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戶外廣告牌管治方案
時間:2022-05-25 11:21:00
導語:市戶外廣告牌管治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現今后五年“城市面貌大變樣,城市建設上臺階、城市內涵上品位”的建設目標,按照市容市貌整治工程的要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國務院《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城市綠化條例》、《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辦法》、《省公路路政管理規定》、《城市容貌標準》(GB50449-2008)和《市區戶外廣告和標志設置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經研究決定從2012年至2016年,分年、分批次開展戶外廣告、店招牌專項整治活動。
一、整治范圍
市區東起橋高速出口,西至西路與北環城路交叉口;南起大橋,北至北環城路。重點對迎賓路、大道、勝利路、南昌路、路、大街、路、元光路、新華路、北路等十二條主干道影響市容市貌的戶外廣告、店招牌、單位指示牌和公共宣傳欄等設施進行整治。
二、目標任務
(一)2012年目標任務:拆除市區未經審批或逾期未續批等各類戶外廣告和標志;整治市區十二條主干道綠化帶燈箱廣告及沿街店招牌;重點拆除迎賓路、勝利路及市區主要十字路口重要節點影響市容市貌的高立柱、跨街、墻體、樓頂等廣告設施,共計479處,面積14348平方米;拆除勝利路嚴重影響市容市貌的違法建筑物、構筑物。打造迎賓路、勝利路為市容市貌示范路、樣榜路。
(二)三年(2012—2014年)目標任務:基本達到市區主干道無燈箱、F柱、高立柱、跨街等廣告設施;墻體、樓頂等廣告設施達到減量百分之五十以上;主次干道兩側店招牌整治工作基本完成。
(三)五年(2012—2016年)目標任務:基本達到市區主干道、人行道及綠化帶無廣告燈箱、F柱、高立柱、跨街等廣告設施;墻體、樓頂無不符市容要求的廣告設施;店招牌設置規范、有序、美觀;市容市貌大變樣,戶外廣告、店招牌設置樣式、用材、亮化水平大提升。
三、實施步驟
采取整改與拆除,自拆與強拆、減量與提升相結合的方法,從2012年月日至2012年12月31日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分四個階段展開:
(一)調查摸底階段(2012年月日至月31日)
重點對市區十二條主干道路兩旁的店招牌進行調查摸底,確定拆除、整改對象,屬整改的店招牌,為其設計效果圖。完成對勝利路各類廣告的調查摸底工作,確定拆除對象。擬制《整治實施方案》,制定相關法律文書。
(二)宣傳發動、文書送達階段(2012年月日至月30日)
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市容環境、廣告招牌管理法律、法規和各項政策,廣泛介紹其他城市高檔次、高品位的廣告招牌設置情況及開展專項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濃厚的宣傳氛圍,取得社會各界和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充分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努力爭取業主配合,同時針對不同情況由聯合審批的相關部門聯合下發有關法律文書,勸導業主自行拆除或整改。
(三)集中整治階段(2012年5月日至11月30日)
由市城管執法局牽頭,按照法定程序,對逾期未拆除或整改的戶外廣告、店招牌依法采取強制拆除措施。
(四)檢查驗收階段(2012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
對計劃落實情況進行全面核實驗收,對核查中發現的問題組織再整治。同時對市中心其它道路實施再提高、再整治,爭取超額完成任務,繼續提升招牌廣告設置水平,迎接市領導的檢查驗收。
四、組織領導
成立市市區戶外廣告、店招牌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今后五年是融入廈泉大都市區同城化建設的重大戰略機遇期。抓好市容市貌整治,是今年實施“十大工程”建設之一,是迎接今年國家對我市進行全國衛生城市復核的需要,也是迎接2014年全省運動會在我市舉行的重要舉措。各級各部門要重視此項工作,主管部門主管領導要親自抓,職能部門要協力抓,高標準完成今年的整治任務。
(二)嚴把源頭,從嚴審批。從今年起,城管、建設、工商等部門停止審批市區燈箱、F柱、跨街、墻體、樓頂等廣告設施。對一些建筑物有預留廣告位、圍墻廣告、LED顯示屏的廣告設施的,要從嚴把關;城管執法局要加大對店招牌的管理力度,管理好新設置的、整治好舊設置的,同時做好前置管理工作,主動服務。
(三)分年實施,逐年減量。對今年迎賓路、勝利路確定拆除的各類廣告設施,各職能部門應停止續辦和收費工作。有關房屋業主應迅速與廣告商業主終止、解除合同或協議。對明年以后需拆除的各類廣告設施,也應提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避免產生經濟糾紛和行政、民事訴訟事件發生。
(四)加強配合,協力整治。開展戶外廣告整治,會對一些職能部門和單位產生經濟影響,特別是對廣告商業主產生較大影響。各有關部門要從大局出發,通力合作,全力配合做好相關工作。在必要時實施強制拆除,城管、建設、公路、公安交警等部門要主動配合、聯合執法,確保拆除安全、順利。
- 上一篇:民政局促進科工作計劃
- 下一篇:用新聞導向做好大學生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