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學年教學管理工作方案
時間:2022-11-04 04:27:00
導語:中學學年教學管理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狠抓教學管理,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工作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衡量學校成功與否的標準。學校后行政、德育、后勤等所有工作皆圍繞著教學工作開展。可以說,教學工作是學校的生命線,除去教學,其它一切工作均為空談。而教學工作重點在于持繼地提高教學質量只有提高教學質量,才真正落實了“一切為了學生”宗旨,只有提高教學質量,才真正推到了地區教育的發展,只有提高教學質量、與時俱進,才能真正地為國家、人民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人才。
區鎮第一初級中學成立于1983年,教學歷史悠久。2005年出于教育資源整合的需要,原三中、五中合并到一中。作為鎮的窗口學校,新一中獲得了空前發服,但也面臨著新的教學挑戰:學校屬地處城鄉結合部的鄉鎮學校,學生構成比較復雜;學生班級比較多,不便統一管理;教師隊伍參差不齊;青年教師占教師隊伍中的大多數,亟待成長……
經過三年的摸索,一中尋找出了一整套適合自身發展的教學管理方法。具體實施有以下幾點: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根據“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積極推進基礎教育改革,以創建市級優秀鄉鎮中學為目標,確定本年度教學工作重點為:以新課程改革為突破口,改變教育觀念,狠抓教學管理,特別是課堂教學及教學常規管理,強化質量意識,積極進行課題研究,努力推進課程改革,結合新教材內容和我校學生實際,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靈活扎實地搞好教學的實踐活動,積極開展對外交流。
二、隊伍建設
隊伍建設是教學管理工作的核心,通過有效的管理,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具體工作有:
1、實施教師校本培訓,組織教師繼續學習新課程改革內容。
理念是先導,學習是保證。為進一步轉變廣大教師的教育觀念,把廣大教師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本年度,我們要繼續加強教師的理論和業務學習,采用理論聯系實際、集體與自學相結合的辦法,要求每位教師每天自學先進的教學理論,做好讀書筆記,做好教學反思。并經常交流,使先進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師心中,從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行政落實,由各級行政領導帶頭進行學習,并監督學習進度,并定期召開教師會議強化教師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自覺性與主動性。
由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利用專用時間(雙周星期三下午)進行以現代教育理論為主的業務學習;
借助外援,適時聘請新課程專家來校傳經送寶。同時,組織收看優秀課改教師的錄像課;
組織教師結合教學實踐,撰寫教學反思、教學筆記,進行業務交流(教師的學習筆記、論文等)——教師寫學習筆記每月2篇,培養反思型教師,在實踐中學習新課程理論。
2.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樹點榜樣。
加強骨干教師培養、管理、使用制度制定與落實,切實發揮其輻射作用,真正起到學校教學中堅力量的帶頭作用:
每年對有突出貢獻的骨干教師進行表彰;
各科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每學期做兩節或以上的公開課,并上交打印稿及電子稿教案,學校組織老師聽課。若條件許可,組織骨干教師做錄像課并放到校園網上共享。
每個教研組每兩周推出一節研討課,并落實討論,交流經驗。每學期教師聽課不少于10節。
3、實行“培青催熟工程”,促進青年教師成長,通過開展“拜師帶徒”活動,由一名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指導同科組的一、兩名青年教師成長;每年定期舉行“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讓各科青年教師同臺競技,互相交流,提高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第半個學期組織一次青年教師茶話會,讓其彼此分享經驗,及時了解青年教師,特別是新教師的成長難題。
三、教學常規管理
“無規不成方圓”,教學常規管理工作,是學校必須形成制度的重點工作,教學常規管理工作的優劣,關系著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1.完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狠抓教學管理。
