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控制與衛生應急工作方案

時間:2022-02-26 04:31:56

導語:疾病預防控制與衛生應急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疾病預防控制與衛生應急工作方案

2014年全市疾病預防控制衛生應急工作總體要求是: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依法科學、分類指導的原則,以守護公眾健康為目標,以傳染病、慢性病防控和免疫規劃管理為重點,以民生工程和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為抓手,以提升疾病防控工作質量為核心,創新疾病防控工作機制,加強疾病防控體系和隊伍建設,實現疾病預防控制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進一步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

1、健全和完善對全市疾控機構工作的績效考評機制,不斷改進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推動和促進各級疾控機構履行公共衛生職責。深入貫徹國家《關于印發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機構編制標準指導意見的通知》和《省疾病預防控制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意見》的精神,力爭新進補充專業人才,同時充分利用中央補助疾病預防控制重點業務培訓項目的支持,不斷提高疾控機構服務水平,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衛生服務需求。

二、積極推進民生工程項目

2、繼續實施重大傳染病救治、婦女兒童健康水平提升民生工程工作。組織做好艾滋病、結核病、免疫規劃等民生工程,開展滿意度調查,擴大調查覆蓋面,適時開展督查和指導,確保各項民生工程項目按照序時進度,扎實推進,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3、繼續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疾控類民生工程項目,提高服務質量。做好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療和傳染病報告管理,及時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質量和效果的考核評估工作。

三、全面加強重大疾病防控工作

4、做好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深入貫徹市政府辦公室印發的《市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動計劃》,完成全市國家級艾滋病監測點監測任務,提高艾滋病疫情網絡直報及時性、準確性,繼續開展轄區內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艾滋病篩查實驗室和艾滋病篩查檢測點評審驗收工作。加強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工作,提高病人的服藥依從性,指導二線抗病毒藥物治療工作。加強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隨訪和規范管理;以青少年學生和農民工為重點,在全市組織開展艾滋病防治知識“進校園、進工地”活動,提高重點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采取有效措施,力求早期發現和管理孕產婦感染者,進一步提高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產婦及所生嬰兒抗病毒藥物應用比例。加強部門聯動,推進美沙酮藥物維持治療門診工作的開展,努力提高維持率,減少脫失率。

5、加強結核病防治工作。進一步落實《市結核病防治規劃(2011-2015年)》,加強耐藥結核病防治工作。穩步推進新型結核病防治服務體系的推廣工作,加強對各縣區結核病實驗室建設的指導和支持。繼續擴大結核病防治核心知識宣傳教育的覆蓋面,積極推動“百千萬”志愿者結核病防治知識傳播活動。進一步規范卡介苗預防接種服務和管理水平,做好接種疑似不良反應和異常反應的監測、報告。

6、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按照《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發疫情處置工作規范(2012版)》的要求落實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及早進行部署,針對農村散居兒童和托幼機構等重點人群開展防治知識宣傳教育,落實防控措施。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培訓,力求早期發現病例,對疑似病例及時轉診至上級定點醫院,提高手足口病定點醫院危重病例的早期識別和救治能力,努力降低病死率。

7、依法加強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和處置。強化呼吸道、腸道和自然疫源性等傳染病的防控工作。提高傳染病疫情監測和病例報告質量,規范傳染病流調與疫情處置。加強丙肝的監測和防治工作。貫徹落實《性病管理辦法》,加強性病、梅毒的監測、實驗室檢測、健康教育宣傳等工作。

四、扎實推進免疫規劃工作

8、加強免疫規劃監測工作,完善預防接種信息化建設。指導全市實施國家免疫規劃工作,規范開展常規免疫和擴大免疫工作,鞏固全市兒童免疫規劃接種90%以上的高接種率和95%以上的高建卡率。繼續落實兒童入托、入學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開展全市免疫針對性疾病和常規接種率監測工作,預防控制暴發和流行,落實輸入性脊灰野病毒防控措施,繼續維持全市無脊灰狀態。做好脊灰、麻疹、乙肝、流腦、乙腦監測工作,為制定免疫策略和疾病預防控制提供科學依據。進一步完善全市預防接種信息化建設,提高預防接種門診規范化管理水平。繼續維護全市冷鏈系統的正常運轉。

9、依據《省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辦法》、《省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調查診斷實施細則》,繼續健全和完善異常反應調查診斷、鑒定和補償機制,及時妥善處理好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工作。

五、深化慢性病綜合防治工作

10、鞏固和擴大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工作成果。緊緊圍繞《省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的要求,在縣區政府領導和部門協作下,進一步加強對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認真總結經驗,鞏固創建成果,完善慢性病防治網絡,健全綜合防治長效機制,發揮示范作用,促進全市慢性病防控工作水平不斷提高。弋江區、縣分別做好國家級、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工作。

11、加強和規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因和腫瘤監測網絡直報系統的報告管理,重點完成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因和腫瘤監測項目工作指標。掌握我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譜、死因譜和人均期望壽命,為政府決策和行為干預提供科學依據。組織開展各類防治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宣傳教育和業務培訓。

12、繼續深入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和健康促進醫院工作。以工作場所干預、群眾健身、平衡膳食、限鹽限油和示范創建為重點,以各類慢病宣傳日為契機,充分利用大眾傳媒,積極開展與慢性病防治相關的健康知識傳播,倡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提升人民群眾自覺預防慢性病的意識。按照《市健康促進醫院試點工作方案》要求,各家試點醫院要開展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模式和典型經驗,改善就醫環境和診療服務,提高醫院職工、患者及其家屬、社區居民的健康素養水平。

13、加強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干預項目的管理,縣做好項目的組織實施工作,市二院做好此項目的技術指導和質量控制。積極探索醫防結合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新模式。積極推進口腔衛生工作,繼續實施學齡前兒童窩溝封閉、涂氟等口腔衛生項目。

六、全面加強精神衛生管理工作

14、貫徹實施《精神衛生法》,落實重性精神病人的治療管理。認真落實《全國精神衛生工作體系發展指導綱要(2008-2015年)》,繼續實施好全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重性精神病人管理項目和中央財政“686”項目,根據《市衛生局關于進一步規范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的通知》,建立健全市第四人民醫院與各縣區精神病人信息雙向反饋機制。進一步完善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統,規范重性精神病排查和報告登記工作,將所有在管患者信息錄入數據庫。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工作考評機制。積極創新社會管理,主動加強部門間合作,共同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療、管理等工作,逐步消除社會歧視,最大程度地維護精神疾病患者權益,共同維護社會安定。

七、加強項目管理工作,提高項目管理水平

15、指導基層繼續實施7大項22小項的中央和省財政項目,按照項目工作內容和任務量,及時制定相應工作計劃,確保各類項目任務執行和資金支出進度,保障項目年初開展,在一年期間順利均衡實施,年度同類項目之間無縫對接。加強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推進縣區中央、省財政補助艾滋病、結核病等項目工作。

八、進一步加強衛生應急工作

16、持續推進衛生應急內涵建設,加強衛生應急隊伍裝備建設,開展衛生應急大比武、大練兵以及培訓演練,進一步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現的敏感性,規范衛生應急信息員隊伍。深化多部門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突出抓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發急性傳染病等嚴重威脅公眾安全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和應對工作,認真做好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社會安全事件等醫療救援和衛生防病等應急處置。縣做好2014年省級衛生應急示范縣創建驗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