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抗旱技術工作方案

時間:2022-03-23 09:15:00

導語:農作物抗旱技術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作物抗旱技術工作方案

一、糧食作物抗旱技術措施

(一)小春糧食作物

1.澆水保苗。有水源的地方澆水灌溉在霜化以后進行,采取肥水齊攻的辦法,進行麥類拔節肥、油菜苔肥、蠶豆花肥追施,小春馬鈴薯應適當推遲破膜放苗時間,利用地膜保護土壤墑情,促進苗情轉化升級。

2.加強田間春管。對于缺肥的地塊,及時噴施尿素水和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追肥;蠶豆及時整枝摘心促早熟。

3.病蟲害防治:抓好大、小麥銹病、油菜蚜蟲等防控,做到早發現、早防控,把病蟲害損失降到最低。

4.對干旱絕收的田塊,指導農民改種補種豌豆、馬鈴薯、蔬菜、玉米等早春作物。

(二)大春糧食作物

1.針對今年大春作物播種時節雨水偏遲的情況,應選擇生育期短、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高產、穩產品種,盡量避免后期低溫冷害影響,確保糧食豐收。

2.推廣抗旱節水育苗技術,做好抗旱等雨移栽準備。水稻推廣缽盤旱育技術,地膜覆蓋苗床保溫、保濕,培育壯苗。針對等水移栽的大田,采取適時推遲育秧時間,稀播培育長齡壯秧,化學調控延長秧齡,兩段寄栽等技術保障栽插;玉米推廣育苗移栽技術,幼苗2—3葉時,可采取噴施“多效唑”等措施蹲苗,等雨移栽。

3.適時整地理墑,保持土壤墑情。水稻提倡三旱整田(即旱施耕、旱找平、旱打?。?,然后實施淺灌栽秧,移栽大田時適當增加移栽密度來保證穗數;玉米大力推廣地膜覆蓋技術,在前茬收獲后及時整地理墑,透雨過后,及時覆膜保墑,適時破膜栽種;大春馬鈴薯提倡采用無病大整薯播種,采取平整、鎮壓種植方式,提高抗旱能力。

4.提高農作物復種指數,增加地表植被覆蓋,抵御干旱災害。在低熱河谷地區推廣玉米套種花生或紅薯的種植模式,中海拔區域推廣玉米套豆或魔芋的種植模式,高海拔區域推廣玉米套馬鈴薯等種植模式。

5.因地制宜,合理改種。不能保證正常栽種的水田,及時改種旱糧作物;因缺水推遲種植的旱地,改種馬鈴薯、豆類等需水量小,抗旱能力強,生育期短,經濟效益相對較好的作物。

二、經濟作物抗旱技術措施

(一)蔬菜

1.合理安排茬口,保障市場供應。隨著干旱的延續,近期本地蔬菜上市量不斷減少,菜價有開始上行的趨勢。各地要充分利用菜地倒茬換茬的空隙,搶播一茬小白菜等短期葉菜類蔬菜,增加市場葉菜供應量。

2.改進播種方式,節約用水。能實行育苗移栽的品種盡量實行集中育苗、營養塊育苗、穴盤育苗和漂浮育苗,盡量減少直播面積,減少用水量,然后再分散抗旱移栽,節水澆灌,提高水利用率。

3.增加覆蓋,減少蒸發。蔬菜育苗多采用小拱棚等抗旱育苗設施;大田栽培采用地膜覆蓋,露地栽培蔬菜也可用雜草、樹枝覆蓋,既能遮蔭又能保濕抗旱,但需掌握好厚度。

4.確保重點,適時灌溉。保證重點蔬菜品種和重點時期的需水,合理利用水資源,如有些蔬菜目前正處在開花結果盛期,要及時灌水,以減少產量損失,在澆灌時間上盡量選擇早上太陽出來前和傍晚太陽下山后進行,避開中午溫度高的時間,以減少水份蒸發損失。。

5.加強管理,提高抗性。結合淺耕,加強培土保墑,切斷土壤毛細管,減少水分蒸發;增施有機肥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及時增施磷鉀肥、噴施保水劑,提高植株抗旱性。

6.加強節水措施,提高水利用率。離水源近的地塊盡量采用管引灌溉、挑水澆灌或抽水灌溉,盡量避免放大水漫灌;根據蔬菜品種不同,鋪設噴灌或滴灌設施;高山地區修筑微型蓄水池,遇有雨雪進行微蓄微灌,最大限度地提高水分利用率。

