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管理方案
時間:2022-05-11 02:52:08
導語:中學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管理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中共縣委縣“十大提振”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文件的精神,到2023年,我縣高質量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基礎教育發展水平、綜合實力躋身全市前列。根據《省教育廳關于開展“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建設與評估的通知》(閩教基[2016]18號)文件精神,為落實省頒課程計劃,確保開足、開齊、上好所有課程,深化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逐步實現任課教師專業化、常識技能課由專職教師擔任。根據我縣教學實際情況,經研究,特制定《中學教師教育教學工作及常規管理方案》如下:
教學工作量安排
1.一線教師。擔任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核心學科教師每周教學工作量10-12課時(不含早會課和陽光體育);擔任非核心學科教師每周教學工作量12-14課時(不含早會課和陽光體育)。
2.班子成員。中學校長、書記,周任課量不低于3課時;中學副校長、副書記、工會主席,周任課量不低于4課時;中學中層干部正職周任課量不少于6課時;中學中層干部副職周任課量不低于8課時。
3.班生額。同一年級學生數超過50人,經局中教室同意,才可調為2個教學班。
教學常規管理規定
1.備課及教學設計。學期初,每位教師制定可行的授課計劃,安排好教學進度。教師必須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在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提前一周寫好教學設計(杜絕網絡下載打印的教學設計)。課后要進行教學反思,積累教學資料,不斷提高教書育人質量。具體要求如下:
(1)初中課改年級的教師:教學設計應包含課題、教學目標、重難點、預習導學內容、情景問題創設、合作探究問題的設計(問題層次化)、精講點撥內容、導學測評內容、教后反思。
(2)初高中非課改年級教師:教學設計應包含課題、教學目標、重難點、課時劃分、教學過程和內容、板書、教后反思。
2.作業布置及批改。學校應建立班主任統籌協調管理機制,有效控制和協調各學科的作業量及時間長度,糾正學科本位,同時應充分考慮不同學生差異,有針對性分層次地布置統一必做與自主選做的作業,并向學生提出建議完成時間。教師應及時認真批改并評講,批改符號要統一,簽署批改日期,并有一定評語。具體要求如下:
(1)擔任數學、語文、物理、化學、英語原則上都需要批改,其他科目一般不布置課外作業,如有布置,都必須批改。英語學科每周至少一篇書面表達,全批全改,語文作文要求每學期“八大八小”,全批全改,特殊情況每次不得少于三分之二,鼓勵教師創導多樣化的、富于實效的作業檢查或批改方式的探索。
(2)非核心學科教師應根據學科特點布置與學科相適應的實踐性作業,隨教材配發的練習作業必須及時、規范性全批全改。
3.教師聽課、議課和教研要求。
(1)聽課制度。學校領導每人每學期聽課20節以上,分管教學校長、教務主任每人每學期聽課30節以上,教師每周至少要聽課一節,并寫好聽課記錄,聽課記錄要反映教學過程,分析評價結果,提出意見和建議,及時與授課教師交流。從關注“教”轉向關注“學”,并注意與任課教師交換意見,以學論教。
(2)教學研究。學校要大力開展教學研究,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開展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訓。每學期教師至少開展一次校級公開課,每學年,各校至少舉行一次面向周邊學校和家長的教育教學開放周活動,每學期撰寫一篇教學心得或論文。
(3)質量分析。各學科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試后,應及時做好的質量分析工作,撰寫詳細的分析報告,分析報告內容應包括:①試卷主要特點;②實測情況分析;③各題作答情況分析(反映學生作答情況并對主要錯誤及原因進行分析);④對下一階段復習教學的建議。
- 上一篇:縣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施方案
- 下一篇:縣教育系統內部巡察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