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扶持工程提升實施方案
時間:2022-05-03 08:58:15
導語:就業扶持工程提升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指導思想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就業扶持工程實施辦法》要求,全面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新一輪就業政策,突出重點,精準發力,強化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促進困難人員實現穩定就業,幫助其提升生活水平,大力開發就業見習崗位,提高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促進其盡快實現就業。
二、目標任務
(一)通過購買190個公益性崗位,為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就業托底,崗位工資不低于本地最低工資標準。
(二)開發40個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見習崗位,用于吸納畢業1年內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進行3-12個月的就業見習鍛煉。
三、實施內容
(一)公益性崗位開發
1.公益性崗位安置對象。包括城鎮零就業家庭成員、登記失業人員中距退休年齡不足5年以內人員、登記失業12個月以上人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邊緣家庭的失業人員、失地失林人員、殘疾人和高校畢業生等就業困難人員。
2.公益性崗位開發機制。按照“社會政策要托底”的基本要求,堅持合理開發、保障重點的原則,與實際需要、資金保障能力和援助對象具體情況相結合。通過購買服務方式,重點向勞務派遣企業、家庭服務業企業、物業管理服務企業、養老服務機構等企業(單位)購買公益性崗位吸納困難人員就業,實現開發、投入、利用、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
3.補貼辦法。用人單位依法按月足額支付就業困難人員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按季度向財政申請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按照用人單位為就業困難人員實際繳納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給予補助。崗位補貼分為個人崗位補貼和用人單位崗位補貼:按照每月當地最低工資50%的標準給予就業困難人員崗位補貼;按照每人每月100元標準給予用人單位崗位補貼。所需資金由各地通過就業專項資金中列支。補貼期限一般不超過3年,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含5年)的就業困難人員可延長至退休。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
1.就業見習對象和時間。就業見習對象為畢業1年內離校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見習期間為3-12個月。
2.見習對接。縣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匯總本地就業見習基地和就業見習崗位信息,并通過部門網站等多種媒體和形式廣泛。在本地辦理求職登記且有就業見習意愿的畢業1年內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包括戶籍不在本地的高校畢業生)向我縣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提出就業見習申請。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組織就業見習對接會,或推薦符合見習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到見習基地參加就業見習。
3.見習補貼。見習期間,見習人員基本生活補助標準每人每月不低于1200元,其中財政按照每人每月600元的標準給予單位見習補貼;對見習期滿留用率達到50%以上的單位給予一次性獎勵1000元。見習期間,由見習基地為見習人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四、政策宣傳
(一)擴大宣傳范圍。結合“四進四扶”活動,推動就業政策進企業、進社區、進校園、進家庭,在城市主要廣場、企業園區、街道社區、商貿集市等地懸掛宣傳橫幅,張貼標語海報,設立政策咨詢點、發放政策材料、現場解讀政策,通過政策會、在線訪談等方式,形成政策宣傳廣覆蓋、長效化、不間斷的有效機制。
(二)拓寬宣傳渠道。針對用人單位、就業重點群體分類編寫政策宣傳材料,開設“就業政策”專欄,全方位刊發就業創業政策、政策問答和申請流程。積極運用新興媒體,通過“就業創業”微信公眾服務號持續就業政策解讀和網上辦事流程指南,向就業困難人員、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等精準推送公益性崗位、就業見習政策和崗位信息。
(三)創新宣傳方式。充分利用“省陽光就業網上服務大廳”,通過“政務公開”欄及時、準確公開就業法規、政策,引導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通過網站辦理就業扶持工程相關業務。
五、保障措施
(一)實行目標管理。市人社局對就業扶持工程的兩項任務進行分解,實行目標管理。同時,加強對各縣市區日常監督檢查,實行不定期通報制度,對工作進展較慢地區進行督查。
(二)強化資金監管。縣人社部門要將就業扶持工程開展情況和資金補貼落實情況,通過就業失業和勞動用工備案管理信息系統、就業資金管理使用信息系統進行動態管理。各地對就業扶持工程資金要加強管理,規范資金申報、審批和撥付程序。
(三)考核評估。就業扶持工程實施成效將納入縣就業工作績效評價體系,縣人社局對鄉鎮人社所就業扶持工程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并強化考核結果運用。
- 上一篇:互動媒體技術在會展空間設計中的應用
- 下一篇:全球化背景下服裝設計教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