(二)花卉

1.工業用色素花卉類

選擇水源條件較好的地塊集中育苗,統一管理,既節約用水又能保證大田用苗;成苗后全部采用營養袋假植上袋,抗旱移栽,減少移栽用水,提高成活率;大田全部采用地膜覆蓋栽培,保墑節水,保障全苗。

2.鮮切花類

目前鮮切花生產幾乎都采用大棚設施栽培,各級政府和花卉生產企業、花農都要加大投入力度,盡力擴大微噴、微滴灌溉設施建設應用,節水生產;布局上采取分期、分批播種,既錯開用水高峰期又能滿足市場不同時期需求,還可規避市場風險;灌溉技術上要選擇在缺水臨界區灌溉,發揮灌水最大效益。

3.球根(莖)繁殖類

目前球根(莖)繁殖花卉生產幾乎屬于露地雨養農業,技術上可采取適當晚播,在雨水正式來臨前播完;適當增加播種量,以保證苗足。

4.盆栽及園林花卉類

育苗時可采取分期、分批播種,集中育苗管理,成苗后移栽上盆,以減少用水量;灌溉技術上杜絕大水漫灌和遍地澆水的陋習,選擇最需水的品種和時期單盆、單株澆灌,保小苗成活,保成苗商品率。

(三)魔芋

1.精選種芋。應選擇球莖充分成熟,有沉重感,表皮光滑,形狀圓形或高圓形,頂芽充實粗壯,葉柄痕小,芽窩淺,無病斑,無傷口的作為種芋。

2.播前對種芋進行消毒。在播種前,用40%多菌靈膠懸劑1500倍液,加敵敵畏1000倍液浸種30分鐘,取出曬涼1-2天或用1000萬單位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兌水50公斤浸種1小時,取出曬涼1-2天。

3.對土壤進行消毒。前作收獲后,深翻土壤30-50厘米,播種時開溝播種,結合施肥,在播種溝內灑三元消毒粉(石灰粉、草木灰、硫磺粉為50:48:2)50公斤/畝,或用五氯硝基苯、克菌丹、敵克松均可。

4.適當增加播種量,以保障單位面積苗足。

(四)中藥材

1.選地整地。育苗地宜選擇陰涼的半陰地,以土質疏松,肥沃的砂壤土為好,實行集中育苗管理,采用營養塊育苗、穴盤育苗和漂浮育苗、營養袋假植等先進育苗技術,減少用水量。

2.適時移栽。過早,幼苗出后易遭晚霜危害,過遲降低成活率。

3.中耕除草。每年進行3-4次。

4.追肥。幼苗期不可施用過多的氮肥,以免生長過旺造成早抽苔,生長中后期可適當增施人畜糞水、堆肥等每畝2000公斤,確保產量和質量。

三、蠶桑、水果抗旱技術措施

1.抗旱保苗。新栽桑、果樹要確保灌水2-3次,有條件的可用薄膜或稻草覆蓋,或套種蔬菜,千方百計保證新植桑、果苗的成活。

2.修枝整型。目前桑樹伐條工作雖已近尾聲,但針對干旱、暖冬的氣候特征,應再次對桑樹、果樹的枝、拳進行修整,剪除枯樁、死拳、病蟲弱細枝,減少樹體養分的無效消耗和病蟲害的藏身之地。

3.清潔桑、果園。徹底清除修剪下的枯樁、死拳、枝條;鏟除桑、果園及附近的雜草,清理枯枝落葉,集中燒毀,減少桑、果樹病蟲害棲息的場所和水分蒸發。

4.消毒殺蟲。修整清園后,應用波美4-5度的石硫合劑全面噴灑樹體和地面,可有效防治細菌、真菌性病害及紅蜘蛛、介殼蟲等蟲害。

5.重施農肥結合春節前夕環境衛生的清理,對桑、果園進行重施有機肥,每畝1000公斤—2000公斤。

6.嫁接管理。重點是把握節令(驚蟄節令前后15天)、規范操作(注重削、插、包三個關鍵點)、加強管理(培土、劃膜、灌溉等)。

7.前期準備。密切關注氣候變化及桑樹發芽長勢,施好春肥、爭取灌水,同時做好果園的花前水灌溉,確保春蠶的飼養量和水果的座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