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時間:2022-05-24 04:02:00
導語:市政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防治地質災害,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省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和《市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等有關規定,制定本方案。
一、年地質災害發生概況
年全市年均降水量678.8毫米,較常年偏少1.1毫米,較上年偏少397.8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的7-9月份,常以大到暴雨形式出現,為突發性地質災害的發生提供了條件。年,全市未發生地質災害。
二、年全市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一)地質災害主要分布區域。根據我市地質環境特點和以往發生地質災害的歷史記錄,地質災害以汛期發生的崩塌、泥石流、滑坡、采空塌陷、地裂縫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為主。
1.山等山區崩塌、滑坡、泥石流易發區
(1)山山脈位于市西北部,境內面積約14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922.8米。區域內匯水面積較大,山高坡陡,部分地段植被覆蓋率較低,曾發生過多起泥石流災害,規模不大。其地表風化層及人為采石廢棄物等是產生泥石流的物質誘因,存在泥石流災害隱患。
(2)山脈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1公里,總面積2.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85米。區域內山高坡陡,部分區域地表風化層及人為堆積物等是產生泥石流的物質誘因。目前,由于采石和建設等人為活動,區域內形成了大量不穩定邊坡,崩塌隱患相對突出;部分地區溝谷上游開山采石形成大量渣石,局部地段民房位于山區泄洪影響范圍內,存在泥石流災害隱患。
2.露天采場崩塌、滑坡易發區
主要分布于市鎮、鎮、大水泊鎮和鎮一帶建筑石材(料)開采區。由于開采過程中對地質環境影響重視不夠,遺留下大量坡度陡、穩定性差、危巖體多的邊坡,崩塌、滑坡隱患較大。
3.廢棄礦山采空塌陷易發區
主要分布于市鎮、鎮、港和鎮,易發區均存在采空區埋深較淺、分布情況復雜等問題,部分位于主要公路、村莊周邊和重要設施附近的采空區危險性較大。
(二)重點防范期。根據我市地質構造特征和氣候特點,年我市汛期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確定為7-9月份。
三、地質災害防范重點
根據地質災害調查情況,下列9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點列為年我市地質災害防范重點:
1.市鎮家上口礦區崩塌;
2.市鎮口崩塌、渣石流;
3.市鎮礦區崩塌、渣石流;
4.市鎮寺-溝谷泥石流;
5.市看守所潛在滑坡;
6.市鎮扶頂金礦采空塌陷;
7.市鎮金礦采空塌陷;
8.市港上冷家金礦采空塌陷;
9.市鎮大時家銀金礦采空塌陷;
四、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隱患防治措施
(一)對鎮口、鎮、鎮寺—3處崩塌、泥(渣)石流隱患,要建立群防網絡定期巡查制度,暴雨期間加大巡查力度,發現險情及時處理并迅速上報;要于汛期前,疏通加固流域內的泄洪渠道,以確保汛期快速泄洪。
(二)對市看守所西墻外不穩定邊坡發育地段,要對危險較大陡坡進行削坡處理,重新修建護坡;加強日常監測,及時處理危坡,并制定相應避讓措施;建立群測群防體系,堅持汛期值班、災情速報制度。
(三)對鎮家上口石材集中開采區內的大量采場不穩定邊坡,要安排地質災害監測人員對邊坡進行監測,及時處理各種災害隱患。部分石材(料)開采區匯水區內形成大量渣石,要于汛期前進行加固,并在汛期加強渣石堆穩定性監測。
(四)對建設過程中產生的不穩定邊坡,建設或管理單位要設立警示標志,并對不穩定巖體進行清理。
(五)對鎮扶頂金礦、港上冷家金礦、鎮金礦、鎮大時家銀金礦4處存在未充填采空區的地下開采礦山,要劃定危險范圍并進行隔離,設立危險警示標志,加強日常觀測,汛期對建筑物開裂、地面裂縫等險情加密觀測,發現問題及時上報。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精心組織,明確責任,認真落實各項防治措施。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地質災害險情的動態監測,存在突發性地質災害隱患的鎮辦要加強群測群防工作。要加強地質災害防范知識宣傳,提高干部群眾的地質災害防范意識和應對地質災害能力。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調查處理和隱患點治理。因自然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其防治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由責任單位負責治理。要結合實際引入保險機制,充分發揮其防損減災、經濟補償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減少或彌補地質災害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
(二)認真做好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編制實施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國土資源部門要與有關單位密切配合,對在調查工作過程中發現的地質災害易發區、危險點(區),及時落實防災減災措施,并建立起群測群防網絡。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鎮辦要按照有關規定,認真編制實施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制定責任明確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三)加強地質災害監測和巡查工作。要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重點對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易發區、危險區(點)的各項地質災害防治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進一步核實所填制和發放的地質災害防災明白卡,對新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及時填制、補發,保證有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持有“防災工作明白卡”,每戶受威脅居民持有“避險明白卡”。汛期要組織安排鎮辦、村(居)委會、群測群防人員及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工程建設單位,加強地質災害隱患的監測和險情的巡查,強降雨天氣情況時,要實行24小時連續監測和巡查,發生險情后要按照群測群防要求立即上報,并通知受威脅人員迅速撤離危險區域。
(四)切實做好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氣象部門要在汛期聯合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及時提供有效的預報預警信息。各有關媒體要及時向社會預報預警信息。各級特別是地質災害易發區的鎮辦,要指派專人注意收聽、收(查)看地質災害預報預警信息,并根據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信息,及時提醒有關單位,預先做好防范工作。當本地有3級以上地質災害預報時,要加強對預報區范圍內地質災害發生情況的調度,及時掌握情況,做好應急防范工作,并在預報期后立即將災情信息報送市政府辦公室,由市政府反饋至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室。要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情況的匯總分析,汛期后及時進行工作總結。各鎮辦要將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情況總結于10月1日前書面報送市國土資源局。
- 上一篇:縣委書記在防災減災安排會講話
- 下一篇:旅游經濟中儲備金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