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作風建設監督工作方案

時間:2022-08-12 03:16:53

導語:干部作風建設監督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部作風建設監督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有效利用社會管理創新的現有平臺,不斷擴大社區群眾對國家公職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管理的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深入推進干部監督管理,增進干群關系,提高黨委、政府公信力和群眾滿意度,為實現同步小康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精神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十項規定”、州委“九項規定”和縣委“七項規定”以及中紀委、省紀委、州紀委和縣紀委全會精神為目標,依托社區網格化管理平臺,凝聚社會監督力量,既關注領導干部“八小時”之內的工作圈,又關注“八小時”之外的生活圈,深入推進全縣領導干部作風建設取得實效。

二、工作目標

通過建立“群眾聯防、社會聯督和家庭聯控”的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加強領導干部“八小時”外監督管理,及時發現和糾正領導干部在業余時間發生的有可能影響公正履行職責,有悖社會公德、有損干部形象的行為,實現“四個前移”。即實現監督工作重心前移,使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懲防體系建設工作更貼近群眾;實現管理職能前移,使廉政文化進社區、進網格,著力夯實反腐倡廉組織基礎;實現監督關口前移,使黨內監督與群眾監督相結合,形成反腐倡廉監督合力;實現監督預警前移,使網絡輿情監控與傾聽基層信息相結合,建立干群互動的信息溝通平臺,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權、參與權,促進領導干部作風明顯好轉。

三、監督對象

全縣各級各部門領導干部。

四、監督內容

圍繞領導干部“四圈”開展監督。社交圈:是否有違反政治和組織紀律、泄露黨和國家秘密、制造有損黨和政府形象的言論和行為;是否有參加國家明令禁止的傳銷、邪教組織或封建迷信等活動;遇到社會不良現象時,能否敢于制止,伸張正義;生活圈:是否有搞“小圈子”及與社會上的不法分子頻繁來往的情況;有無媚上壓下,搞不正之風的行為;能否擺正自己的位置,堅持黨性原則,自覺抵制腐敗現象的侵蝕;有無接受不正當宴請,用公款支付酒店、歌舞廳等吃喝玩樂費用;有無沾染黃、賭、毒等不良習氣和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家庭圈:是否孝敬父母及對親屬子女嚴格管理教育;有無對身邊工作人員、親朋好友提出過分要求;有無影響工作決策和喪失原則等問題。公益圈:是否帶頭參加社區組織的各種公益性活動;是否積極配合社區工作人員開展入戶調查、宣傳、服務等工作;是否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設施,維護社會治安和環境衛生,倡導文明新風;是否發揮領導干部表率作用,積極向社區黨組織建言獻策,配合社區黨組織搞好工作,維護社區集體利益。

五、監督措施

采取組織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家庭監督等“四位一體”的監督方式,以開展“三亮三比”活動為載體,加強領導干部“八小時”之外監督,確保領導干部作風建設取得實效。

(一)開展“亮身份、比形象”活動。社區黨組織和網格監督小組將干部身份(姓名、單位、職務等信息)在網格內進行公開,亮明身份,自覺接受監督。比領導干部的工作和生活作風是否轉變、是否廉潔,比領導干部在群眾中的形象,是否自覺遵守黨紀國法和職業道德,廉潔奉公,謙虛謹慎,品行端正;是否自覺遵守政治紀律,不散布、傳播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一致的言論;是否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模范遵守社區管理規定,尊老愛幼,家庭和睦,鄰里團結;是否參加積極向上、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

(二)開展“亮承諾、比貢獻”活動。領導干部以個人承諾方式在社區黨務、政務公開欄,網格內居民集中區域或小區、樓棟等進行公開。半年組織開展一次領導干部公開“踐諾”推進會,深入推進領導干部公開承諾工作。年底,組織網格內“兩代表一委員”、普通群眾和服務對象,對領導干部承諾踐諾情況進行評議,比領導干部為基層黨組織、社區群眾、服務單位和服務企業做了哪些貢獻。

(三)開展“亮標準、比滿意”活動。結合領導干部服務公開承諾,將監督標準和行為規范在社區網格、小區或樓棟明顯位置進行公開公示,廣泛接受社區群眾監督。年底,以社區黨組織為單位,召開網格群眾代表評議大會,對領導干部在服務社區、服務企業、服務群眾和自覺接受監督等方面進行民主測評,把民主測評結果亮出來,比領導干部在群眾中的滿意度。

