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肉牛養殖基地工作方案
時間:2022-07-22 11:00:00
導語:村肉牛養殖基地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結合地理優勢,特制定安鎮*村建設肉牛養殖基地實施方案。
一、基本情況
*鎮*村位于松潘縣城南端,地處大唐松州核心地段,轄3個自然小組,幅員面積0.7平方公里。全村共有203戶762人,現有耕地面積358畝,退耕還林面積572.9畝,2007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216萬元,人均純收入2410元。*村地處縣城,是縣級綜合副食品基地,有全鎮最大的草場,有上規模的牦牛養殖戶3戶,圈養山(綿)羊養殖戶4戶,農牧民從畜牧業中獲得的經濟收入占總收入的三分之一,畜牧業已經成為全村的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隨著畜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進一步加大,該村畜牧業生產逐步從傳統的、粗放的野外放養牲畜向圈養型、規模化和基地化方向發展,努力實現由傳統的單一型(以放養牦牛和山綿羊為主)、家庭型、本地需求型,向多元化、規模化、基地化、效益型轉變,著力提高畜牧業的生產效益和抗風險能力,促進了農牧民增收。但是,全村畜牧業生產的粗放、產品的單一、管理的落后,造成畜牧業的總體規模始終上不去,無法產生規模化生產和經營的效益,不能實現畜牧產業的產業化目標,群眾從事畜牧業增收的效果不是很明顯,他們急切盼望能夠早日走基地化、規模化、公司化發展道路。
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建設肉牛養殖基地對于*村進一步壯大全村經濟,促進群眾持續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建設肉牛養殖基地是調整畜牧產業結構的需要。*村地處縣城,人多地少,糧食產量有限,以生豬為主的耗糧型牲畜的發展受到極大限制,從飼養耗糧型牲畜中獲得的利潤微薄,且市場風險大。而該村擁有的豐富的草場資源,對飼養節糧型草食牲畜是非常有利的。同時,肉牛養殖業是一個朝陽產業,投資見效快,周期短,養殖效益好,是農民增收致富的好途徑,有利于該村進行畜牧產業結構調整。二是建設肉牛養殖基地是助農增收的需要。建設肉牛養殖基地,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路子,既有利于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降低生產成本,又有利于增加養殖肉牛的科技含量。同時,還可以通過實行訂單生產方式,促進廣大養殖戶增收。三是建設肉牛養殖基地是加速畜牧業現代化進程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集約化經營方式將逐步取代粗放型經營方式,勞動密集型產業將逐步取代勞動松散型產業,傳統的養殖方式已越來越不適應養殖業的發展,實施標準化生產,走畜牧業現代化發展的路子已成為必然趨勢,建設肉牛養殖基地就是實現畜牧業現代化最有效的途徑。四是建設肉牛養殖基地是滿足旅游市場需求的需要。近年來,隨著大唐松州知名度的不斷擴大、旅游市場開發的深入和旅游人次的逐年增加,涉旅牛肉產品加工企業規模不斷壯大,牛肉需求量越來越大,本地出欄的肉牛數量已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建設肉牛養殖基地,可以緩減供需矛盾,滿足市場需求。
三、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建設*村肉牛養殖基地,是推動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是確保群眾持續增收的需要,是人民群眾所盼、所想、愿意做的事情。該項目符合該村發展農村經濟,壯大支柱產業的實際,可操作性強。一是該項目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是省州縣重視和支持的富農項目。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制定了一系列關于“三農”問題的方針政策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強調了調整產業結構對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性,特別是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建設最大的牦牛產品加工區”的發展目標,為建設肉牛養殖基地提供了堅強的政策保障。所以,該項目符合政府產業政策要求,有利于促進農民增收,是做大做強畜牧產業的基礎,具有強大的生機與活力。二是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基礎條件。*村擁有全縣的優質草場一座,牧草種類多,品質好,牧草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為主,天然草原平均鮮草產量為370公斤/畝左右,適宜飼養草食牲畜,發展畜牧業。項目區位于縣城,實現了“五通”,交通便利,基礎條件好,水資源豐富,種草養畜已被廣大群眾所接受,積極性很高。三是牲畜疾病防疫能夠得到有效保障。目前,該村確定有專業的畜牧獸醫人員,與縣畜牧局建立了技術服務合作機制,廣大肉牛養殖戶已基本掌握了相關養殖技術,肉牛死亡率低,為畜牧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四是市場前景好,回報率高。肉牛養殖基地建設周期短、見效快、收益大、效果好、農民群眾積極性高。同時,基地面對的是廣闊的旅游消費市場,產品的附加值高,利潤率比較大。
