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辦衛生消毒監測方案
時間:2022-06-09 09:43:00
導語:市政辦衛生消毒監測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加強和規范我市醫院、公共場所、洗滌行業和托幼機構的消毒質量監測工作,確保各項消毒措施的落實,有效預防傳染性疾病在醫院和托幼機構內暴發、流行,控制醫院感染,保障醫療安全和兒童身體健康,按照《消毒管理辦法》、《關于印發〈年全省消毒與感染控制工作意見〉》、《關于開展醫院消毒與感染控制監測工作的通知》、《年省托幼機構消毒監測方案》和《全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工作規范》的工作要求,特制定本監測方案。
一、項目總目標
(一)了解醫療機構的醫院消毒與感染控制能力及其變化情況。
(二)評價醫療機構的消毒工作質量,為改進醫院消毒與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據,以降低醫院感染發病率。
(三)了解全市托幼機構消毒質量現況,評價托幼機構消毒效果,發現薄弱環節,進一步提高托幼機構消毒質量和傳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
(四)了解公共場所、洗滌行業的消毒質量狀況,控制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
二、項目范圍和工作職責
(一)項目范圍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將按照《消毒管理辦法》、《年全省消毒與感染控制工作意見》和《年省托幼機構消毒監測方案》以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求,對轄區醫療機構、托幼機構、洗滌行業和公共場所進行消毒監測和督導,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二)工作職責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具體負責轄區內醫院、公共場所、洗滌行業和托幼機構的消毒監測工作,并按要求將監測資料報送市疾控中心;定期對轄區內監測資料進行分析與評價,及時向市衛生局報告,并向監測單位反饋意見;根據監測結果確定轄區監測薄弱單位和環節,組織開展相關調查研究。并根據各自工作實際制定醫院、托幼機構、洗滌行業、公共場所消毒與感染控制監測方案。
各鄉鎮衛生院要積極配合好市疾控中心對轄區內醫療、托幼機構、洗滌行業、公共場所消毒效果的監測,督促轄區內的醫療機構做好消毒工作。
三、項目工作內容
(一)醫療機構監測內容
1、監測醫院及感染控制科室基本情況
了解醫院名稱和代碼、歸屬關系、等級、醫護人員數、床位數,是否建立醫院消毒管理組織。醫院感染管理科組織結構、主要職責、人員情況(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職稱、職務、學歷、在感染
管理科工作年限和參加院感相關培訓的次數)、負責人姓名和聯系方式。
2、去污染的程序
醫院對使用后手術器械進行清洗、消毒、滅菌的程序,包括消毒→清洗→滅菌、清洗→消毒→滅菌、清洗→消毒和清洗→滅菌4種程序,每種去污染程序所占的比例。每半年監測一次。
3、手術室空氣監測
選擇普通手術室兩間,潔凈手術室百級、千級、萬級各一間,無相應級別時可空缺。監測普通手術室沉降菌和醫院潔凈手術室的空氣沉降菌、浮游菌。每半年監測一次。
4、一般物體表面監測
每半年選擇感染性疾病科等醫院感染重點科室3間,現場監測消毒處理前后房間內物體表面細菌總數。
5、醫護人員手的監測
每家醫院選擇5名手術室醫護人員進行外科手消毒后監測,5名感染性疾病科(住院部)醫護人員進行衛生手消毒后監測,每半年監測一次。。
6、口腔科用水監測
每半年選擇口腔科水源水1份、儲水箱水1份、手機噴水5份、沖洗水5份,監測細菌菌落總數。每半年監測一次
7、醫院污水監測
調查醫院污水處理方法中采用的消毒因子種類及強度。監測醫院污水中生物性污染指示物糞大腸菌群數(MPN/L)和腸道致病菌(主要監測沙門氏菌、志賀氏菌)。每半年監測一次。
醫療機構監測上半年監測資料于年7月份、全年消毒質量監測資料于年底前上報市疾控中心。
(二)托幼機構監測項目和要求
1、室內空氣:監測動態和靜態情況下教室、活動室和臥室等場所。
(1)監測項目:細菌菌落總數、溶血性鏈球菌。
(2)采樣數量:不少于3份(每家托幼機構,下同)。
2、工作人員手:重點監測保育員、老師的手衛生。
(1)監測項目:細菌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溶血性鏈球菌)。
(2)采樣數量:不少于3份。
3、環境物體表面:重點監測活動室、臥室、餐桌、衛生間玩具、水龍頭等環境物體表面。
(1)監測項目:細菌菌落總數、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b-溶血性鏈球菌)。
(2)采樣數量:不少于3份。
4、餐(飲)具:消毒后備用的餐具。
(1)監測項目:大腸菌群、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溶血性鏈球菌、志賀氏菌)。
(2)采樣數量:不少于3份。
5、飲水機水:使用中的飲水機水
(1)監測項目:菌落總數
(2)采樣數量:不少于3份。
6、其他:根據各地實際開展相關項目的監測。
(三)公共場所、洗滌行業監測項目和要求
1、室內空氣:監測動態和靜態情況下工作場所。
(1)監測項目:細菌菌落總數、溶血性鏈球菌。
(2)采樣數量:不少于3份(每家單位,下同)。
2、工作人員手:
(1)監測項目:細菌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溶血性鏈球菌)。
(2)采樣數量:不少于3份。
3、環境物體表面:重點監測工作環境物體表面。
(1)監測項目:細菌菌落總數、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b-溶血性鏈球菌)。
(2)采樣數量:不少于3份。
四、質量控制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方案落實、培訓及技術指導,按監測方案加強對采樣人員的業務培訓與指導,幫助掌握采樣的方法與要求,加強對監測數據和結果的檢查,保證采樣的正確性和相符性。
- 上一篇:市政辦職業衛生監督通知
- 下一篇:市衛生廳全年目標考核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