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方案
時間:2022-04-20 11:40:54
導語: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印發2021年全省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緊扣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重點任務,以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為抓手,提升農技推廣服務效能為目標,創新體制機制,強化職責履行,廣泛集聚資源壯大農技推廣隊伍,激發干事創業動力提升服務效能,為農業農村發展實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效管理機制,強化以效果為導向的激勵約束。
二、年度目標
建設2個集示范展示、指導培訓、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一體化的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推廣一批優質安全、節本增效、生態環保的主推技術,全縣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超過95%。農技推廣服務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高,全縣所有農技人員熟練應用中國農技推廣信息平臺開展在線指導和服務效果展示。全縣1/3以上的基層農技人員接受集中業務培訓,培育業務精通、服務優良的農技推廣骨干人才。
三、重點任務
1.建立農業扶貧產業發展指導員制度。加大農技幫扶力度,將農技推廣服務與產業扶貧任務緊密銜接,組織體系專家、農技人員、示范基地、示范主體幫扶貧困農戶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確保每個貧困村及有意愿發展農業產業的貧困戶,均有1名專家或農技人員能夠給予技術跟蹤指導,切實解決生產技術難題。圍繞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發展,針對性地培養鄉土農技人才,發揮“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學員帶動作用,加大特色產業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助力貧困地區產業提質增效,強化本土人才和特色產業對脫貧攻堅的持續帶動能力。
2.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進一步完善特聘計劃實施思路,創新具體措施,提升服務效果。通過線上線下協同方式,對特聘農技員履行服務任務情況進行在線動態管理,及時總結推廣好的做法成效。
3.提高農技推廣隊伍素質能力。通過分層分類培訓、持續提升學歷、補充高素質人才、強化激勵約束等措施,將基層農技推廣隊伍打造成“一懂兩愛”、高效服務鄉村振興的骨干力量。一是加強農技人員培訓。選派業務能力較強、帶動影響力較大的農技推廣骨干人才,統一參加省級脫產培訓。因地制宜開展業務提升培訓,鼓勵支持基層農技人員通過脫產進修、在職研修、在職學歷教育等方式,學習專業知識,提升服務能力。二是加大高素質人員補充力度。繼續實施基層農技人員定向培養計劃,吸引具有較高素質和專業水平的青年人才進入基層農技推廣隊伍。三是建立可量化、易評判的績效考評體系。結合崗位職責履行和服務工作實際,將服務對象滿意度作為基層農技人員考評的重要內容;對長期扎根一線、作出突出貢獻的農技人員,在績效分配、職務晉級、職稱評聘、評優評先等方面予以傾斜。
4.打造農業科技示范展示樣板。聚焦主導特色產業需求,構建多層次農業科技示范載體,實現村有科技示范主體、鄉鎮有科技展示樣板、縣有產業示范基地。一是精準培育農業科技示范主體。按照“選好一個、帶動一片、致富一方”的原則,按照與農技人員5:1的比例遴選技術能力較強、幫扶意愿較高的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學員、種養大戶作為示范主體。完善農技人員對口精準指導服務機制,將示范主體打造成主推技術應用的主力軍、“永久牌”農技服務隊伍,切實發揮其對周邊農戶特別是貧困戶的輻射帶動能力。二是規范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聚焦縣域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和年度主推技術推廣任務,建設2個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統一樹立“2021年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標牌,同一基地項目支持不超過三年;農業農村部認定的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直接認定為本縣的示范基地。以基地為載體示范推廣主推技術,開展農技指導和培訓服務。規范基地運行管理,簽訂技術示范協議,明確年度任務和考核指標,制定技術示范實施方案,總結推廣成效,健全基地檔案,進行考核驗收。
5.大力示范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生豬、果蔬、水產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快農業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一是提高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有重點地遴選適合當地產業發展的農業主推技術,組建主推技術指導團隊,形成易懂好用的技術操作規范,結合農時農事深入鄉鎮村組、涉農企業和種養殖戶,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示范性培訓,實現主推技術精準進村入戶到田,并將年度主推技術的文件、明白紙、照片等資料和總結等報市局。二是完善重大技術協同推廣模式。圍繞優質果業,完善“省市縣”三級縱向、政產學研推用“六位一體”協同推廣模式,健全“高效協作”的組織機制、“互利共贏”的利益聯結機制、“雙向反饋”的信息貫通機制。
6.加快農技推廣服務信息化工作。大力推進農技推廣在線服務,引導推動廣大農技人員、專家教授等,通過APP、微信群、QQ群、直播平臺等,在線開展問題解答、咨詢指導、互動交流、技術普及等服務。將中國農技推廣信息平臺和年度任務線上應用,作為農技人員培訓的基本課程。加強年度任務線上考核和成效展示,及時填報項目實施工作情況,實時展示年度任務進展動態和取得效果,在10月底前完成部分工作動態、文件材料、縣級培訓班、主推技術、主體培育和示范基地等內容的填報;承擔年度任務的所有專家、特聘農技員、服務主體等,均須在中國農技推廣信息平臺填報服務做法和具體成效。
四、資金使用
項目資金68萬元,主要用于以下幾方面:
1.農業技術推廣服務補助27.2萬元。主要用于基層農技人員進村入戶開展技術服務補助17萬元,完成農業技術推廣重大任務的績效獎勵3.4萬元,聘請技術專家的補助3.4萬元,技術資料印刷、制度建設及工作考評等管理費3.4萬元。
2.農業科技示范補助30.6萬元。主要用于為農業科技示范主體購買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以及購買農(獸)藥、化肥、飼料等補助10.2萬元;示范基地購買農(獸)藥、化肥、飼料、試驗設施裝備等物資補助20.4萬元。
3.農業技術人員能力建設補助10.2萬元。主要用于基層農技人員參加培訓,加快推進農技推廣信息化建設補助10.2萬元。
五、工作措施
1、加強組織實施。結合我縣實際制定針對性強、操作性好的年度項目實施方案。進一步健全工作組織協調機制,推動政策銜接配套,實現上下協同聯動。定期開展實施情況調度,及時解決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2、加強績效考評。進一步加大信息化績效管理力度,通過集中考評、線上考查、不定期督導、電話調查、實地核查等方式,實現項目績效管理全過程覆蓋。以農技推廣服務實效、服務對象滿意度等為核心內容,對農技指導員的工作完成情況、滿意度和技術水平等進行綜合全面評價;將考核結果直接與農技指導員工作補助、績效獎勵、評優掛鉤,獎勵先進、督促后進,充分調動每個農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3、加強資金監管。按照《省財政廳省農業廳關于印發省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的通知》要求,加強項目資金監管,規范資金使用。項目資金實行專賬核算,專款專用;有關資金補助信息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4、加強交流宣傳。充分挖掘項目實施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經驗,通過現場觀摩、典型交流等方式和網絡、報紙、電視等渠道進行推介宣傳。大力總結宣傳農技推廣體系在抗擊肺炎疫情、保障農業生產中涌現的典型人物和做法等,全方位展示農技推廣體系良好形象和作用發揮情況。認真做好“尋找全國最美農技員”、“互聯網+農技推廣”服務之星遴選推介等活動,發掘宣傳一批愛崗敬業、勇于擔當、業績突出的典型人物,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支持農技推廣工作的良好氛圍。
- 上一篇:建筑施工安全生產突出問題整治方案
- 下一篇:大學英語教育與培訓學校效果比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