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安全生產工作方案
時間:2022-12-06 09:55:37
導語:蔬菜安全生產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目的意義
區蔬菜栽培歷史悠久,面積1.6萬畝,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蔬菜生產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設施栽培技術也在不斷推廣應用,蔬菜設施栽培面積達到1萬畝,已成為區農業的支柱產業,是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人民生活離不開蔬菜,它是人體攝取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也是有機酸和色素的來源。它能維持人體內的酸堿平衡。
蔬菜生產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日光溫室栽培可以周年供應新鮮的蔬菜產品,提供更多的蔬菜品種,使人們有更多的選擇,豐富人們的餐桌。特別是在無霜期短、冬春季漫長的季節,日光溫室栽培更為重要。不僅滿足了人們對蔬菜的生活需求,而且給菜農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甚至成為農村一項支柱產業,特別是日光溫室蔬菜的生產,已經成為農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這在我區耕地日益減少的情況下尤其重要。
日光溫室蔬菜產區由于常年連作,管理技術參差不齊,化肥、農藥過量使用等問題,造成土壤條件嚴重惡化,病蟲害發生嚴重,設施蔬菜的產量、質量和效益不穩定,近幾年呈下降趨勢,已經影響到日光溫室蔬菜的可持續發展。另外老式日光溫室,抗風抗雪能力太弱,每年都因風雪和大風天氣,造成嚴重損失。日光溫室蔬菜安全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的大面積示范與推廣,對于解決目前日光溫室蔬菜生產上的突出難題,提升我省日光溫室栽培現代化水平,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保障生態環境友好和食品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主要推廣技術
(一)主推技術內容
1、推廣建造Ⅳ型、Ⅴ型等結構性能優良,抗風雪能力強的日光溫室;選擇透光性好、長壽、消霧、無滴EVA膜或PO膜;選用保溫效果好、防雨雪的保溫被,提高保溫效果;采用自動卷簾機及微滴灌設施,減輕勞動強度,控制棚內溫濕度,減少病害的發生。
2、推廣選用日光溫室栽培專用、優良蔬菜品種。重點推廣栽培面積較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包括西蘭花、花椰菜、甘藍。瓜果類蔬菜:包括黃瓜、番茄、辣椒、茄子、西葫蘆和西瓜等蔬菜的保護地專用品種。
3、推廣采取穴盤集約化育苗技術,培育適齡壯苗。根據蔬菜種類不同,選用合適穴盤,配制專用基質;選用優質適宜的嫁接砧木;加強苗床的溫度、濕度、光照等管理,培育適齡壯苗。
4、推廣測土配方,減量施肥,使用生物菌肥。首先劃定施肥分區,進行取土化驗,制定底肥方案。根據養分平衡原理,對土壤供肥能力進行診斷,在每個鄉鎮選取至少15個不同土壤肥力的地塊,做到播前10-15天采取土樣,及時分析,及時提出施肥建議,矯正施肥。同時開展植株營養診斷,調控追肥用量,增施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結構。
5、推廣利用黃藍板、防蟲網等,對蟲害進行物理防治。在田間懸掛黃板或藍板,高度略高于植株頂部,每畝放20-30塊,分別誘殺蚜蟲和薊馬,當色板粘滿蟲子時,可涂機油繼續使用。在日光溫室出入口或者在設施四周通風口,鋪設防蟲網,有效防止害蟲進入危害。
6、推廣采用棉隆(壟鑫)或氰胺化鈣(石灰氮)等進行土壤處理,改善土壤理化性狀、防治土傳病害,能夠減輕連作障礙。
7、推廣使用高效安全的藥劑,防治設施蔬菜病蟲害。推廣使用符合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要求,高效安全的藥劑,如銀發利、撲海因、施家樂、阿米西達、世高、阿克泰等,防治設施蔬菜發生普遍、危害嚴重的霜霉病、白粉病、晚疫病等危害,以及白粉虱、蚜蟲、薊馬、斑潛蠅等蟲害。
(二)集成技術內容
1、引進篩選品種。引進黃瓜、番茄、茄子、辣椒、西葫蘆、西瓜、甜瓜等蔬菜新品種,通過試驗和示范,篩選抗病性能強、品質優、產量高、適合日光溫室栽培的優良品種。
2、引進篩選藥劑。引進3~5種符合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要求的藥劑,在日光溫室蔬菜上進行試驗,篩選出防治效果突出,使用安全的藥劑,在項目區進行推廣應用,減少農藥用量。
3、開展減量施肥實驗。針對不同蔬菜作物,開展減量施肥實驗,篩選并推廣投入少、效益高的最佳施肥量。
