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服康復”工作方案

時間:2022-07-09 08:38:22

導語:“量服康復”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量服康復”工作方案

為推進殘聯組織改革創新轉型發展和殘疾人事務治理現代化,根據川委廳7號文件《關于轉發<省殘聯關于深化改革推進“量體裁衣”式殘疾人服務健全殘疾人“兩個體系”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全面深化“量服康復”工作,確保各項康復業務的“入戶調研精準度、一人一策服務精準度、監督精準度”均達90%以上,為在康復業務領域、全過程開展“精準管理”,制定全面深化“量服康復”的實施方案。

一、深化入戶調研機制,精準掌握殘疾人康復的基本情況和康復需求情況

1.調研與錄入。進一步全面落實好入戶調研工作,摸清摸準每位殘疾人康復需求是開展好“量服康復”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基層殘疾人工作者,必須堅持每年至少一次到殘疾人家庭調研。真實、全面、動態地掌握殘疾人康復方面的基本狀況和需求狀況,據實錄入。入戶前,各級殘聯康復業務人員應加大對當地基層殘疾人工作者熟悉康復政策、項目內容、申請條件、項目流程、轉介服務、康復基礎知識和“量服”康復工作流程、方法以及手持移動終端操作指南的培訓。指導大家學會正確采集康復需求信息的方式,并能全面、準確的錄入信息平臺,按自己所掌握的康復政策和專業知識,對需求項做出真實、準確、客觀的判斷和勾選,殘疾人本人該有的康復需求,必須全面反映,堅決杜絕亂判斷、亂勾選,甚至出現不符邏輯的荒唐,導致貽誤殘疾人康復救助。入戶調研時,應拍攝并上傳1-2張反映入戶調研的照片,有條件的還可以上傳錄音、小視頻。

2.復核。各鄉鎮(街道)殘聯干部必須對所轄村(社區)基層殘疾人工作者采集提交到平臺的康復需求信息和初步制定的“一人一策”方案復核,以保證精準。復核要求:一是看殘疾人康復方面的基本狀況和需求狀況是否準確,主要從殘疾類別、等級、年齡、殘疾狀況等與相關的康復需求是否吻合?錄入的康復需求是否準確?還有沒有康復需求沒有反映出來?二是從本地區康復服務項目任務總體能否滿足本地區殘疾人康復需求?若不能滿足,要想辦法解決。復核合格的康復需求信息和“一人一策”方案才能“審核通過”,不合格的和對復核中查出存在普遍問題的村(社區),要及時通知當地基層殘疾人工作者進行認真修改和整改。縣(市、區)殘聯康復業務人員也應按照前面要求進行復核,發現問題及時修改糾正。

二、深化“一人一策”康復服務機制,精準為殘疾人量身定制康復方案并提供康復服務

各級殘聯康復業務人員要指導基層殘疾人工作者扎實開展“一人一策”康復服務,精準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康復服務方案并認真組織落實。

(一)量身定制“一人一策”的精準康復方案

基層殘疾人工作者根據入戶調研了解到的殘疾人康復基礎狀況和實際康復需求后,結合自己掌握的康復專業知識、相關康復政策和項目內容,鼓勵多與當地基層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站的專業衛生技術人員合作,利用本地醫療康復專業人員的業務知識和平時對每位就近殘疾人殘情的了解,幫助每位殘疾人量身定制出有專業性、針對性又切實可行的“一人一策”的“量服”精準康復方案。特別注意,殘疾人該有的康復政策類服務,做到不漏一項,不少一人,必須落實。特別是一些兜底性的普惠政策,比如,每個殘疾人醫保參保必須實現全覆蓋,凡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參加了醫療、康復后,均應在9項和20項醫療康復項目中予以醫保報銷等。

