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數字化體系建設工作方案

時間:2022-01-14 08:58:05

導語:安全生產數字化體系建設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安全生產數字化體系建設工作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市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標準化數字化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大力推進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標準化、數字化(以下簡稱“兩化”)體系建設,根據全市統一部署,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批示和講話精神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理念,建立以生產經營單位(含學校、醫院、影劇院等具有較高安全風險的事業單位,下同)分級分類管理為基礎,以隱患排查治理標準體系為支撐,以網絡信息系統為平臺,以生產經營單位自查自報、部門實時監控為核心的新型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體系,健全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逐步形成情況能掌握、過程能記錄、責任能明晰、監管全覆蓋的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新格局,全面落實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和行業主管部門直接監管、安全監管部門綜合監管、地方政府屬地監管責任,切實防范和遏制各類生產安全事故。

二、實施步驟

(一)制定方案,動員部署(2013年11月)

各責任單位根據全市統一部署,結合實際,制定隱患排查治理“兩化”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組建“兩化”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細化工作職責、內容和程序,進行動員部署。

區政府成立隱患排查治理“兩化”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安監局。

(二)調查摸底,分類分級(2013年11月-2014年2月)

1.摸清底數。按照屬地原則,各街辦鄉、管委會分別對轄區內所有生產經營單位開展摸底調查,掌握其類型、規模、產品、原材料、安全生產相關情況等基礎信息,督促填報《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基本情況調查表》(附件1),建立基礎信息電子檔案;區直各行業主管部門對直接監管的生產經營單位同步開展調查,為分類分級監管奠定基礎。

2.分類匯總。在全面摸底調查的基礎上,按照分類要求,對生產經營單位按工業生產、礦山開采、化學品、煙花爆竹、工程建筑、道路運輸、水上交通、人員聚集和其它共9大類進行分類統計(附件2),建立基礎臺帳。

3.監管分級。在9大類企業中,按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的風險高低和難易程度分為重點監管、一般監管和自主管理三大類。

(1)分級及監管權限劃分

重點監管生產經營單位主要指礦山、危化品、煙花爆竹以及其它規模以上生產經營單位。生產經營單位按規模大小、風險高低、安全監管工作難易程度分A、B、C、D四級。A級按行業分類由省安全生產綜合監管部門或行業主管部門負責監管;B級按行業分類由市安全生產綜合監管部門或行業主管部門負責監管;C級按行業分類由縣(市、區)安全生產綜合監管部門或行業主管部門負責監管;D級按行業分類由鄉鎮(街辦)負責監管。

一般監管生產經營單位指重點監管以外的風險程度一般的中、小型生產經營單位。一般監管生產經營單位原則上由縣級安全生產綜合監管部門或行業主管部門負責監管。

自主管理生產經營單位指風險程度不高的小型、微型生產經營單位。自主管理生產經營單位原則上由鄉鎮(街辦)負責監管。

(2)重點監管生產經營單位分級確認

對重點監管生產經營單位按行業進行分類統計,確定納入本級監管的生產經營單位名單和建議由上級部門監管的名單,并填寫《分級監管生產經營單位名單確認表》(附件3),報區“兩化”體系建設辦公室。

區“兩化”體系建設辦公室根據各責任單位上報的生產經營單位名單,研究確定由區級負責監管的名單,提出建議由市級負責監管的名單。

(三)編制指南,培訓人員(2013年11月-2014年3月)

1.編制指南。按照省安監局分行業編制的《隱患排查指南》樣本,各生產經營單位對照本行業隱患排查標準,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個性化的隱患排查指南,明確排查事項、排查部位、排查頻次、治理要求、責任單位及責任人員,為錄入“兩化”系統作準備。

2.建立信息管理員和信息員隊伍。區安全生產綜合監管部門及行業主管部門、各街道辦事處、鄉人民政府、區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解放路步行街管委會根據工作任務確定信息管理員;各類生產經營單位確定信息員。

3.分級培訓。區行業主管部門、各街道辦事處、鄉人民政府、區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解放路步行街管委會的信息管理員和轄區內生產經營單位的信息員由區安監局負責組織培訓。培訓內容為基本信息錄入、企業安全檢查標準、安全隱患自查自報工作的方法及步驟、數據庫操作等。

(四)登錄系統,兩化融合(2014年4月1日-2014年12月)

1.各級信息管理員、各生產經營單位信息員登錄省“兩化”管理系統,填寫注冊信息進行初始注冊,經審核通過后登錄該系統,并補充完善本地、本行業、本單位相關基礎信息。

2.各生產經營單位根據系統提供的《省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標準》或本單位編制的《隱患排查指南》,實施不漏項的安全檢查和整改,并將檢查及整改情況錄入系統。

3.各監管部門根據分級監管權限,對監管對象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全程實時監管。對系統反映連續15天沒有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實施有針對性地執法檢查,并將執法文書上傳系統。

(五)總結完善,全面覆蓋(2014年12月-2015年12月)

“兩化”體系建設單位要進行認真總結,不斷完善系統運用。從2014年12月起,請各責任單位分別制定“兩化”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全面推行。2015年實現“兩化”體系全覆蓋。

三、保障措施

(一)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建設隱患排查治理“兩化”體系是區政府確立的一項安全生產重要制度。為強力推進全區“兩化”體系建設工作,區政府成立區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兩化”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區政府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副區長任組長,區政府辦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副主任和區安監局局長任副組長,各街道辦事處、鄉人民政府、區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解放路步行街管委會及區直各行業主管部門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區“兩化”體系建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安監局,具體負責“兩化”體系建設工作的組織、指導、協調、推進。

(二)嚴格按照實施方案有序推進。各街道辦事處、鄉人民政府、區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解放路步行街管委會、區直各行業主管部門根據本實施方案的安排,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制定具體工作方案,組建領導機構和工作專班,明確工作任務和時間節點,有序推進各階段工作。

(三)強化督導督辦。區“兩化”體系建設辦公室要積極發揮監督檢查和指導協調作用,強化檢查督辦,對各街道辦事處、鄉人民政府、區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解放路步行街管委會和區直各行業主管部門每一階段的工作情況進行檢查通報,并將“兩化”體系建設工作情況作為年終安全生產責任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對工作不落實、考核不達標的單位或個人,予以通報批評,年底不能評先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