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人口住房保障長效機制實施方案
時間:2022-02-21 16:28:31
導語:貧困人口住房保障長效機制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市和縣委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切實保障我縣農村相對貧困群眾住房安全,并形成長效機制,結合實際,制定方案如下。
一、補助對象與補助標準
(一)補助對象
農村危房改造對象是享受低保、分散特困供養、貧困殘疾人和農村相對貧困群眾危房戶等4類重點對象(以下簡稱4類重點對象),優先幫助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農戶解決最基本安全住房。
(二)對象認定
4類重點對象的農村相對貧困戶由扶貧部門認定為準,低保戶和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以民政部門認定為準,貧困殘疾人家庭由殘聯商扶貧或民政部門聯合認定為準。住房危險性鑒定由縣房產中心危房鑒定中心進行,已納入易地扶貧搬遷計劃的不得列為農村危房改造對象。
(三)補助標準
嚴格按照省市危房改造補助標準執行。
二、改造方式和改造標準
(一)改造方式
1.原則上擬改造農村危房屬局部危險(C級)的,應修繕加固;屬整體危險(D級)的,可修繕加固的宜優先選擇修繕加固,其次才是拆除重建。
2.各鎮街要因地制宜、統籌資源,積極利用空閑宅基地、閑置房屋等統一建設周轉房,兜底解決自籌資金和投工投料能力極弱深度貧困戶住房安全。產權歸村集體所有。
3.不得借危房改造名義推進村莊整體遷并。
(二)改造標準
改造后住房須建筑面積適當、主要部件合格、房屋結構安全和基本功能齊全,建筑面積原則上1至3人戶控制在40—60平米以內,且1人戶不低于20平米、2人戶不低于30平米。
三、操作程序
(一)農戶個人申請。由戶主自愿向所在村委會提出書面申請,并提供身份證、戶籍、4類重點對象貧困類型證明等相關證明材料。
(二)集體評議。村委會接到申請后,召開村民會議或經村民代表會議評議,初定危房改造對象,在村務公開欄予以公示。對符合條件且公示無異議的,報鎮街人民政府審核。
(三)鎮街審核。鎮街人民政府接到村委會申報材料后,及時進行調查核實。審核結果在鎮街人民政府政務公開欄等進行公示。
(四)縣級審批。鎮街人民政府報縣級扶貧、民政、殘聯復核危改對象身份后報縣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審批。縣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組織人進行實地復核,審批結果通過政府信息公開網、主管部門門戶網站等途徑進行公示。
(五)簽訂協議。縣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組織鎮街(甲)、村(乙)、戶(丙)三方簽定危房改造協議(一式四份,甲乙丙三方各執一份,報縣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一份),明確三方責任與義務、改造標準等。
(六)組織實施。縣級人民政府抓好組織實施,分類推進。全面完成貧困戶C級、D級危房改造任務;住建局將組織人員對各鄉鎮街道危房改造情況進行大比例抽查,實現全縣17個鎮街全覆蓋。確保應改盡改,不落一戶。
(七)具體措施。一是把建檔立卡貧困戶B級房屋納入重點監測范圍,及時鑒定及時改造,對于贍養安置貧困戶,將督導各鎮街進一步完善贍養安置程序,督促其贍養人盡快簽訂長期贍養承諾書,切實履行好贍養義務。二是充分發揮養老周轉房的作用,修繕加固現有農村閑置住房、置換或長期租賃村內閑置農房等方式,兜底解決深度平困戶住房安全問題,各鎮街主動協調建材的采購和運輸,降低危房建設成本,同時積極聯系協調施工方采取墊資建設等方式幫助無啟動資金的特困戶保障其住上安全住房。三是組織鎮街逐村逐戶核對貧困戶住房情況、信息資料、資金使用等情況,確保戶、房、臺賬信息一致。四是堅持因地制宜、因戶施策,采取宜固則固、宜建則建、宜養則養、宜租則租等方式解決農村貧困戶基本住房安全。五是推廣簡便易行的危房鑒定程序,對新出現的農村危房,建立危房臺賬精準管理,及時納入計劃實施改造,改造一戶、銷檔一戶。
(八)嚴格相關制度。在國家、省、市驗收前,將以各鎮街互查的方式,組織開展高標準的模擬驗收。同時對照全縣危房改造工作時間節點要求嚴格考核,考核結果直接納入年底城建工作成績。建立“一戶一檔”電子信息統計制度,加強與市住建局和各級扶貧、民政、殘聯等部門的信息共享、數據互通。建立完善“村、鎮、縣”三級危房改造信息公示制度,確保所有符合條件的貧困戶都能住進安全住房。
四、資金籌措與管理
(一)資金籌措
積極協調財政部門加大對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支持力度,各鎮街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鼓勵志愿者幫扶和村民互助,構建多渠道的農村危房改造資金投入機制。
(二)資金管理
1、全面推行縣級財政直接將補助資金支付到危改戶“一本通”賬戶制度。
2、會同縣財政部門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審計、稽查等工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嚴肅處理。問題嚴重的,公開曝光,并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 上一篇:事業單位服務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報告
- 下一篇: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實施方案
精品范文
10貧困生申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