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良種補貼種植方法

時間:2022-11-29 03:01:00

導語:花生良種補貼種植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花生良種補貼種植方法

中央財政繼續安排專項資金,實施花生良種補貼試點項目。為認真落實國家花生良種補貼試點項目,推動全縣花生生產再上新臺階,根據《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年花生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指導意見的通知》(農辦財〔〕41號)和《河南省年花生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豫農財務〔〕26號)精神,借鑒2010年花生良種補貼工作經驗,結合當前我縣花生生產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食用植物油產業健康發展保障供給安全的意見》(國發〔2008〕36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油料生產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07〕59號)精神,促進花生良種及配套技術推廣,提高花生單產和品質,增加食用植物油有效供給,促進花生產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二、主要目標

年,省下達我縣花生良種補貼試點面積29萬畝,每畝補貼10元,補貼資金共計290萬元。本項目以“穩定面積、主攻單產、提高品質、增加效益”為目標,通過良種補貼和配套技術推廣,項目區平均畝產較前三年平均增產15%,項目區實現優質專用品種區域化種植、產業化經營,含油率提高2個百分點。通過項目實施,促進我縣花生大面積均衡增產,良種應用水平和生產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產品優質比率迅速提高,花生產業效益明顯增加,帶動農民增收作用進一步增強。

三、基本原則

(一)實施花生主產區。促進花生主產區提高單產,改善品質,增加效益,防止花生發展與糧食爭地。

(二)補貼與良種掛鉤。選擇或推薦生態適應性好、符合生產需要、市場前景較好的優質專用品種,重點補貼高油品種,適當兼顧優質食用型品種。

(三)農民自愿參與。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基礎上,根據品質優先和訂單需求,積極引導農民選用推介的優質高產品種,生產優質專用花生,不得強迫農民種植。

四、補貼范圍、對象與標準

(一)補貼范圍。根據省農業廳、財政廳花生良種補貼項目的有關規定和要求,按照花生種植面積大,生產基礎好,布局集中,產業化水平較高,農民對新技術、新品種接受能力強的原則,選定在衛河以南,沙土及沙壤土面積較大,適宜花生種植的城關、張龍等14個鄉(鎮)、街道辦事處,作為花生良種補貼項目試點,良種補貼實施總面積29萬畝。

(二)補貼對象。對試點鄉(鎮)、街道辦事處項目區內使用花生良種的農民(農場職工)進行良種補貼(每個試點實際良種補貼面積要控制在項目任務之內)。

(三)補貼標準。大田每畝補貼10元,良種繁育每畝補貼50元(由于今年已錯過生產季節,無法落實良種繁育單位和面積,良種繁育補貼無法實施,明年及早安排追加實施)。

(四)補貼方式。采取“一折通”現金直接補貼的方式。嚴禁按人頭或耕地面積平分補貼資金。

五、工作內容及要求

(一)認真核定補貼面積。項目鄉(鎮)、街道辦事處要嚴格落實種植面積。農戶據實向村委會申報種植面積和種植品種,由村委會登記、核實、公示,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匯總、審核把關,縣農業局復核確認,并會同縣財政局建檔備案,匯總逐級上報。

(二)科學確定補貼品種。根據省農業廳、財政廳關于花生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要求,通過市、縣農業局組織專家組論證,確定生態適應性好、符合生產需要、市場前景較好,納入河南省花生良種補貼推介品種名錄的作為補貼品種。