4、配套集成技術。通過試驗示范,集成完善日光溫室蔬菜安全高效生產技術規程,并在項目區大面積示范推廣。
三、實施地點、區域與規模
項目建設地點位于市區黃務辦事處。計劃在區黃務辦事處的套口、張家建設日光溫室蔬菜安全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示范樣板棚10個,核心示范區100畝,輻射帶動周邊地區推廣面積達到5000畝,培訓區、街技術人員和種植戶120人以上,發放技術資料3000份以上,日光溫室蔬菜平均畝增產800公斤以上,農藥、化肥減少用量15%以上,畝增收1200元以上。
四、任務分工
項目參加單位:區黃務街道辦事處農業技術服務站;市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市農技中心蔬菜科。
市區黃務街道辦事處農業技術服務站,負責項目的組織實施、資金籌措和技術推廣等;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與市農技中心蔬菜科,負責項目的技術研究、試驗調查。
五、資金用途
項目資金嚴格按照《省農業技術推廣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魯財農〔2007〕41號)的要求進行管理,合理使用資金,做到專款專用。
本項目經費總計20萬元。具體用途如下:
1、日光溫室改造補助費3萬元。主要用于核心示范區試驗、示范日光溫室的建設改造。
2、新品種引進篩選補助費2萬元。主要用于引進國內外高產優質抗病的黃瓜、番茄、茄子、甜辣椒等新品種,安排實驗篩選等。
3、技術培訓、部署會議費6萬元。主要用于召開部署會議,組織專家編寫培訓教材,舉辦技術培訓班,召開現場觀摩會等。
4、技術指導費2.5萬元。主要用于印發技術資料和明白紙,開展技術咨詢,對種植戶進行田間指導等。
5、示范基地補助費2萬元。主要用于種苗補貼、生產資料購置、勞務費、示范地租賃等物化補助。
6、測產驗收和總結費2.5萬元。主要用于組織專家對項目區進行測產驗收,對項目執行情況進行總結等。
六、進度安排
日光溫室蔬菜安全高效生產關鍵技術實施推廣,時間為2012年11月至2013年8月完成。
1、2012年11月:制定項目實施方案,進行部署。
2、2012年11月:落實實驗、示范區域;分解示范推廣任務。
3、2012年12月—2013年4月:舉辦技術培訓班;安排相關實驗;開展技術指導;召開現場觀摩會議。
4、2013年2月-4月:分階段、分作物組織進行測產;研究制定技術規程;開展檢查、調度、督導。
5、2013年5—8月:開展典型調查;搞好相關宣傳報道;做好驗收和總結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成立組織機構
為了保證項目的正常運行,成立由辦事處分管主任任組長,農技中心、居委會主任、村技術員等人員組成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的管理等,并對項目的實施進行監督。制定具體規章制度,實行年度考核獎勵制度。
(二)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在項目實施中采取“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的工作機制。明確項目負責人和聯系人,強化責任,確保按時完成項目的各項任務指標。
(三)加大培訓力度
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會、技術講座等多種形式,加大日光溫室蔬菜安全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的宣傳培訓力度,提升技術人員和農民科技素質,提高項目區蔬菜安全生產水平。
(四)建立健全項目實施檔案
為保證項目實施工作具體化和制度化,要對項目的實施活動和環節進行全程記錄,收集保存好圖片、文字、影像等資料,歸檔整理,建立全程的工作、技術文字和電子檔案。
(五)加強資金管理
項目資金實行統一管理,設立專門賬戶專款專用,轉賬管理,嚴禁擠占挪用。區財政和項目領導小組負責對項目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建設過程中進行年度審計。
項目建成后,領導小組繼續負責后期的管理,做到常抓不懈,按照“政府引導、科技支撐、企業投資、農民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運作,以利益為紐帶,以效益為目標,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國際競爭力為核心,優化結構,主攻質量,把科研單位先進的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使已建成的日光溫室蔬菜安全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示范園,真正成為農民致富的搖籃。
- 上一篇:農發局工作及人員考核辦法
- 下一篇:商務局機關文化建設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