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容局志愿服務活動方案

時間:2022-08-16 04:55:08

導語:市容局志愿服務活動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容局志愿服務活動方案

為了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落實“三關愛”志愿服務活動的實施意見,扎實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做好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結合我區的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構建和諧社會,切實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二、活動目的

“留守兒童”問題既影響到“留守兒童”個體的性格、心理、學習、行為方面,也影響到家庭、學校和社會。其群體之龐大,所暴露的問題之多,使“留守兒童”問題成為一個普遍性的社會問題。面對這樣的問題,需要建立一個“關愛留守兒童”的長效機制。

活動旨在讓留守兒童體會到社會關愛,并得到一份珍貴的禮物。社會的關愛是留守兒童的精神食糧,能為他們開設一扇認識世界的窗口,樹立他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在于親情缺失,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只有通過社會各界的關愛與幫助。

三、了解留守學生的特點

1、學業失教:部分留守學生不能很好完成學業,學習習慣差。

2、生活失助:大部分留守兒童生活貧困,衣食住行等方

面缺乏照顧,營養不良,身體健康受到危害。

3、心理失恒: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抱怨、自卑、驕橫、焦慮,有的甚至沉迷好玩,行為失控。如部分留守兒童有偷盜等惡劣行為。

4、親情失落:留守兒童感到親情失落和孤獨,非常想得到父母、老師、同學的關愛。

5、安全失保:由于缺少親人的照料,留守兒童在生活中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問題(如生活安全問題:火、開水、電)、人身安全(上、放學)。

6、由于少數留守家庭中的孩子父母不在身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強,比起一般兒童,他們對父母少有依賴性,因為少數留守兒童承擔生活勞動量超出了范圍,對身心健康不利。

四、活動內容和基本要求

1、倡導全區志愿者為留守兒童獻出自己的愛心。為貧困留守兒童搞一次募捐活動,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2、結合區團委開展的“志愿者幫扶”活動,在各學校師生之間開展“手拉手、同成長”為主要形式的結對互助活動(同伴結對、師生結對)。

3、實行家長制,滿足留守兒童的心理需要。志愿者留守兒童的家長,定期與學生交談,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給學生以家庭般的溫暖,從而使其安心學習。

4、學校各班組織本班“小小志愿者”和“留守兒童”開展“兩地書親子情”活動,讓學生把學習、生活中的樂趣和困難告知父母,能與父母更好地溝通。(學校免費提供信封)學校在五月份將開展一次“給遠方父母一封信“為主題的征文活動。

5、打開留守兒童心靈之窗,學校每月上一節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課,各學校各社區志愿者開設心理咨詢,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心里話,設立悄悄話信箱,每周五開信箱,閱后并給與回復。

6、關注留守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各學校每位教師、各社區每位志愿者都需幫扶兩位留守兒童,做到隨時與孩子溝通交流,關注孩子的思想、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給學生以家庭般的溫暖,從而使其安心學習。志愿者必須按照“三知、三多、三溝通”的家長職責和“三個二”的具體要求,主動履行家長義務,正確引導孩子成長。

“三知”即知道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家庭情況、學習情況;“三多”即多與留守兒童談心溝通、多參加學校學生集體活動、多到其家中走訪;“三溝通”即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托管人、老師聯系溝通;“三個二”即每周與留守兒童聯系交流、輔導作業兩次;每月與留守兒童父母、任課教師、托管人聯系兩次;每兩月到留守兒童家中走訪兩次

7、學期末,每位志愿者結合自己幫扶學生的情況寫一篇《留守兒童不良行為的矯正》工作總結,上交給留守兒童所在的學校,作為經驗交流,更好的掌握留守兒童思想和行為狀態。

五、工作措施

加強領導,成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志愿服務領導小組。開展“三位一體”的幫扶措施。區關愛留守兒童領導小組:

各鎮辦、社區都要成立“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領導機構,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實施方案”。志愿者和學校、社區、家庭主動對接,做好各個環節的志愿者服務工作,讓“留守兒童”精神不孤獨、親情不缺失、行為不偏差,度過一個美好、快樂、健康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