(二)做好康復服務轉介

殘疾人康復服務專業、技術要求高,部分康復項目需要在具備條件的機構中實施,所以,各級康復業務人員特別是縣級康復業務人員,要培訓掌握基層殘疾人工作者根據制定出的“一人一策”精準康復方案,為殘疾人提供“轉介”服務,把符合康復項目條件的殘疾人“轉介”到各地定點機構內進行康復。為防止轉介工作脫節,各地基層殘聯應注意:一要及時省、市、縣三級各項目實施的定點機構名稱、地址、聯系人和聯系方式,明年平臺計劃在“轉介服務”落實項設置二級子項,由用戶選擇已進入平臺的轉介服務的機構。二要告知基層殘疾人工作者掌握本縣(市、區)、市(州)以及全省有哪些醫療、康復機構及社會組織機構在開展哪些康復項目。三是市(州)殘聯及相關機構應編印小冊子宣傳資料向殘疾人介紹康復知識。四是要明確康復服務項目“轉介”的要求與流程,實施國家、省級康復項目的條件標準、救助金額等。五是縣級殘聯康復業務人員要統籌指導鄉鎮(街道)殘聯干部開具康復項目服務“轉介”介紹信,“轉介”介紹信要明確殘疾人本人的相關信息和應享受的康復項目名稱與金額,同時對異地醫保殘疾人應積極申請醫保政策轉移,使康復對象在異地機構也享受到醫保報銷政策。

對不符合項目條件和不需要“轉介”的,可通過當地基本醫療康復公共服務解決,特別是要按照國務院醫改小組要求,努力將更多殘疾人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范圍,使殘疾人在家庭享受康復服務。按照誰提供服務誰錄入原則,如享受家庭康復服務的項目、醫療保險、殘疾預防及康復知識宣傳、轉介以及縣(市、區)殘聯提供鄉(鎮)殘聯發放的輔具等等,則由基層殘疾人工作者實施,并在落實中勾選錄入。基層殘疾人工作者要隨時了解掌握“一人一策”精準康復方案的落實情況,提高康復方案的落實率。

(三)實施“機構量服”,更好地落實康復服務

根據省殘聯《“機構量服”推進方案》,結合量服康復實際,2016年,符合條件的機構(組織)均要開展“機構量服”康復工作,“機構”包括各級殘聯所屬的殘疾人康復服務機構以及承擔了殘聯的康復項目任務、劃撥康復資金或購買康復服務的醫療衛生機構、教育機構、助殘康復社會組織等。

“機構量服”是量服康復服務落實的重中之重,各級殘聯康復業務人員應指導和配合機構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申請與簽訂協議:市(州)、縣(市、區)殘聯按屬地管理原則和規定程序指導其合作的各類康復服務機構,向省殘聯“量服辦”進行申請,落實“機構量服”的賬戶和密碼。經省、市(州)殘聯審核同意后,同級殘聯要與其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協議內容要明確殘聯和機構開展殘疾人康復項目服務各自的職責,機構承擔的康復項目任務、標準、補助資金、結算方式、服務時限、檔案建立及管理規定等。縣(市、區)殘聯根據已簽約的機構情況,應及時告知當地基層殘疾人工作者,培訓其按項目要求和條件做好康復對象的“轉介”工作。已簽訂合同的機構,要按合作協議要求,在人才培訓、引進、設施設備配置、無障礙環境準備、掌握服務標準和檔案記錄、療效評估等方面作好前期安排。并主動與當地殘聯聯系,配合做好殘疾人康復的篩查、診斷,公開公平地將符合項目救助的對象選擇到機構,認真組織實施康復,確保按時按質按量開展殘聯委托協議的相關康復服務工作。

2.實施服務與監管:殘聯與康復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后,各級殘聯康復業務人員要加強對簽約康復機構實施殘疾人康復項目服務的事前、事中、事后監督檢查,必要時可以聘請第三方評估機構對機構實施的康復服務項目進行評估,評估結果作為下一年分配康復項目任務的重要依據。特別應加強對承接康復服務的機構按照協議和要求,將承接的各項康復項目完整、系統、及時地按照康復項目名稱、責任主體(單位)、落實時間、投入資金數量、具體措施、服務效果“六要素”精準的錄入到“量服”平臺“機構量服”的對應落實項和“服務詳細”中。其錄入規范參考如下:

(1)腦癱手術救助:X月X日,在(機構名稱,如省八一康復中心)實施腦癱手術,救助資金()萬元(包括醫保報銷+民政救助+國家資金+省級資金+市級資金+縣級級資金);通過手術及術后訓練,有效改善功能,自理能力有所提高,效果較為明顯,最好具體描述粗大動作(基本粗大動作:頭頸穩定、坐姿穩定、床墊轉位、爬行、站立、行走;動作姿態控制:上下樓、跑、跳躍;平衡:單腳站、沿線走、平衡木;體能:球類活動、體能游戲)和精細動作(手部基本動作:基礎手部活動、伸手取物、操弄物品、抓放、雙手合作、掌指協調;手眼協調:插放、堆棧、串孔;功能性操作:開關容器和門、使用工具、用剪刀;寫前技巧:握筆、運筆)等的改善情況。并附上照片或者視頻。

(2)腦癱康復訓練:X月X日起,在(機構名稱,如在XX市州或者XX縣區殘疾人康復中心)實施康復訓練6個月,救助資金()萬元(包括醫保報銷+民政救助+國家資金+省級資金+市級資金+縣級級資金);通過康復訓練,有效改善功能,自理能力有所提高,效果較為明顯,最好再具體描述感知(視覺:注視、追視、基礎視知覺;聽覺:察覺聲音、區辨聲音、嗅覺味覺觸覺)、粗大動作(基本粗大動作:頭頸穩定、坐姿穩定、床墊轉位、爬行、站立、行走;動作姿態控制:上下樓、跑、跳躍;平衡:單腳站、沿線走、平衡木;體能:球類活動、體能游戲)和精細動作(手部基本動作:基礎手部活動、伸手取物、操弄物品、抓放、雙手合作、掌指協調;手眼協調:插放、堆棧、串孔;功能性操作:開關容器和門、使用工具、用剪刀;寫前技巧:握筆、運筆)等的改善情況。并附上照片或者視頻。

(3)腦癱輔具適配:X月X日起,(機構名稱,如在XX市州或者XX縣區殘疾人康復中心)進行適配輔具(填寫件數,如兒童輪椅、拐杖、矯形器等)件,通過適配輔具,有效改善提升功能,自理能力有所提高,效果較為明顯。并附上照片或者視頻。

3.檢查與監督:各級殘聯康復業務人員通過信息平臺和APP,對“機構量服”用戶的康復服務進度及“六要素”精準實行動態監督,對其康復服務能力和康復服務效果實現精準評價,評價結果與其承接政府購買服務、接受財政補貼、享受相關優惠政策等掛鉤。各級康復業務人員和“機構”要對“轉介”的康復對象跟蹤了解落實情況,對“轉介”來沒有實施康復服務的康復對象要向當地通報,便于當地了解情況,另外制定安排選擇康復服務。對于不能適應“機構量服”工作要求的機構(組織),及時提請本級“量服辦”注銷其賬戶和密碼,同時終止與該機構(組織)的合作。

(四)實施“開放量服”,擴展量服康復服務

“開放量服”是實現殘疾人自身信息查驗、自助業務辦理、直接監督評價功能,為殘疾人提供服殘助殘精準康復服務的開放平臺。“開放量服”試點的縣、市、區殘聯康復業務人員要根據殘疾人康復需求,逐步精心設計進入“開放量服”平臺涉及康復、輔具等自助業務辦理目錄,明確項目的申報、審核、實施、監管程序,并認真辦理,使殘疾人“足不出戶”接受到康復、輔具服務。同時,按照康復業務歸口分類,負責及時處理解決殘疾人監督評價中的康復服務問題,不斷提高殘疾人對服務的滿意度。各級康復業務人員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確定納入“開放量服”自助服務的康復項目。全省各試點縣的康復業務部門要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將殘疾人普通型輔助器具、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等作為自助服務的康復項目納入“開放量服”。

