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三年行動安排預案
時間:2022-05-29 04:15:00
導語:基礎教育三年行動安排預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解決主城區中小學建設投入少、歷史欠賬多、布局不合理、辦學條件差的問題,為進一步落實今年政府工作演講中教育設施建設工程任務目標。大力推進主城區教育專項規劃的實施,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辦學水平,促進教育協調健康發展,為把打造成冀中南區域發展的增長極和隆起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實施基礎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是促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目前。加快發展,努力把打造成為冀中南區域發展的增長極、隆起帶。權宜之計,教育為本,教育事業擔負著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優秀人才、提供智力支持的重任,優先發展已經迫在眉睫。而通過實施主城區基礎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可以大幅提升市區基礎教育發展水平,有效推動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建設者,為加速我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二)實施基礎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是改變市區教育現狀、建設規范化學校的迫切要求。由于主城區中小學建設投入少。校舍達不到重點設防類抗震設防規范,不符合綜合防災要求。據調查統計,主城區的51所小學中,達不到國家規范要求的有48所,近期急需建設的13所小學現有在校生1.46萬人,生均建筑面積僅2.98平方米(國家規范為5.8平方米)隨著鄉村發展的加快和居住人口的增加,小學適齡人口到2020年將增加1.2萬人,現有校舍遠遠缺乏;15所中學中,有14所達不到規范要求,近期急需建設的4所(含市八中)現有在校生0.9萬人,生均建筑面積僅6.55平方米(國家規范為10平方米)尤其是西部新城區,已經建成和正在開發的住宅小區有13個,新建、改擴建住宅面積240多萬平方米,新增居住人口10萬人以上,但該區域內初中只有1所十四中、小學僅有1所迎賓路小學,班容量嚴重超標,均達到67人以上,2009年出現片內學生難以容納的狀況。老城區絕大多數學校用地不足,局部學校班容量過大、運動場地狹小、專用教室匱乏、硬件設施達不到規范要求,與規范化學校的要求相比差別很大。建校歷史最長、教育質量較高的實驗小學,生均占地面積僅為2.4平方米,沒有運動場地,學生每周只能做兩次課間操。南環小學、迎賓小學、向陽小學、新華小學、車站小學的生均建筑面積都不足3平方米。市八中平均班額已達到76人,超額26人。滄一中作為省級示范性高中,其占地面積、建筑面積嚴重不達標,專用教室匱乏,不只落后于其他地市,也落后于一些縣(市)甚至落后于貧困縣。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素質教育的實施,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極為有利,急需加以解決。
(三)實施基礎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是進一步改善民生的肯定要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局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建議和提案,要求進一步解決教育協調發展問題,提升教育發展水平。市政府也確定了堅持把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證民生、改善民生作為基本職責,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工作目標,實施基礎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是實現目標的措施之一,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為適齡兒童提供優質教育資源,讓全市人民充分享受改革發展的效果。
二、指導思想和原則