強化教師課堂教學常規的貫徹、落實與檢查,加強常態課堂教學管理。做到此項工作的經常化、制度化,獎懲分明。本學期一中以:早讀;備課、上課;作業,為教學常規管理工作的三個重點,以此三點全面帶動教學質量提升,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早讀管理辦法》、《教師教學檢查辦法》、《課堂管理規定》、《學生作業布置與批改要求》、《教研組人員職責》等。
2.加強早讀管理。
“一日之計在于晨”,一中要求所有學生早上一回校便即時進行早讀。早讀由班干部帶頭,每天安排班主任、課任下班督促,并在每班的《早讀管理表》上進行記錄;各班班主任為早讀常規管理的基層責任人,可以自行安排早讀科目,但安排內容必須上報學校教導處;各中層干部每天輪流對各班早讀情況進行檢查,落級領導進行全級巡查,層層管理,落實責任。
3.加強對教師備課、上課常規管理力度。
備課:以《教師教學檢查辦法》為準則,普查、抽查與復查結合。開學初普查,兩周內對有問題的教師教案進行重點復查;期中抽查全校教師教案;期末進行教案綜合評優。
上課:以《課堂管理規定》為準則,由學校教導處進行檢查監控。嚴禁教師上課無準備、無教案,嚴禁上隨意課,克服課堂教學的隨意性,根本杜絕教學的原則性、科學性錯誤。課堂教學目標明確,訓練科學嚴謹,密度適中,不拖堂。提倡教師做到課前熟悉溫習教案、課中調整、課后反思,平時要有一周以上貯備課。
學校領導對課堂教學進行不定期巡查,并實行推門課制度:在任課教師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其進行聽課,并抽查該任課教師的教案、作業、試卷等常規業務,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學習效果。
4.加強作業、輔導的檢查力度
作業:根據學校《學生作業布置與批改要求》規定,學生的課堂作業、家庭作業必須適量,批閱及時、規范、正確,要有復批。提倡學科作業形式多樣化、作業書寫批閱規范化、各年級統一作業本使用。組內教師做到隨時自查,教導處定期檢查與抽查,期中進行學生作業展覽。同時,對教師批改要求進行細化,做到有的放矢,例如:語文教師一學期作文必須布置八篇或以上,全報全改,每篇旁報十個字以上,總批二十字以上。
輔導:學校以“保上層、促中層、穩下層”為學生輔導原則。重視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輔導方法,加強對學生學科特長的培養,鼓勵中層學生尋找自身優勢,重視對學困生的個別輔導,以促進全體學生個性發展。各學科教師全面了解學生學習狀況,采取個性化方法進行培養輔導。學校教導處、政教處指導、協助各班班主任建立良好的班風、學風,若出現問題比較嚴重的班級,則由行政領導下班蹲點,協助班主任帶好班級。
四、教研科研
1.由教研組長帶頭,充分發揮教研組教學研究的職能。
根據新課標的指導精神,本學年,各教研組獎圍繞“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為中心開展教研活動,要求教研組成員都要認真對待,組長按要求定出研究的內容、操作的步驟,上報給教學處。教師由各年級備課組長組織進行集體備課,認真上好每一節教學研討課,既把自己新的教學方式展現出來,共同發現不足,找出改進的方法,逐步提高教學水平。
另外,根據本校教學實際,本學年我校以口語教學、應用題教學作為教研重點,將開展學習、研討、賽講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改變學生開口難,解應用題難的局面。
教研組工作落實細節:
教研組長例會:單周二下午3:15在學校圖書館召開,由負責教學、教研的副校長主持。
教研組工作:由組長直接負責;有計劃地開展活動,并要求做好記錄和總結;每個教研組每兩周推出一節研討課。在教研組的監督下,每位教師每學必須完成教學計劃、教學總結,找出優點、缺點,鼓勵教師寫作論文、課例、案例分析,促進交流,分享經驗。
2.加強科研工作,密切聯系教學實踐
學年~學年度,我校獲得了四個市級課題,科研任務很重,加強對課題研究的管理,使其服務于教育教學,對提高教學質量大有益處。
(1)緊密聯系區教育局教研室,及時了解上級對課題研究的具體要求,掌握各校課題研究的最新動態。
(2)加強對課題的指導,深入課題及年級組,了解課題的進展情況,協調有關問題的解決。例行教研組會議結束后,必須由課題組長組織課題會議。
(3)規范課題研究制度,整體上按照實施方案的嚴格執行,各子課題的進程可以進行適當的調整。各科研課題組要結合各自課題,列出本學期的具體實施計劃,包括學習安排、操作步驟、目標達成情況等。
(4)改革教科研學習的方式,變單純的學專著,學理論為問題討論、實踐展示、反思交流等。在適當條件人,通過公開課將研究成果用于實踐。
(5)每位課題教師每兩周上交一次研究體會、心得等(包括摘抄及讀書心得),合作撰寫切合課題的質量較高的科研論文或總結。課題組長認真組織實驗階段性驗收,并及時總結。
“學無定法,教無定法”,教學管理工作也是隨著時代、環境、條件不斷更新發展的。但“千變萬化不離其宗”,教學管理工作始終圍繞著“提高教學質量”這一中心開始。“路漫漫其修遠兮”,在未來的日子里,一中將繼續探索,尋找適合鄉鎮學校的教學管理模式,分享管理經驗。
- 上一篇:業務部員工工作總結
- 下一篇:儲蓄所主任個人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