2.合理設計康復項目自助服務的業務流程。縣級康復業務人員要結合實際,從方便殘疾人辦理出發,合理設計康復業務流程,包括哪些流程在網上辦理,哪些流程采用紙質傳遞,由哪一級審核,哪一級落實反饋等等。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修正和反饋。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將更多的康復、輔具項目納入自助業務辦理范圍。同時,加強業務培訓。縣級康復業務人員要認真培訓基層殘疾人工作者,幫助他們熟練掌握康復、輔具項目的申請方法、流程、審核要點等,并指導殘疾人實現“無障礙”辦理。還要及時整理和康復、輔具服務的政策和項目,以簡潔易懂的形式,方便殘疾人登錄平臺進行查詢。

3.要常態分析“開放量服”中殘疾人自主反映的涉及康復的各種情況,并逐一解決或回復。在每個康復業務人員每月進行的隨機抽查中,要特別注重通過“開放量服”查看殘疾人本人關于康復的意見和建議,并予以認真解答和落實。

三、深化新型監督機制,精準監督量服康復服務

各級殘聯要充分運用“互聯網+”,按照全省殘聯康復系統自上而下和屬地管理落實責任的原則,對全省殘疾人量服康復服務進行監督管理,要從殘疾人直接監督、“三公開一公示”社會監督、殘聯康復系統業務監督等方面入手,認真處理解決量服康復服務監督中發現的問題。各級殘聯康復業務人員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殘疾人直接監督。認真處理解決殘疾人在量服信息平臺中直接監督康復服務的問題。認真梳理和發現殘疾人通過手持終端簽名情況和滿意度評價中涉及康復業務內容的問題,“開放量服”試點地區殘疾人對入戶調研和“一人一策”康復服務情況“背對背”監督評價的問題,特別對反映出服務僅是“基本滿意”和“不滿意”的情況,要引起高度重視,基層殘聯康復干部要通過電話或入戶等方式及時主動聯系殘疾人本人,摸清原因,認真分析,立即整改。

2.社會監督。對量服信息平臺中上傳的社會監督中“三公開一公示”欄目中的康復內容項目進行監督。特別是對沒有參加醫保的殘疾人和有康復需求而又沒有享受到康復服務的殘疾人要逐個追蹤落實,對公示落實了的機構康復項目要在“機構量服”填報的數據中進行對比核實,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特別注意:對“三公開一公示”欄的涉及康復的7項業務,要逐項與殘疾人的“兩表一卡”內容和殘疾人的實際情況以及“機構量服”中的落實服務進行核對,三者必須完全一致。

3.切實做好殘聯康復系統業務監督。各級殘聯康復業務人員要隨時隨地通過信息平臺和手持終端對殘疾人的康復需求和得到的各項康復服務進行抽查監督管理。根據“業務督查”模塊中康復的內容,省、市、縣三級康復業務人員在7—12月期間按照規定的任務數,對隨機抽查的殘疾人的康復需求項目、落實服務項目進行逐項判定。要從真實性、邏輯性、專業性、政策性、時效性、經費等六個方面內容進行監督判定。監督結果作為康復月度、年度考核和各級康復資金、項目、物資分配的唯一依據,監督發現的問題要通知糾正整改,必要時通報批評。

特別注意:在各級康復業務人員每月進行的隨機抽查中,要注重比對殘疾人的“兩表一卡”和當地“三公開一公示”內容(在信息平臺的“量服分析、管理、督查”模塊——“公開公示分析督查”中查看“三公開一公示”照片),二者必須一致。對殘疾人和社會反映的、以及在工作中發現的不精準的康復情況,要督促基層殘疾人工作者予以糾正和完善,將監督工作轉化為“改善為殘疾人的服務”。

四、深化“互聯網+管理”,精準管理各項殘疾人康復工作

各級殘聯及康復業務人員要嚴格按照省殘聯提出的“一五一十”的工作方法要求,堅持每個人平均每個工作日至少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在“量服”平臺上工作,每天至少找五個以上的村(社區),圍繞一個以上的康復主題,研究十戶以上的殘疾人情況,解決相關問題。會用、習慣用、善于用手持移動終端、大數據和“互聯網+管理”來管理、分析和研究康復工作。

