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信息化建設方案

時間:2022-11-13 11:14:53

導語:農村信息化建設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信息化建設方案

隨著農業生產和農民群眾對信息化的需求日益迫切,農村信息化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助推作用更加凸顯。為加快推進我縣農村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帶動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根據《省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規劃(2011-2015)》和省、市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實施方案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又好又快發展奮斗目標,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為重點,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為核心,按照求實效、重服務、廣覆蓋、多模式的要求,著力推進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服務體系和信息員隊伍建設,全面提升農村信息化水平,促進全縣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二、建設原則

1、政策引導,市場運作。發揮黨委、政府主導作用,做好統籌,落實好政策資金支持。鼓勵公益服務和有償服務相結合,支持通訊部門發揮優勢、共同參與、公平競爭,建立農村信息化建設和運營的長效機制。

2、整合資源,綜合利用。加強信息、網絡資源的有效整合利用,推動網絡互通,資源共享。著力抓好鄉村便民服務中心、文化書屋、黨員遠程教育系統、基層農技推廣中心和通訊服務站點等設施和人才資源的整合,推進鄉村信息服務站建設,為農民提供一站式的綜合信息服務。

3、因地制宜,逐步推進。結合實際,科學規劃,合理布點,通過試點示范,以點帶面,逐步推進。要積極探索、大膽創新,不斷豐富建設內容,切實發揮實效。

4、服務農民,注重實效。堅持以服務“三農”為宗旨,積極發展適農、惠農、助農信息產品,多形式、多渠道為農民提供有效的綜合信息服務,提高信息技術在農村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水平,使農村信息化建設成果惠及廣大農民。

三、總體目標

從2012年起,每年選擇部分鄉鎮開展農村信息化建設。力爭通過四年的努力,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實現鄉鎮綜合信息服務中心站建站率,行政村農村信息服務站建站率,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產業大戶信息服務覆蓋率,行政村和重點自然村通寬帶率四個100%;農村電話(含移動電話)普及率,農業信息入戶率兩個過半的目標。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得到加強,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基本健全,農民信息化能力明顯增強,信息技術在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領域應用更加廣泛,基本滿足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和諧秀美鄉村的需要。

四、主要任務

(一)改善農村信息化基礎條件

以“信息化鄉鎮”建設為重點,圍繞省“八項達標”和市農村信息化建設“十項工程”要求,著力抓好電視、電話、廣播、寬帶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我縣農村信息化基礎條件。

1、實施廣播電視入戶工程。以消除覆蓋盲區,提升覆蓋效果為重點,著力推進有線電視、“網絡電視”、“鄉村喇叭”等建設,加快廣播電視進村入戶,確?!靶畔⒒l鎮”有線電視普及率、自然村廣播覆蓋率達80%以上。

2、實施寬帶下鄉工程。通過開展“寬帶入戶”、3G到村等通訊基礎建設活動,加快光纖寬帶和3G無線網絡建設,提高有線、無線上網信號覆蓋率,確保100%行政村通光纖,60%以上行政村有無線上網信號。通訊部門要出臺相關優惠辦法和獎補政策,降低門檻,確保“信息化鄉鎮”寬帶入戶率達25%以上。

3、實施信息化示范鄉鎮建設工程。2012年重點抓好豐林鎮、吳山鎮、聶橋鎮信息化示范鄉鎮建設工作,形成好的典型經驗。

(二)構建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

依托省、市涉農網站平臺,構建縣有綜合平臺,鄉鎮有服務中心,行政村有服務站的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并逐步向新農村社區、農民合作組織、農業龍頭企業、農村產業大戶延伸,著力提高信息進村入戶水平,發揮信息為農服務效益。

1、實施綜合平臺提升工程。強化政府網、縣新農村建設網等涉農平臺的系統升級和信息更新錄入工作。抓好鄉鎮、村信息化平臺建設,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和產業大戶積極參與網站建設和信息供給;推廣電子政務和村務管理應用,實現行政村村務管理應用率100%。