堅持科學規劃,以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合理布局,完善體制,加大投入,將主城區基礎教育三年行動計劃與鄉村總體規劃相結合,與校舍平安工程、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相結合,與城中村改造和新民居建設相結合,與房地產開發相結合,與土地修編、土地利用規劃相結合,與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相結合,與教師素質工程相結合,與學前教育發展相結合,大力調整主城區中小學布局。整合各級各類教育資源,改善辦學條件,提高綜合防災能力,提高規范化辦學水平,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適應鄉村規模發展,緩解適齡人口入學壓力,滿足人民群眾享受優質教育的強烈需求,努力興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堅持以下原則:一是統籌規劃布局,分年度實施的原則。市政府的領導下,立足當前,著眼久遠,對主城區中小學布局因地制宜,一步規劃到位。近期著力解決學校承載力缺乏、適齡人口入學難問題,根據財力情況分三年組織實施。二是校舍平安工程實施和建設規范化學校相結合的原則。以國家頒布的普通中小學、中職學校建設規范和省定的規范化學校建設規范為規范,以新建、遷建、改擴建為主,以加固、維修改造為輔,全面改善辦學條件,新建學校達到國家規范,改擴建學校達到省級規范,提高綜合防災能力,把學校建成最安全、家長最放心的地方。三是按隸屬關系分級負責的原則。根據“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管理體制,市政府負責市直屬學校的資金籌集和建設,并對區級進行督導和資金補助;區政府負責區屬學校的資金籌集和建設。
三、總體目標任務
逐步實現主城區“大教育”發展戰略目標,鄉村總體發展規劃和主城區教育專項規劃的指導下。利用三年的時間,投資11.58億元,完成新建、遷建、改擴建學校21所,并對市直存在平安隱患的學校進行加固維修,以滿足市區居民的孩子接受優質教育的迫切愿望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從根本上解決班容量過大問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讓的孩子享受良好的教育。市直屬學校三年內完成一中遷建、二中新建高三教學樓、三中新建教學樓、職教中心新建實訓大樓、十四中征地擴建、十六中新建教學樓,同時對存在平安隱患的基礎設施進行維修改造,完成上級要求需加固改造的面積32.8萬平方米。依照市政府確定的區分輕重緩急、首先解決D級危房”原則,2010年啟動五中、回中、一幼、七中、十三中、十四中等D級危房撤除重建面積2萬平方米;運河區三年內完成南環小學遷建、光明小學重建、迎賓路小學擴建、回民小學遷建、大和莊小學遷建、育紅小學西校區(許官屯小學)新建、向陽小學擴建、十中遷建、嘉禾小學新建;新華區三年內完成實驗小學遷建、蘆家園小學擴建、鄧官屯小學擴建、蔡莊子小學遷建、北環路小學遷建、新立小學遷建。
主城區中小學辦學條件將得到整體提升,此方案實施后。省級示范性高中、規范化初中和小學形成規模適宜、分布合理、無隙覆蓋的金字塔式新格局,學校綜合防災能力明顯增強,為學生提供平安的學習、生活場所。滄一中將成為一所可容納萬名在校生的省級一流示范性高中,為爭創全國千所示范性高中奠定基礎;滄二中、三中承載能力明顯增強,招生規模進一步擴大,將有力帶動和推進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工作;作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職教中心擴建后,實訓條件得到改善,學生動手能力將進一步增強,可培養更多的實用技術人才;4所初中(含新八中)13所小學均能成為規范化學校,分別可容納學生1.2萬人、2.4萬人,分別可增招0.3萬人、0.9萬人,初中的生均建筑面積可達10.3平米,生均超出國家規范0.3平方米,小學的生均建筑面積可達5.7平米,接近國家規范,專用教室齊全,功能完備,西部新城適齡兒童入學難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中小學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基本實現均衡發展。
四、項目建設實施方法
(一)市直屬學校投資7.81億元。并對市直學校存在平安隱患的基礎設施進行加固維修。主辦單位:市教育局。協辦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國土局、市城鄉規劃局。
獅城公園以南、工程技術高等專科學校以北、迎賓大道以西征地497畝,1一中遷建:投資5.35億元。整體遷建一中,建筑面積為17.1萬平方米。2010年投資3.2億元,啟動一期工程9.9萬平方米,完成選址、征地、規劃、設計、前期手續,開工建設;2011年投資2.15億元,完成整體搬遷。
其中學校自籌8000萬元,一中遷建工程規劃總投資5.35億元。申請銀行貸款4.55億元,貸款期限為八年,由市建投公司提供擔保,市財政局負責制定還款計劃;工程實行代建管理的建設模式,一中為建設法人單位,負責工程前期報批手續,市發改委代建辦為代建主體,負責組織實施項目建設;市教育局全面協調、指導、監督一中遷建工程各項工作事宜;市政府相關部門及單位負責項目資金籌措、建設管理、監督檢查,建成后交付一中使用。
新建一棟9800平方米的高三教學樓,2二中新建高三教學樓:2010年投資1600萬元。其中地上五層7800平方米,包括35個教室、6個實驗室和高三教師辦公室,地下一層2000平方米為學生存車棚,當年投入使用。
建設一棟11813.75平方米的教學樓,3三中新建教學樓:2010年投資1800萬元。當年投入使用。
御河路以北、經二大道以西、十四中以東征地26.6畝,4十四中征地新建教學樓:投資1300萬元。新建一棟9600平方米的教學樓,2010年完成前期手續開工建設,2011年投入使用。