(一)精準管理康復的基本情況、需求情況和服務狀

況。

從7月起,依托“量服”平臺“業務分析管理督查”康復模塊,省、市、縣三級康復業務部門每月進行網上隨機抽查,對殘疾人康復的基本情況、需求和落實項目逐項進行分析、研判。省殘聯康復處每月將對每個市(州)抽查不少于100戶,全年覆蓋所有市(州)和所有縣(市、區);市(州)殘聯康復業務部門每月要對所轄每個縣(市、區)抽查不少于60戶(三州不少于30戶),全年覆蓋所有縣(市、區)和所有鄉鎮(街道);縣(市、區)殘聯康復業務部門每月要對所轄每個鄉(鎮)抽查不少于30戶(三州不少于15戶)(區縣鄉鎮數超過20的按600戶的任務總量計算),全年覆蓋所有鄉鎮(街道)和所有村(社區),抽查分析和研判內容如下:

1.抽查應覆蓋各項康復業務涉及殘疾人的基本情況、需求情況和落實項目的精準度。需求精準度:主要對照“需求表”中的康復項目,依據殘疾人康復的基礎信息和狀況,判斷是否有多勾、漏勾或亂勾的情況,凡殘疾人應該有的康復需求沒有反映出來的,不需要的康復需求亂反映的,都為計算康復需求精準度的扣分因子。落實精準度:主要對照“落實表”中的康復項目,依據殘疾人的康復需求信息、康復服務詳細方案內容,判斷是否有多勾、漏勾和亂勾的情況,凡該提供的康復服務沒提供,沒有提供的康復服務亂填報,以及康復服務方案中的每個項目“六要素”中有三個以上不準確的,都作為計算“一人一策”康復服務精準度的扣分因子。

2.機構量服管理。各市(州)、縣(市、區)康復業務人員對本部門和下級康復業務部門主管或指導的機構,按本級5%、下級1%的比例,抽查其康復項目落實的精準度,并將抽查結果作為“機構量服”績效管理的一部分。康復機構量服績效管理的總分值為2分。計算公式為:“機構量服”項目得分=“機構量服”用戶被抽查的落實服務項目的合格項次÷“機構量服”用戶被抽查的落實服務項次×2分。其中:“機構量服”用戶被抽查的落實服務項次=從“機構量服”用戶服務對象中抽取的人數×抽取的每人獲得的服務項次。凡應該提供而沒有提供的康復服務和提供了康復服務后亂填報情況,以及康復服務方案落實中的項目“六要素”有三個以上不準確的,都作為扣分因子。

以上抽查、分析、研判的結果,要及時轉化為本級加強和改善殘疾人康復服務的措施,更要及時轉化為指導和改進基層康復工作的措施。

(二)精準管理康復項目

各級康復項目,必須全面實行精準管理。2016年共涉及社會保險及救助類3項(新農合、居民醫保和醫療救助)和康復項目7類32項,總共35項。其中,納入“民生工程”的3項:貧困家庭腦癱兒童提供康復服務、貧困家庭重度聽力殘疾兒童提供康復服務、為貧困殘疾人適配亟需的基本輔助器具,還有省政府專項扶貧0-6歲殘疾兒童救助項目。

特別注意: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對象的殘疾類別和年齡標準,殘疾類別和年齡標準不符合的將不能錄入提交量服信息平臺。

1.精準設立和調整康復項目。各級康復業務部門每年要結合各級黨和政府有關政策的增加和調整,特別是要結合中國殘聯“十三五精準康復服務行動計劃”、“十三五輔具推廣和服務實施方案”,結合經濟社會的發展,結合“量服”平臺反映出殘疾人康復、輔具需求的變化,及時提出精準設立和調整康復、輔具項目的意見和建議,以滿足殘疾人的康復、輔具需求。

2.精準分配康復項目任務和資金。要全面堅持康復系統行之有效的所有數據均從各地錄入的“量服”信息平臺中采集、匯總、使用的作法,并據此作為唯一的分配康復任務、項目、資金、輔具實物的依據。康復項目的任務和資金分配必須以各地“量服”有效需求占比以及精準度為主要依據來進行。計算公式:各地應分配資金=(“量服”需求×對應板塊“精準入戶”精準度÷區域總需求)×計劃分配資金。

