快恢復到災前水平。

(1)立即組織調度消毒藥品、疫苗發放到災區養殖場(戶)手中,全面開展消毒防疫工作,確保災后無重大疫情發生。

(2)積極組織畜禽魚種苗供應,全力做好災區養殖場(戶)開展災后生產自救所需要的畜、禽、魚種苗供應的協調工作,確保滿足恢復生產需求。

(3)動物檢疫部門要加強檢疫工作,嚴格檢查農貿市場的動物產品,嚴厲打擊收購、銷售被洪水淹死動物的非法行為,確保市場肉產品安全。

(4)組織技術力量深入生產第一線,抓好養殖業技術培訓,指導災區養殖場(戶)開展生產自救,妥善處理被淹死動物及場地的消毒等工作。抓緊搶修水毀水產畜牧業生產設施,加快重建畜禽欄舍、山塘水庫和魚塘堤壩,盡快恢復水產畜牧生產。

3、加強防范,避免引發次生災害。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在抓緊抓好抗災救災及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的同時,進一步加強監測、監控,加強監測預報預警,切實做好地質災害、環境污染、公共衛生、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氣象服務等方面的安全防范工作,及時完善各項應急管理措施,逐步建立完善應急管理機制。同時建立和完善信息溝通協調機制,加強動態監測,對災后重建過程中發現的重大問題,要統一協調、迅速解決,不能有任何拖延。

4、迅速組織工作隊進村入戶幫助指導恢復生產工作。各級各部門要迅速組織技術力量和骨干分子深入村屯,同時發揮新農村指導員的作用,以扶困濟貧聯系點為紐帶,指導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工作,采取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組織群眾以自力更生為主進行恢復生產,幫助受災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同時,做好技術培訓,加強技術指導,特別是農業、水果、糖辦、水產畜牧、交通等部門要迅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村屯,加強對救災技術和相關知識的傳授與輔導,提高災區群眾開展災后重建及恢復生產的能力、水平和質量。

(三)加強輿論宣傳,營造良好的恢復生產氛圍。各級黨委、政府要組織、支持、引導新聞媒體及時報道受災群眾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的好人好事和先進典型,并通過板報、宣傳櫥窗、張貼標語、懸掛橫幅、發送手機短信、舉辦歌舞晚會等多種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工作,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和做法。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利用報刊、雜志、廣播電臺、網絡、電視等新聞媒體加強各行各業恢復生產知識與中央、自治區及市委、市政府有關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政策、措施的宣傳工作。通過加強宣傳教育,弘揚正氣、激勵斗志,用正確的輿論引導、鼓舞和激勵廣大干部群眾,努力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強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的信心和決心,自覺開展恢復生產互救。桂中日報、桂中電視臺、桂中電臺等新聞媒體上要開設有專欄,及時報道,及時播放。

三、積極爭取多方支持

(一)多渠道籌集資金,切實解決災區群眾生產生活問題。一是各級各部門要根據災情,及時調整財政預算,增加對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工作的投入。二是民政、農業、水產畜牧、財政、扶貧、交通、發改委、水利等部門和受災嚴重的縣(市、區),在想方設法進行恢復生產的同時,要積極主動向自治區人民政府及對口的上級主管部門申請救災經費和恢復生產資金及項目。三是積極組織開展向災區捐款捐物獻愛心活動,向社會各界募集救災資金,努力增加救災經費和各行各業開展恢復生產資金的投入,切實解決好災區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

(二)強化金融服務工作,全力支援災區建設。各金融機構要深入一線了解災情,摸清信貸和市場的金融服務需求,疏通資金供應渠道,盡最大努力給抗災救災信貸支持。要建立信貸綠色通道,對符合信貸條件的貸款申請,加快審批,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簡化程序,提高效率,全力做好災后恢復生產的各項金融服務工作。各保險公司要堅持特事特辦,強化主動服務,建立理賠綠色通道,及時查勘定損,及時向受災群眾賠付,幫助群眾渡過難關。