六、工作步驟

(一)依托社區網格,建立干部監督檔案,掌握干部動態。一是建立領導干部表現檔案。紀檢監察部門要按照“一人一檔”的原則,建立活頁式的領導干部監督進社區、進網格表現檔案;各鄉(鎮)社區(網格)要建立干部監督工作登記冊,記載領導干部在社區網格的生活作風、家庭關系、鄰里關系、社會公德,參加社區公益活動以及社區黨組織的主要評價意見等。二是制發領導干部網格監督卡。各鄉鎮結合實際,制發《縣領導干部社區網格表現情況監督卡》,監督員根據監督內容實施監督檢查。普通居民群眾可直接向網格監督員及社區黨組織反映領導干部社會交際和個人生活等方面異常情況;實行信息月報送制度,監督員每月收集領導干部網格表現信息。各鄉鎮紀委每月5日前向縣紀委報送《縣社區網格干部監督信息報告表》,重要事項隨時報送。三是建立社區網格監督小組。鎮、廣順鎮和威遠鎮按照社區劃分網格,其他鄉鎮按照政府所在地的村建立一個網格,社區在每個網格成立監督小組,組長由網格長兼任,副組長一名(指定駐在網格的干部擔任),每個網格選配1-5名監督員。縣紀委監察局班子成員按照分工,聯系對應鄉鎮網格,每個班子成員分別聯系縣城社區1個網格,檢查指導工作開展情況。網格監督小組要通過定期走訪、記錄民情日記等方式多渠道廣泛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眾對領導干部的反映,及時反饋領導干部在社區網格的情況和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四是建立網格化管理預警機制。按照“一級抓一級”的原則,各鄉鎮、社區負責收集、整理、處置干部監督信息。縣領導干部作風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定期召開網格干部廉情分析會,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領導干部存在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將以書面形式預警示警,對接到一次預警書的,由本單位對當事人進行警告教育,累計接到3次以上預警書的,單位“一把手”向縣紀委寫出書面說明,累計達5次的單位予以通報并追究單位主要領導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二)依托社區網格,建立“雙管雙評”制度,強化監督管理。一是建立領導干部“雙重管理”制度。領導干部“八小時”之內以公務員身份隸屬本單位黨委(組)管理,“八小時”之外以社區群眾、家庭成員接受網格監督管理,形成黨組織、社區網格監督管理模式。鄉鎮干部無論家住縣城還是鄉鎮,都要在鄉鎮開展“三比三亮”活動,接受社會監督。二是建立領導干部“雙向考評”制度。領導干部不僅要參加所在單位的考評,還要參與住在社區網格的民評,真正把領導干部滿意度的評判權交給群眾,并將考評結果作為領導干部的選拔任用、評先選優和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

(三)依托社區網格,加強廉政文化宣傳,提高群眾知曉率。按照廉政文化“六進六增”的標準和要求,各鄉鎮要因地制宜,采取有效形式開展反腐倡廉宣傳教育活動,通過開設廉政文化專欄、廉政文化櫥窗和廉政文化長廊等形式,有針對性地宣傳中央和紀檢監察機關關于加強干部作風建設的有關精神,有效提高群眾知曉率,不斷擴大群眾的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讓更多老百姓看到反腐倡廉建設取得的成果。要正確引導和發動群眾參與監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展監督合力,深入推進領導干部“八小時”之外監督管理工作。

(四)依托社區網格,創新干部管理方法,發揮網格作用。各鄉鎮黨委要積極探索“鄉鎮管事、社區議事、網格理事、群眾監督、代表評事”的工作制度,充分依靠群眾,采取多種形式,創新監督方式,講究工作方法和工作策略,把干部監督工作融入日常管理中,真正實現監督職能下移,使領導干部服務下沉。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協同推進。按照“縣委統籌、紀委主抓,部門負責、社區落實、網格管理”的原則,縣委將成立領導干部作風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縣領導干部“八小時”之外監督管理的統籌、規劃、指導;縣紀委要加強統籌協調,定期分析、研判和總結領導干部“八小時”之外監督管理工作;各級各部門也要建立相應工作機制,協助、配合鄉(鎮)社區開展領導干部“八小時”之外監督管理工作。

(二)高度重視,抓好落實。加強領導干部“八小時”之外監督管理是落實中央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新舉措。各級各部門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及時組織廣大干部學習“八小時”之外監督管理工作有關精神,把思想統一到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認真參照《縣鎮社區網格劃分表》(附件二),收集、填報本單位領導干部職工對應的信息,在2013年12月10日前將附件一、三、四、五報送縣紀委。

(三)明確任務,形成合力。縣領導干部作風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要按照搞好頂層設計和尊重基層首創相結合的原則,抓好工作統籌,明確各級各部門工作任務和領導小組及監督員的職責、紀律要求等;各鄉(鎮)、社區要強化工作措施,制定領導干部網格管理制度,建立網格監督小組,選配好網格監督員,認真開展廉政文化進社區、進家庭活動,正確引導群眾參與領導干部“八小時”之外監督管理工作。縣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建立監督工作機制,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社區網格開展督促檢查,形成長效工作機制。

(四)強化監督,確保實效。縣紀委、組織、宣傳和政法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強化領導干部“八小時”之外監督管理工作的宣傳,提高干部思想認識。要在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縣電視臺和《今日》開設專欄,適時相關領導干部監督管理信息,在網格內懸掛“監督信箱”和公布監督電話,廣泛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