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保局特別職業培訓指導方案

時間:2022-08-05 09:25:22

導語:勞保局特別職業培訓指導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勞保局特別職業培訓指導方案

根據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財政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的通知》(皖人社發〔2012〕37號)要求,為做好我市2012年特別職業培訓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2012年,集中對企業吸納進城求職的農村勞動者開展崗位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幫助其提高技能水平促進就業;對困難企業在職職工開展在崗或輪崗培訓,幫助其實現穩定就業;對未能繼續升學的農村初高中畢業生開展勞動預備制培訓,提高其就業能力;對登記失業人員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幫助其實現再就業;對有創業愿望并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登記失業人員、進城求職農村勞動者及返鄉農民工、登記求職的高校畢業生開展創業培訓,促進其實現轉移就業或返鄉創業。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和“就業一人、培訓一人”的目標。

二、培訓內容

(一)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對企業吸納進城求職,并與其簽訂6個月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的農村勞動者,企業培訓機構或委托定點培訓機構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的,在組織開展培訓之前,應由組織培訓的培訓機構向同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提交培訓計劃大綱、錄用農村勞動者花名冊(應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籍貫、身份證號等基本信息)、勞動合同復印件、身份證復印件。培訓結束后,企業憑繼續履行勞動合同人員花名冊、職業培訓合格證書(職業技能資格證書)等,向所屬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申請職業培訓補貼。具體辦法按照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勞動者技能培訓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2〕142號)有關規定執行。

(二)勞動預備制培訓。對未能繼續升學的農村初高中畢業生(即“兩后生”),鼓勵其到技工院校等職業院校參加系統的勞動預備制專業技能培訓,提升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所學專業為我省確定的企業緊缺15個專業(工種)的,畢業時每人按2000元標準給給予一次性培訓補助(不含免費生)。具體辦法按照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勞動者技能培訓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2〕142號)有關規定執行。

(三)再就業技能培訓。對9類登記失業人員(見亳政[2009]32號),結合企業的實際需要和勞動者就業要求,積極開展中短期再就業技能培訓。充分發揮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的組織作用,依托定點培訓機構開展訂單式和定向式專項技能培訓,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今年起,再就業培訓和進城求職農村勞動者的技能培訓實行統一的培訓政策。各地按規定程序認定的定點培訓機構和公共實訓基地,同時承擔農村勞動者的技能培訓和再就業培訓,培訓工種目錄、學時要求、補貼標準、補貼辦法按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勞動者技能培訓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2〕142號)有關規定執行。再就業培訓、農村勞動者技能培訓仍分別統計上報。

(四)創業培訓。重點對有創業愿望并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登記失業人員、進城求職農村勞動者及返鄉農民工、登記求職的高校畢業生,開展不少于10天的創業培訓。結合當地產業發展和創業項目,根據不同對象的特點,因材施教,增強創業培訓的實效性,并注重創業培訓與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等扶持政策的銜接,著力提高創業成功率和穩定經營率。

(五)對困難企業職工開展在崗或輪崗培訓。今年繼續按照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關于實施困難企業特別職業培訓計劃的通知》(勞社秘〔2009〕11號)和《關于印發<省困難企業特別職業培訓計劃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勞社秘〔2009〕10號)執行。2012年困難企業特別職業培訓補貼實行屬地管理,省屬困難企業培訓補貼向所在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和財政部門申請。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勞動保障、發展改革、財政部門要高度重視特別職業培訓計劃的組織實施,要求相關部門之間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協調機制,并將特別職業培訓計劃實施情況作為就業工作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

(二)加大資金使用效率。各縣區要根據職業培訓需求,加大資金投入,提高就業專項資金用于職業培訓補貼的比例,切實保障職業培訓資金需要。各縣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會同財政部門采取有效措施,對補貼對象審核、資金撥付等重點環節實施公開透明的監督管理辦法,確保資金安全。

(三)強化培訓機構管理。各縣區勞動保障部門要配合發展改革部門,繼續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對承擔培訓任務的技工學校,在改善辦學條件方面給予重點支持,推動培訓計劃順利實施。對承擔各類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實行動態管理,并加強監督檢查,建立開班申請、過程檢查、結業審核三項制度,強化培訓全過程監管。

(四)做好基礎服務工作。要充分發揮街道(鄉鎮)勞動保障工作平臺的作用,動員符合條件的各類勞動者參加職業培訓,動員技工院校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承擔培訓任務。要逐步建立全市統一的信息管理系統,對參訓人員實行實名制管理,并與當地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系統間共享相關信息。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要為勞動者提供公平、公正、便捷的技能鑒定服務,按規定落實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根據企業用工和勞動者就業狀況,通過多種渠道及時用工信息,提供政策咨詢、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等就業服務。

(五)保證培訓質量。各縣區勞動保障部門要加強職業培訓機構教師隊伍建設,切實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和技能水平,做好對培訓過程的督導評估,及時公開相關信息,對各類違約違規行為按規定予以處理,確保培訓質量。

各縣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盡快研究制定2012年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的方案并組織實施,確定工作責任人和聯系人,于6月底前報市人社局就業促進與職業能力建設科。各縣區勞動保障局在每季度結束后3日內將《2012年市市特別職業培訓計劃實施進展情況表》(見附件)報市人社局就業促進與職業能力建設科,困難企業特別職業培訓計劃實施情況按勞社秘〔2009〕27號通知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