新建一棟10000平方米的實訓大樓,5職教中心新建實訓大樓:2010年投資1500萬元。當年投入使用。
新建三棟連體教學樓、建筑面積10500平米,6十六中新建教學樓:投資1800萬元。新建階梯教室1500平米。2011年投資800萬元,完成前期手續開工建設,2012年投資1000萬元,完成后續建設投入使用。
完成市直學校32.8萬平方米校舍的加固改造。2010年投資1.17億元,7校舍平安工程:投資1.66億元。完成加固改造面積23.1萬平方米,2011年投資4900萬元,完成加固改造面積9.7萬平方米。
(二)運河區投資2.09億元。
浮陽大道以西、緯一路以南、學院路以北、規劃路以東征地80畝,1南環小學遷建:2010年投資3900萬元。將南環小學建成一所在校生1800人、建筑面積11000平方米的規范化小學,當年投入使用。
將光明小學重建為一所在校生1200人、建筑面積為6240平方米的規范化學校。2010年投資1000萬,2光明小學重建:投資1140萬元。完成前期手續并開工建設。2011年投資140萬,完成后續工程并投入使用。同時將學校以東的華誼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占地10畝)滄虹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占地10畝)規劃為教育用地,待以后年度拆遷時劃歸學校使用。
迎賓路小學西側的22畝教育預留用地內,3迎賓路小學擴建:投資3200萬元。新建一棟15000平方米的教學樓,以解決班容量過大的問題。2010年投資1000萬元,完成征地及前期手續,并開工建設。2011年投資2200萬完成教學樓建設及配套設施,力爭當年暑假投入使用。
順河小學原址建設一所在校生1200人、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的規范化小學,4回民小學遷建。2010年投資800萬元。當年投入使用,以解決回民區孩子的入學問題。同時,將順河小學北側的28畝土地規劃為教育用地,待以后年度拆遷時用于新回民小學活動場地。
大和莊開發區域內將大和莊小學現有的8.95畝土地及愛民小學現有的3畝土地整合后,5大和莊小學遷建:投資2600萬元。共預留30畝教育用地,將大和莊小學建成占地面積30畝、校生1800人、建筑面積11000平方米的規范化學校。2010年投資500萬元完成前期手續。2011年投資1000萬元開工建設教學樓,2012年投入1100萬元完成后續工作投入使用。
由御河新城開發項目統一規劃,6育紅小學西校區(許官屯小學)新建:投資2600萬元。將許官屯小學建成一所占地30畝、校生1800人、建筑面積11000平方米的規范化小學,2011年開工建設并投入使用。
投資1500萬元擴建向陽小學。2011年在校內北側新建一棟8000平方米的教學樓,7向陽小學擴建:由運河區政府協調解決向陽小學東北角200平方米的土地問題。年內投入使用。同時將向陽大道以西、現向陽小學以東土地規劃為教育用地。
浮陽大道以西、緯一路以南、緯三路以北、規劃路以東征地82畝,8十中遷建:投資2600萬元。將十中遷建為一所在校生1800人、建筑面積20000平方米的規范化初級中學,2011年投資1600萬完成教學樓建設及配套設施,2012年投資1000萬完成后續工作投入使用。
小屯村改造項目北側一期范圍內,9嘉禾小學新建:投資2600萬元。新建一所占地30畝、校生800人、建筑面積11000平方米的規范化小學,2011年投資1000萬元完成前期手續開工建設,2012年投資1600萬元完成后續建設投入使用。
(三)新華區投資1.68億元。
東體育場北側、東風路南、建設大街以西位置征地拆遷30畝,1實驗小學遷建:投資5000萬元。建設三棟教學樓,建筑面積20000平方米。2010年投資2800萬元(含征地拆遷費2000萬元)完成征地拆遷及前期手續,開工建設,完成基礎施工。2011年投資2200萬元,完成實驗小學教學樓及配套設施建設,投入使用。建成后將逸夫小學學生并入實驗小學。
蘆家園小學原址基礎上擴建成占地20畝的雙軌制小學,2蘆家園小學擴建:2010年投資730萬元。完成3000平方米的教學樓建設,將孫莊子、小代莊學生并入蘆家園小學。
鄧官屯小學原址基礎上擴建成占地20畝的雙軌制小學,3鄧官屯小學擴建:2010年投資750萬元。完成3000平方米的教學樓建設,將宋官屯學生并入鄧官屯小學。
將蔡莊子小學建成一所在校生1000人、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的規范化小學,4蔡莊子小學遷建:2011年投資1730萬元(含征地530萬元)蔡莊子與王御史兩村改造區域內(東方駿景西側)征地30畝。當年投入使用。
將北環路小學建成一所在校生1000人、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的規范化小學,5北環路小學遷建:2011年投資5880萬元(含拆遷費4680萬元)三里莊新區征地拆遷30畝。當年投入使用。
將新立小學建成一所在校生1000人、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的規范化小學,6遷建新立小學:2012年投資2700萬元(含征地拆遷費1500萬元)現果品公司市場所處位置征地拆遷30畝。當年投入使用。
五、資金來源及使用安排
