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能源工作方案

時間:2022-07-19 05:39:19

導語:農委能源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委能源工作方案

今年是貫徹落實市政府《關于加強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工作意見》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農村能源工作,對于優化和改善生態環境,發展生態農業,致富農民都有十分重要意義。

一、總體思路

以加強農村環境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開發清潔能源為重點,以秸稈、畜禽糞便等農業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切入點,因地制宜推廣各類農村能源生態模式,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促進家居環境清潔化、農業生產無害化和資源利用高效化生態家園建設。

二、主要任務

大力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組織實施好戶用沼氣國債項目、養殖小區沼氣工程、聯戶沼氣工程、生活小區污水凈化工程和沼氣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廣沼氣、太陽能和秸稈等生物質利用技術,加快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步伐,推進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工作發展。計劃建設“一池三改”戶用沼氣5000戶,養殖場(小區)沼氣工程200處,污水凈化工程50處,推廣太陽能熱水器50萬平方米,逐步提高農村可再生能源普及率。

三、工作重點

1、精心組織沼氣國債項目實施。今年是我市承擔沼氣項目建設任務最多的一年,3縣共承擔2010—2012年戶用沼氣項目建設任務6373戶,大型沼氣工程2處、養殖小區沼氣工程2處,聯戶沼氣工程7個,項目總投資達2488.2萬元,其中,中央投資737.78萬元。建設任務之重,難度之大,是不言而喻的。但機遇和挑戰并存,實施好在手項目將能夠優化我市農村能源結構,促進農村能源工作上臺階,同時,也是對我市農村能源隊伍的一次鍛煉和考驗。務必精心組織,落實措施,扎實抓好項目建設。

2、大力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按照市政府《關于加快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工作意見》要求,今年,我市啟動了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市農委、財政局出臺了《市生態家園富民工程獎補辦法》,對養殖場(小區)新建沼氣工程建設,鄉村新建生活小區污水凈化沼氣工程給予獎補。重點解決城鎮周邊、重要水源地、人口集中地污染問題,開發利用清潔能源,發展生態農業。該項目由養殖企業或鄉村申報,縣農委(能源辦)審核,報市農委、財政局審批。項目由企業自建,市級驗收合格后兌現獎補。

3、做好農村能源調查和項目儲備工作。今年,將對我市農村能源資源開展調查摸底,對戶用沼氣、小型沼氣工程、農村污水凈化工程、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路燈、養殖企業已建或待建沼氣工程進行逐村、逐戶、逐企調查,逐項登記,分類造冊,建立一個基礎資料庫,以后逐年修補。戶用沼氣要統計到村,是沼氣服務體系建設參考依據。養殖企業已建或待建沼氣工程,要逐企調查,根據養殖量、糞污量計算需建沼氣工程規模,在此基礎上,做好養殖企業沼氣工程項目庫。大型工程爭取國家大型沼氣工程項目,中小型工程爭取畜牧局標準化養殖小區項目和農業部養殖小區沼氣工程、聯戶沼氣工程,以及市級生態家園富民工程項目,多途徑分類治理,逐步解決養殖企業面源污染治理問題。對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路燈、生物質利用情況也做好調查摸底。

4、加快服務體系建設步伐。沼氣建設能不能發揮作用,群眾滿意不滿意,關鍵在管護。農業部要求戶用沼氣規模達300—500戶,需要規劃建設一個服務網點。3縣4區要在充分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按照農業部“六個一”的要求,即一個固定場所,一個領頭技工,一套檢測設備,一套配件,一臺沼液運輸車,一套管理制度,規劃服務網點,實現“四有”目標,即有服務場所、人員、設備、配件。各地要創新機制,多元參與,加快服務體系建設。肥東縣要把服務體系與戶用沼氣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驗收。縣、縣也要創造條件,加快服務體系建設。

5、加快秸稈綜合利用步伐。我市各類秸稈年產量約250萬噸,大約30%能夠得到有效利用,其余秸稈多數被一把火燒掉,既污染了環境,又浪費了資源。各地要加大秸稈禁燒力度,把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結合起來,重點防控與全面治理結合起來,行政措施與技術推廣結合起來,積極探索秸稈綜合利用途徑,大力推廣秸稈機械化還田、堆腐還田、青貯、氨化過腹還田、秸稈氣化、生產食用菌技術,鼓勵社會力量開發利用秸稈資源,發展循環。,繼續探索秸稈收購、打捆(粉碎)、儲運等市場化體系建設,引導秸稈利用逐步走上有序、有效良性軌道,今年,力爭秸稈綜合利用率達50%以上。