四、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工作責任制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抓好當前抗洪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責任感,把指導群眾開展生產自救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緊抓好。各縣(市、區)要及時成立災后重建恢復生產工作領導小組,迅速組織災后恢復生產工作組和技術服務組,分赴災區開展指導服務工作,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做好災后技術指導、技術培訓工作,指導群眾積極開展生產自救。

(二)精心組織生產安排,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各地要根據當前受災情況,盡快制定下半年生產計劃。抓緊搶種補種,千方百計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盡快恢復水毀禽畜養殖場所和養魚設施等,及時補養生長速度快、經濟價值高的畜、禽、魚品種。因地制宜,抓好災區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和農村二、三產業,努力實現以秋補夏、以養補種、以工補農、以豐補欠。對大、中型種養項目及重點作物、重點品種要加強管理,重點管理,使之成為確保今年農民增收的項目。同時,積極發展勞務經濟,努力擴大農民增收渠道。

(三)明確職責,通力協作。建立市、縣、鄉三級聯動工作制度,嚴格按照屬地管理和單位領導負總則的原則層層動員、落實責任,黨政主要領導要親自掛帥,靠前指揮,采取市領導包縣、縣領導包鄉、鄉領導包村、村屯干部包戶包人的分片包干辦法,做到人員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物資到位。

——農業部門要深入生產一線,組織群眾抓好搶收、晚稻種子、肥料、農機具供應;要指導、幫助災區群眾做好恢復農業生產的各項工作,開展技術培訓,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指導。

——水產畜牧獸醫部門負責抓好受災水產及家畜禽的恢復生產指導工作,同時要嚴防大災過后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

——蔗糖、水果部門負責甘蔗、果樹管護工作的技術指導和提供各項服務工作,切實解決好群眾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民政部門要加強值班工作,及時掌握災情,確保災情上報及時、準確,確保救災措施落實到位,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確保倒房戶能在12月底入住新居。

——交通部門要及時組織力量搶修被毀壞的公路、橋梁,確保恢復重建物資調運暢通無阻、及時到位,確保交通運行安全。

——水利防汛部門要密切關注水情、汛情,加強汛情監測,嚴密防范,及時發現、排查和消除災害隱情,確保堤防、水庫和防汛工程安全,同時組織做好對水毀水利工程修復工作,確保農業生產用水安全。

——氣象部門要做好天氣預測預報及災害性天氣的預警工作,發揮氣象防減災作用。

——國土部門要加強汛期地質災害的應急調查和監測預報,指導群眾及時疏散避險。

——糧食部門要及時做好救災糧的調運工作。

——商務部門要進一步做好市場農貿物資的供應協調工作,確保農貿市場正常、健康、穩定運轉。

——工商、物價等部門要嚴厲打擊哄抬物價、欺行霸市等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市場穩定,特別是要確保恢復生產所需物資價格的穩定。

——衛生部門要災區防疫防病工作,確保災區不發生疫病流行。

——建規部門要積極為因災倒塌戶提供建房規劃設計,抓緊路面清理、垃圾清運和死角清除,確保供水供氣正常和安全。

——財政部門要優化支出結構,確保抗災救災必要經費的投入,確保安排的救災應急資金及時安排下撥。

——公安部門要抓好災情嚴重和災民集中地區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趁火打劫、偷盜破壞恢復生產物資設備等違法犯罪行為。

——宣傳部門要加強對抗洪救災、重建家園工作的宣傳,鼓舞士氣。其他各部門也要根據各自職責,充分發揮各自職能作用,確保抗災救災及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四)加強督查,保證實效。要建立監督制度,對災后恢復重建各工作環節進行督促檢查,對那些恢復重建措施不力、進度緩慢而導致災區群眾重建家園、生產自救、恢復重建工作被動的,要通報批評;對因措施不力,導致災區發生非正常現象的,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要通過督查,增強各級各部門的責任意識,使之自覺抓好救災和恢復重建工作,確保災區生產正常,經濟增長,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