共需資金11.58億元,實施主城區基礎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和市直校舍平安工程。其中三年行動計劃項目需9.92億元、市直其他校舍平安工程項目1.66億元(不含石油分局)市、區兩級政府采取多渠道籌措資金的方法,保證計劃實施。一是發揮財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統籌教育費附加和教育設施配套費,用于學校建設。二是利用現有校產置換籌集資金。三是結合城中村改造,由開發商出資交由政府統籌管理,用于學校改造建設。四爭取中央和省資金支持。五是非義務教育學校自籌解決局部資金。六是銀行貸款用于一中遷建。七是社會捐助籌集局部資金。
(一)資金來源:共11.58億元。2010年市財政一般預算安排校安工程專項1.1億元;教育設施配套費3000萬元;2009年市級教育費附加1000萬元;2010年市級教育費附加1000萬元;2011年市級教育費附加1000萬元、一般預算布置4700萬元;2012年市級教育附加1000萬元;運河區財政安排7010萬元;新華區財政安排9740萬元;開發商出資1.9億元;銀行貸款4.55億元;校產置換7600萬元;學校自籌3300萬元;爭取上級補助和社會捐助1000萬元。
用于市直學校三年行動計劃建設項目;區財政資金1.67億元和銀行貸款、校產置換、開發商等其他渠道籌集資金7.64億元全部用于三年行動計劃建設項目。二)資金使用:2010年市級校安工程專項資金1.1億元、市級教育費附加布置700萬元、2011年一般預算布置4700萬元、市級教育費附加200萬元用于市直其他校舍平安工程項目;其余教育費附加3100萬元和教育設施配套費3000萬元。
(三)分年度資金布置
12010年資金安排
其中2010年市級校安工程專項資金1.1億元、2009年市教育費附加1000萬元、2010年市級教育費附加1000萬元、教育設施配套費3000萬元、運河區財政安排3200萬元、新華區財政安排4160萬元、校產置換1600萬元、開發商承當2120萬元、學校自籌3300萬元、銀行貸款3億元、爭取上級補助和社會捐助1000萬元。資金來源:共6.14億元。
用于市直學校三年行動計劃項目;區財政資金7360萬元和銀行貸款、校產置換、開發商等其他渠道籌集資金3.8億元全部用于三年行動計劃建設項目。資金使用:2010年市級校安工程專項資金1.1億元、市級教育費附加布置700萬元用于市直其他校舍平安工程項目;教育設施建設費3000萬元、2009年市級教育費附加1000萬元、2010年市級教育費附加300萬元。
22011年資金安排
其中2011年市教育費附加1000萬元、一般預算布置4700萬元、運河區財政2810萬元、新華區財政4380萬元、校產置換6000萬元、開發商承當1.27億元、銀行貸款1.55億元。資金來源:共4.71億元。
資金使用:2011年市級教育費附加布置200萬元、一般預算布置4700萬元用于市直其他校舍平安工程項目;市教育費附加布置800萬元用于市直學校三年行動計劃項目;區財政7190萬元和校產置換、銀行貸款、開發商等渠道籌集資金3.42億元全部用于三年行動計劃建設項目。
32012年資金安排
其中2012年市教育費附加1000萬元、運河區財政1000萬元、新華區財政1200萬元、開發商承當4200萬元。資金來源:共7400萬元。
資金使用:2012年市級教育費附加布置1000萬元用于市直學校三年行動計劃項目;區財政2200萬元和開發商4200萬元全部用于三年行動計劃建設項目。
六、保證措施
(一)加強領導
劉學庫市長任組長,市政府成立推進主城區基礎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宇同志任常務副組長,市委常委、副市長趙義山同志任副組長,市教育、發改、財政、住房和建設、規劃、國土、公安、審計、監察、安監、地震、氣象等部門及滄縣、運河區、新華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協調、調度、督辦等工作。
(二)落實優惠政策
落實有關規費減免政策,嚴格依照《河北省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實施意見》冀政〔2001〕59號)和《河北省教育廳、財政廳、物價局關于中小學校舍平安工程規費減免有關事宜的通知》冀教發〔2009〕76號)文件要求。支持工程建設。
(三)預撥啟動資金
撥付2000萬元教育設施建設費用于市直三年行動計劃項目建設;撥付2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市直其他校舍平安工程項目。為加快工程建設。
(四)協調聯動、緊密配合
各有關部門協調聯動,市政府的統籌領導下。形成合力,共同推進三年教育行動計劃的實施。市城鄉規劃局協助項目建設單位做好規劃設計工作,建設穩固、平安、規范、亮麗的規范化學校。
(五)抓好閑置校產處置工作
八中和十五中合并遷入一中現址,1一中整體遷建后。原十五中占地25畝,建筑面積3119平方米,將特教學校遷入十五中原址。
進行公開拍賣,2八中西校區經評估后。拍賣所得全部用于一中遷建;八中東校區占地約16畝,建筑面積4700平方米,置換給運河區新華小學,作為對運河區的補助。
建筑面積7057平方米,3現特教學校占地約10畝。特教學校搬遷后,置換給新華區改建為一所小學,作為對新華區的補助。
- 上一篇:春耕生產暨信訪工作會議發言稿
- 下一篇:農村工作現場觀摩會講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