四、項目建設內容及投資概算
結合*村的實際,肉牛養殖基地的建設規模目前定為中等規模,根據基地產生的效益逐步擴大規模。
㈠圈棚建設。
新建圈棚10間,磚木結構,每間建筑面積30平方米,總計300平方米。概算投資18萬元。
㈡附屬設施。
1、儲草間2間,磚木結構,建筑面積100平方米,概算投資6萬元;
2、獸防室1間,磚木結構,建筑面積20平方米,概算投資1.2萬元;
3、職工住房3間、廚房1間、廁所1個,磚木結構,建筑面積100平方米,概算投資6萬元。
㈢購買品種牛。
購買西門達耳品種牛80頭,每頭1200元,共計9.6萬元;購買秦川牛100頭,每頭900元,共計9萬元。
㈣建設草料基地。
租賃100畝土地進行人工種草,每畝土地年租金500元,共計5萬元。
㈤租賃土地。
租賃6畝土地作為基地建設用地,租期10年,每年租金3000元,共計3萬元。
㈥人員培訓。
對肉牛基地的工人和獸防技術人員進行業務培訓,需經費2萬元。
以上建設項目共需資金59.8萬元。
五、項目資金來源
肉牛養殖基地概算總投資59.8萬元。資金來源為:群眾集資入股32.8萬元,申請松潘縣人民政府解決支農資金17萬元,請求上級有關部門解決少數民族地區發展資金10萬元。
六、項目的組織實施
為了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擬成立由*鎮人民政府鎮長為組長,分管副鎮長為副組長,包村干部和*村兩委會組成人員為成員的項目領導小組,并在*村設立項目辦公室,負責項目的領導、協調、指揮,檢查項目開展情況,監督項目的組織實施。領導小組下設項目實施小組和項目資金管理小組。項目實施小組具體負責項目的技術指導、組織落實和措施落實。項目資金管理小組具體負責項目資金的使用監督,嚴格堅持“專款專用,專戶儲存”的原則,嚴禁擠占挪用項目資金。
七、項目效益評價
㈠經濟效益
肉牛養殖基地建成后,按年出欄肉牛300頭,每頭肉牛實現凈利潤300元計算,年實現凈利潤可達9萬元,*村人均純收入將增加120元左右。
㈡社會效益
1、有利于樹立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干群關系可以得到切實改善。通過基地建設,我們的黨員和干部將更加自覺地深入生產第一線,切實發揚求真務實、勤政為民的工作作風,從而增強廣大農民對干部的信任,密切干群關系。通過基地建設,不僅使廣大農民增產增收,而且還將極大的改變農村面貌,提高他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推動農村兩個文明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健康發展。
2、有利于增加勞動就業崗位,為農民提供就地轉移的新途徑,切實提高農村就業率。建設肉牛養殖基地,一方面,通過技術培訓和資料發放,可以提高農業勞動者素質,培養造就一批科技致富的帶頭人,為肉牛養殖的規范化、現代化生產打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產業的帶動將逐步加速全縣農業產業化進程,逐步形成龍頭企業,從而增加就業人員,可以就地轉移一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緩解全村就業壓力,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
3、有利于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基地建成后,將為全縣的牛肉加工業提供豐富的物質保障,將加速全縣牛肉加工業擴大再生產的步伐,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并逐步形成牛肉制品特色品牌。
4、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提高生活水平。建設肉牛養殖基地,將確保人民群眾吃上放心肉,從而解除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擔憂,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
綜上所述,在*村實施肉牛養殖建設項目,對促進該村、全鎮乃至全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一項民心工程。因此,特請求州民委給予大力支持,幫助解決落實項目建設資金,確保該項目盡快立項建設。
- 上一篇:化學觀察實驗管理論文
- 下一篇:城區養犬整治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