(三)精心編制補貼清冊。種植清冊的編寫要做到按實際種植面積對戶登記,以行政村為單位統一造冊,為方便統計,應將同一品種編在一起,內容填寫完整,數字核對準確,每頁要有合計數,并加蓋村委會公章,鄉(鎮)、街道辦事處匯總時,要有鄉(鎮)、街道辦事處主要領導簽字并加蓋單位公章,清冊一式4份,分別上報縣農業局、縣財政局,一份進行村級公示,一份建檔備查。實行良種補貼村級公示制,公示時間不少于7天,群眾無異議后,由村委會上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匯總、審核把關后,上報縣農業局。縣農業局復核確認后,交縣財政局。(四)嚴格資金發放程序。良種補貼采取“一折通”(一卡通)方式發放補貼資金,由縣財政局按照縣農業局復核后的花生良種補貼分戶清冊中所列補貼數額,會同縣農信社將補貼資金存入補貼對象的“一卡通”賬戶,鄉(鎮)、街道辦事處財稅所按照分戶清冊負責發放“花生大田生產良種補貼兌現通知書”。農民領取補貼兌現通知書時,應在分戶清冊上簽字、按指印。領取通知書后,農民持本人身份證(戶口薄)和“一卡通”存折、良種補貼兌現通知書可隨時到承辦金融機構營業網點辦理補貼資金存取款業務。承辦金融機構營業網點為農民辦理良種補貼手續時,應在存款折摘要欄內注明“花生大田生產良種補貼”字樣。

(五)據實撥付補貼資金。縣財政部門收到補貼資金文件后,在7個工作日內將補貼資金兌現給群眾。縣農業、財政部門在播種結束后,統一將補貼工作情況,包括花生面積落實情況、補貼資金使用情況,一同上報省農業和財政主管部門。補貼資金結余部分結轉下年繼續使用。

六、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為搞好我縣花生良種補貼項目實施,縣政府成立了由主管農業副縣長任組長,縣農業、財政、監察、審計及項目鄉(鎮)、街道辦事處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內黃縣花生良種補貼項目領導小組,健全組織體系,明確職責分工,加強協調配合,嚴格落實責任。農業部門負責制定方案、良種推介、技術服務和項目組織實施,其它成員部門負責工作督導檢查。項目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匯總審核的種植面積、品種和分戶清冊,由農業部門復核確認后,財政部門負責落實補貼資金預算、撥付到戶工作。其他各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為良種補貼項目搞好服務,確保把優良種子及時供種到戶、補貼資金及時撥付到位、配套技術及時指導到田。

(二)強化宣傳發動。縣農業、財政及項目鄉(鎮)、街道辦事處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利用現代傳媒手段,采取良種補貼政策講座、張貼宣傳單和標語、組織人員到項目村宣講、群發手機短信等形式,重點宣傳花生良種補貼項目相關政策、規劃布局、目標措施等,讓良種補貼政策家喻戶曉,充分調動廣大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努力促成項目區領導高度重視、政府統一組織、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干部積極工作、群眾踴躍參與、社會各界積極支持的良好氛圍。

(三)強化市場監管。縣農業局會同工商、質檢、公安、物價等部門,加大對種子質量和價格的監管力度,扎實保障種子供應市場渠道暢通、規范有序,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切實維護農民利益不受損害。

(四)強化技術指導。縣農業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指導農民實現良種良法相配套,認真抓好項目區花生配套技術集成與推廣工作,通過層層舉辦技術培訓班、專家技術講課、送科技下鄉、開展科技入戶等途徑,把花生良種良法送到農民手中。通過配套技術集成,集新優品種和先進技術于一體,建立花生良種補貼核心技術示范區,細化方案,明確責任,引導廣大農民用良種、配良法,擴大項目輻射帶動作用。

(五)強化資金管理。項目資金保證專款專用,切實按照國家規定嚴格使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虛報良種補貼面積,不得套取、擠占、截留、挪用補貼資金。縣、鄉財政部門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經費,嚴禁擠占挪用中央下撥的補貼資金用于工作經費。

(六)強化監督檢查。縣、鄉農業、財政部門要設立良種補貼監督電話,接受群眾監督。縣農業和財政部門將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通過實地走訪基層干部和農戶,認真了解項目面積落實、種子質量和價格、補貼資金發放等有關情況,及時糾正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確保良種補貼政策不走樣,農民實惠不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