四、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強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工作。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工作事關廣大農民群眾切實利益,事關國家節能減排目標能不能實現。各地要切實加強領導,把加強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工作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的重要舉措,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擺上重要位置,強化政府行為。要建立領導責任制、目標管理責任制、效績考核制、項目法人制,建立有效的工作推進機制,強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工作。

2、強化措施,確保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建設任務。項目縣要采取得力措施,確保建設任務100%完成,建池合格率達100%,資金補貼到戶率100%。一要堅持“三公開一公布”制度,即公開計劃任務、補貼標準和建設條件,公開自愿建設戶名單,公開物資采購價格分配情況,公布舉報電話,接受社會監督。二要創新機制,加快建設速度。要探索機械化作業、專業化建設模式,鼓勵專業公司或協會承包國債項目建設任務,承建單位按要求使用國債資金,支配地方配套和農民自籌資金。縣能源辦作為項目法人要與建設單位簽訂合同,加強質量監管。要加大成型沼氣池推廣力度,縣能源辦要與供貸單位簽訂質量保證合同和質保期限,預留質保金。在“農民自愿,理順管理”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利用戶用國債項目建設聯戶沼氣工程,但每戶平均容積不得少于6立方米。三要嚴格資金管理。要嚴格執行農業部、國家發改委關于沼氣項目資金管理要求,加強資金監管,中央資金和地方資金要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國債資金要嚴格使用方向,規范使用。四是加強質量監管。施工和維護人員要持證上崗,要統一建設標準、操作規程,專業化施工,規范化建設。

3、創新機制,加快服務體系建設。要按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示范先行,逐步完善”的思路,堅持“政府引導,多元參與,方式多樣”和“服務專業化,管理物業化”原則,將沼氣服務體系建設與沼氣發展同步推進。建立縣級服務站為技術支撐,鄉村站為基礎,農民技工為骨干的沼氣服務體系。因地制宜,探索協會(合作社)領辦,個人承包,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建設方式。縣(區)要加強引導,推進市場化服務進程,讓參與者、領辦人有利可圖。

4、制定優惠政策,支持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工作。要加快制定和完善農業節能減排標準體系,嚴格控制農業資源浪費和不合理利用。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通過財政補貼、投資政策、稅收優惠、價格支持、市場配額、用戶補助等多種激勵手段,鼓勵農業廢棄物能源化、資源化利用,鼓勵發展循環農業。建立“政府引導,市場化建設”的農村節能減排新機制,按照“誰污染,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引導農民和企業開展污染治理,保護生態環境。各縣(區)要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和對開展節能減排工作突出的單位、企業進行獎勵,并納入預算;重點扶持養殖場(小區)沼氣工程和農村生活污水凈化工程、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測土配方施肥示范區建設、鄉村農村沼氣服務體系和植保專業合作組織建設項目。

5、加強宣傳和培訓,營造良好氛圍。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和網絡等多種方式,宣傳國家《可再生能源法》和節能減排政策、法規,以及農村能源技術和建設成果,充分調動廣大農民及社會各界人士參與農村能源建設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要利用農村科普趕集、實施科技入戶工程等有利時機,把農村能源適用技術傳授給千家萬戶,并把培訓班辦到農戶家中,辦到項目建設現場,既培訓實用技術,也講解安全管理知識,使農戶作到安全使用,科學管理。要大力宣傳身邊的成功經驗和典型事例。要借助陽光工程培訓之機,積極開展農村能源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工作,大力推行職業準入制度,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既為項目申報和高質量完成建設任務作好準備,也為促進農村能源事業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6、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素質。圍繞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要求,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廣泛開展職業道德、業務知識、崗位技能等方面知識的學習,全面提高隊伍的綜合素質。發揚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農能人精神”,進一步轉變作風,深入基層,進村入戶推廣農村能源技術,優化服務環境,努力建設一支懂技術、善管理、作風硬、能吃苦、素質高的復合型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