3.精準管理康復項目進度。各級康復業務人員每周都要分析平臺上各自負責的康復項目的進度,及時發現康復項目推進中的問題,對康復項目推進遲緩的地方,要及時給予提醒和指導。對情況嚴重的,要及時采取約談、通報等方式督促改進。

4.精準管理康復項目資金。各級康復業務人員在每月的隨機抽查中,要特別查看有資金的康復項目是否按時將資金落實到每個殘疾人。如發現沒有按時落實的,要追蹤、問責和處理。

“量服”平臺將自動讀取并生成各級各類康復項目的資金到位率。計算公式:某地某項目資金到位率=“量服”到位資金×康復“精準服務”精準度÷(中央投入資金+省級投入資金+市級投入資金+縣級投入資金)。堅持資金隨著項目走,“量服”康復項目到位資金必須以資金落實到人到戶為準,不能以資金劃撥到縣(市、區)財政、殘聯和鄉鎮為準。

特別注意:康復項目的“落實”以資金金額元計算錄入,輔具項目的“落實”以輔具件數計算錄入。為提高精準度,避免誤錄等問題,每個康復、輔具項目設置最高金額(件數)控制,超過最高金額(件數)則無法錄入提交。

5.精準管理康復項目質量。各級康復業務人員每人每月在平臺上進行隨機抽查時,不僅要檢查有關精準度,還要對殘疾人在康復方面的基本情況、需求情況和落實“一人一策”康復服務內容,特別是“機構量服”的康復服務項目逐一進行分析、研究,分析機構是否對殘疾人所需的康復服務都盡力提供了,分析已落實的每個康復項目“六要素”是否全面精準,分析殘疾人對康復服務反饋出的意見和建議。對分析發現出的問題,要指導、督促基層逐一改進。要不斷提高省、市、縣各級康復業務人員對基層開展“一人一策”康復服務的保障能力。

(三)精準康復績效管理。

各級殘聯特別是康復業務人員,每月對康復績效管理實行精準度抽查動態管理,精準度數據從“量服”平臺康復業務模塊自動讀取、生成計分并排名。實現康復業務的入戶調研精準度和“一人一策”服務精準度均達90%以上。總分16分,其中精準入戶3分,精準服務13分。

(四)精準管理康復的“兩個轉化”

各地殘聯及康復業務人員在實現對殘疾人康復信息精確管理、集成管理和全域全程信息化管理的基礎上,依托“量服”云平臺、大數據,將康復大數據有效轉化為制定康復新政策新項目的決策依據,將康復數據真正用好用活。

一是要善于將殘疾人康復需求轉化為政策(項目)。特別是省、市、縣級殘聯要注重分析研究康復需求大數據,將掌握到的每家每戶殘疾人具體的個體康復需求中找到共性的、類別化需求,以這些精準康復數據轉化為推動形成更多的康復政策保障制度、民生康復項目專項資金安排、康復基礎設施建設等。比如,一個縣殘聯根據轄區內殘疾人某類輔具的需求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形成專題報告交當地黨委政府,請求安排專項資金給予解決,解決后又爭取形成輔具納入報銷或者專項補助的保障政策文件等等,以此類推,實現康復需求轉化為政策(項目)。

二是要特別深化將康復政策轉化為康復服務。通過康復項目跟蹤、全程信息化的管理,確保各級各部門的各項康復政策、制度、項目、資金都能全部真正落地到該享受的每個殘疾人,督促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康復服務,做到所有康復普惠政策不漏一人,康復特惠政策不少一項。

各級殘聯要嚴格遵循“量服”理念,全面深化“量服”康復服務,實現量服康復“兩個轉化”,既要注重實現本行政區域內的“兩個轉化”,又要注重實現橫向轉化、縱向轉化、上下轉化,將康復大數據真正用好用活,特別是要在康復政策轉化為服務方面狠下功夫,力爭全面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