2、實施服務堡壘建設工程。通過與鄉鎮技術推廣站“兩站合一”,與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合作共用”等模式,在鄉鎮集鎮所在地建成一個集農村綜合信息收集、、咨詢、農業科技推廣、病蟲害防治、農產品產供銷、行政事務代辦、農民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農村綜合信息服務中心站,打造農村信息服務體系的堡壘。

3、實施服務終端延伸工程。結合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系統、村級辦事大廳、衛生室、新農村建設社區活動室、文化書屋等,在每個行政村建設一個農村信息服務站,并逐步向農民合作組織、農業龍頭企業、農村產業大戶、萬村千鄉農家店等延伸,確保信息服務全覆蓋。

(三)推進農村信息技術普及應用

以信息化知識培訓、信息化產品開發應用為重點,著力提升農村信息化能力,加快推進涉農信息進村入戶。

1、實施信息員隊伍建設工程。按照一個信息服務站配備一名信息員要求,實行信息員聘用和考核制度。信息員主要在鄉村干部、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農技推廣員等有財政補貼的基層服務崗位,以及農村經紀人、專業合作組織人員、優秀返鄉農民工中進行選聘。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養高、業務能力強的農村信息員隊伍。

2、實施“信息技術鄉村行”培訓工程。結合“農民知識化職業化培訓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就業工程”及“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積極開展面向農民的信息化知識、農村政策法規、實用技術和就業技能培訓,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新型農民。

3、實施信息入戶惠民工程。積極推進“農信通”、“農村手機報”、“短信平臺”等信息惠農產品,為農民及時提供信息服務,確?!靶畔⒒l鎮”電信田園快訊、移動手機報、聯通手機報等普及率達40%以上。

4、實施農業信息科技應用工程。推進農業信息化試點示范,普及應用信息技術,增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輻射帶動作用,探索出有地方特色的農業信息化應用新典型和模式。逐步完善農業生產和市場監管信息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農產品和生產資料市場監測、質量監測、產品追溯、信息服務等系統。完善重大自然災害預警和動植物病蟲害監測等業務系統建設。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縣成立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做好農村信息化建設的規劃管理、政策研究、組織協調和指導監督等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委農工部。各成員單位要切實履行職責,定期總結,扎實推進。各鄉(鎮、場)要給予農村信息化建設足夠的認識和重視,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整合資源,做好謀劃,積極解決農村信息化建設推進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

(二)做好宣傳發動。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還處在起步試點階段,各鄉鎮、各部門要格外重視宣傳普及工作。通過會議、懸掛宣傳標語、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進行廣泛宣傳,使農民朋友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及時報道農村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好的做法和好的典型,營造人人關心、各方支持、廣泛參與的濃厚氛圍。

(三)完善工作機制。實行全縣農村信息化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解決工作過程中出現的突出問題,確保工作順利實施。建立工作跟蹤報告制度,以鄉鎮為單位,實行工作月報、季報制度,切實掌握工作進展情況。實行考核獎勵制度,把農村信息化建設納入全縣“三農”工作年度考核范圍,設立先進“信息化鄉鎮”、優秀村級信息服務站、優秀信息員等獎項,在全縣農村工作會上予以表彰。

(四)加大資金投入。一是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為推動這項工作,縣財政將安排專項資金,解決工作經費,并將每個農村信息服務員200元/月的工資補貼列入財政預算。各鄉鎮也要加大對農村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確保農村信息服務站建設的順利推進。二是引導企業加大資金投入。積極鼓勵和支持企業對農村信息化建設投入,逐步形成政府、企業共同支持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投入機制。三是整合各類涉農信息資源。相關部門的政策和資金要重點向信息化鄉鎮和農村信息服務站整合傾斜。有新農村建設任務的村,要將農村信息服務站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資金獎補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