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11-03 02:24:00
導語:婦聯工作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位領導、同志們、姐妹們:
“春蕾計劃”自1995年開始在我市實施。十年來,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重視下,在省婦聯的悉心指導下,我市各級婦聯積極工作,通過各種方式深入進行社會動員,廣泛開展媒體宣傳,使“春蕾計劃”經過起始階段、創新階段、深入拓展階段之后,成破竹之勢,蓬勃發展,深入人心。各級黨政干部、社會各界人士、國際友人和華人華僑紛紛參與,伸出援助之手,奉獻一片愛心,涌現出一大批無私奉獻的典型。到目前為止,“春蕾計劃”的捐助者已遍布社會各階層。全市已有4000多名貧困女童得到了資助,資助金額達100余萬元,一大批貧困女童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有的還上了大學和中專。我市“春蕾計劃”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受到了全國、全省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得到了全國婦聯和省婦聯的充分肯定,博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現將我們十年來所做的工作向領導、同志們、姐妹們簡要匯報如下。
一、基本做法
我市“春蕾計劃”之所以能夠開展得生機勃勃、如火如荼,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種做法:
第一,大力加強新聞宣傳的力度和廣度,讓“春蕾計劃”成為全社會關注的亮點和焦點。
“春蕾計劃”是資助貧困失學女童重返校園的一項公益性事業。為了廣泛動員社會參與,必須使它的意義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為此,十年來,我們始終不渝地堅持做好宣傳這篇文章,利用各種宣傳方式推動整個活動的開展。
一是注重媒體宣傳。在“春蕾計劃”實施的初始階段,為了使廣大市民了解這項活動的重要意義,我們重點開展了媒體宣傳,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多種傳媒向社會信息,為“春蕾計劃”的實施宣傳造勢,使廣大市民逐步了解了實施“春蕾計劃”的目的。2000年“六一”節,我市婦聯與《江南都市報》聯合組織了“特困春蕾女童夏令營”活動,組織各縣區20多名農村特困女童,參觀了八一起義紀念館、滕王閣、南昌大橋和南昌動物園,接受了喬家柵大酒店和歐亞快餐城的盛情接待,和城區小學生聯歡,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兒童節。市委領導親臨開營儀式,為女童們授夏令營旗幟。中央、省市21家新聞單位對這次活動進行了跟蹤報道,并大力宣傳了“春蕾計劃”的重要意義,使這一活動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眾多單位和個人紛紛來電來信來函詢問特困女童的情況,為女童們捐贈款物。在新聞媒體的廣泛宣傳下,“春蕾計劃”在全市家喻戶曉,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二是注重活動宣傳。為了深化“春蕾計劃”的內涵,幫助下崗特困家庭的兒童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從2003年開始,我們把“春蕾計劃”的資助領域從農村貧困女童擴展到城鄉貧困兒童,在全市廣泛開展了“愛心媽媽”活動。2003年3月8日,我們舉行了“愛心媽媽”活動啟動儀式,市直機關30多個單位的黨支部和南昌華聯外語學校參加,帶頭擔任集體“愛心媽媽”,東湖區、西湖區20多名父母雙下崗的特困家庭女童接受了捐贈。在啟動儀式上,盧曉健副市長帶頭擔任“愛心媽媽”,華聯學校被授予“愛心媽媽”集體銅牌,受助女童懷著感激的心情講述了被幫助的點點滴滴。同時,我們與江南都市報聯合在勝利路步行街廣場開展了“愛心媽媽”征詢活動,號召廣大市民踴躍參與,爭當“愛心媽媽”。在短短兩個小時的活動中,有300多位市民與農村貧困女童結成了幫扶對子,收到了“春蕾計劃”捐款2萬余元。2003年“六一”節期間,華聯學校作為“愛心媽媽”先進集體,開展了“城鄉孩子共藍天”活動,組織南昌縣10名貧困女童和本校學生共度六一,帶領貧困女童參觀八一起義紀念館,舉行豐富多彩的聯歡活動,讓貧困孩子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關愛和溫暖。各新聞媒體對“愛心媽媽”活動進行了廣泛宣傳,使“春蕾計劃”在全市人人皆知,成為市民踴躍參與的愛心行動。
三是開展網絡宣傳。我市婦聯充分發揮現代網絡的優勢,建立志愿者愛心網站,無償為“春蕾計劃”提供服務。羅文芳為主的紅葉軒網絡青年志愿者服務站,“紅葉軒”春蕾計劃愛心橋信息,把我市貧困女童的求助信息發往全國各地,廣東、南京、上海、重慶等地的網友紛紛向我市“春蕾計劃”捐款,匯款單從祖國各地寄到我市婦聯。通過網絡宣傳,我市“春蕾計劃”的宣傳已輻射省內外,“春蕾計劃”捐助者遍布全國各地。
第二,精心整合社會資源,實施各種形式的募資和結對行動。
我們在做好“春蕾計劃”宣傳這篇文章的同時,采取各種形式,實施了資助城鄉貧困失學女童的實際行動,主要采取了三種形式:
一是牽線搭橋。1999年,我們與《江南都市報》聯合開設了“春蕾愛心橋”欄目,每期登出20名特困女童的名單和基本情況,向社會推薦貧困女童的求助信息,建立起了一座獨具特色的“春蕾愛心橋”。通過宣傳動員,牽線搭橋,結對資助,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各地讀者伸出援助之手,一大批貧困女童得到了愛心人士的資助。到目前為止,我們在《江南都市報》已出發“春蕾計劃”愛心橋信息共20期,人數達400名。另外,我們還在中新社《視點》雜志搭建起了“用我們的雙手幫助我們的女童”的愛心橋,吸引了多方關注,得到了許多海內外仁人志士的熱心捐助。
二是結對幫扶。我們多方協調,通過“手拉手”活動,動員女企業家協會會員、女領導干部聯誼會會員與貧困女童結對,資助了上百位貧困女童的學雜費。同時,我們還組織女企業家赴港澳學習,帶去貧困女童求助信息,動員港澳女企業家參與“春蕾計劃”活動。江西旅港同鄉會積極響應,帶著華夏同胞的拳拳愛心,于2004年2月6日來到南昌看望貧困女童,捐資在新建縣、安義縣建立了兩個春蕾女童班,幫助了108名特困女童重返校園。女企業家們不僅資助貧困女童讀書,而且對她們開展實用技能培訓,為她們今后就業奠定了基礎。同時,我們積極奔走,動員華聯學校接受5名貧困女童免費上中學。十年來,通過多方努力,我們共幫助18名特困大學生圓了大學夢,幫助5名孤兒圓了中學夢,協調了4個私立學校免費接納了8個孤兒就讀。
三是募集資金。為了更好地募集資金,最大限度地利用社會資源,我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多方奔走,積極協調,2003年3月8日,與南昌市郵政局聯系,在全市范圍內發行了關愛婦女、關愛兒童明信片,募集資金25萬元,建立起了關愛婦女、關愛兒童基金,用以幫助貧困女童。2004年情人節,我們在婦聯助學網站上招募志愿者,義賣玫瑰花,籌款6163.21元,全部用于資助新建縣流湖鄉各村特困女童;利用“自然美”、“女人軒”沙龍活動,動員市民參與“春蕾計劃”活動,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募集資金。
第三,宣傳樹立典型,以典型示范,帶動社會各方面更加廣泛地參與“春蕾計劃”活動。
在“春蕾計劃”活動中,涌現了一大批無私奉獻資助貧困女童的先進個人和集體,他們的事跡可歌可泣,感人至深。我們通過報告會、座談會和新聞宣傳等多種形式,宣傳表彰了他們為“春蕾計劃”作出的貢獻,重點宣傳了羅淑蘭、鄧建國等人的事跡。
全國優秀企業家、江西省政協委員羅淑蘭女士從1998年開始,資助我市南昌縣等5個縣區的貧困女童。1998年,她捐資3萬元,資助南昌縣65名女童完成小學五年的學業;2001年7月,又捐資2萬元,幫助5個縣區的5名考上大學的貧困女生入學;同年9月,羅淑蘭夫婦頂烈日、冒酷暑,來到南昌縣走訪受助女童,一路播撒愛心,向65名貧困女童再次捐款36000元。羅淑蘭女士捐資助學十分慷慨,但自己生活卻十分儉樸,至今祖孫三代仍住兩室一廳的套房。為了宣傳羅淑蘭女士奉獻社會的精神,喚起人們對貧困女童的關注和愛心,我們廣泛宣傳了羅淑蘭女士的事跡,授予她“愛心媽媽”稱號,并推薦她在全省“愛心媽媽”報告會上作了精彩的演講。
2000年8月,廣東巨星影視公司董事長鄧建國在江西拍片期間,了解到我市“春蕾計劃”詳情后,慷慨解囊,捐資10萬元,用于資助40名特困女童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我們召開新聞會,對鄧建國先生的善舉進行了大力宣傳。省武警二支隊主動與我們聯系,為150名貧困女童提供資助,我們宣傳了他們新時代人民子弟兵的風彩。深圳江西企業家于建平、黃紹文、黃紹武總經理于今年春節出資2萬余元資助了50名城鄉貧困女童,并將長期幫扶這些兒童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我們采取新聞報道的形式,宣傳了他們扶貧濟困,為建設和諧社會作出貢獻的事跡。
在典型人物先進事跡的感召下,英雄城出現了“愛心熱潮滾滾來,春蕾之花處處開”的喜人態勢,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紛紛踴躍加入到“春蕾計劃”活動中來。在我們的多方努力和爭取下,2000年,募集“春蕾計劃”資金139,192元,共有618人奉獻了他們的愛心;2001年,募集“春蕾計劃”資金149,855元,共有610人給予貧困女童無私的關愛;2002年,募集“春蕾計劃”資金215,860元,有671人捐款;2003年,募集“春蕾計劃”資金230,930元,捐款人數達到853人;2004年,募集“春蕾計劃”資金175,000元,捐款人數達1004人。
我們十分高興地看到,“春蕾計劃”在我市尤如星星之火,正呈燎原之勢。
二、幾點體會:
我市的“春蕾計劃”活動之所以能夠星火燎原,蓬勃發展,大踏步前進,總結起來,我們主要以下幾點體會:
第一,各級黨政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是推動“春蕾計劃”活動蓬勃開展的前提。
我們在開展“春蕾計劃”活動的過程中,得到了全國婦聯、省婦聯、省婦兒工委辦公室領導的精心指導和幫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關注。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書記余欣榮親臨關愛婦女、關愛兒童郵資明信片發行儀式。市長李豆羅親自為明信片題詞,市委市政府領導雷武江、盧曉健積極帶頭參與“春蕾計劃”活動。從2000年開始,時任副市長的雷武江同志就開始扶持2名春蕾女童;在2002年愛心媽媽活動中,副市長盧曉健帶頭扶持了一名特困女童。領導的爭先帶頭,為“春蕾計劃”的實施注入了強大的動力。與此同時,新聞媒體積極而廣泛地配合,為“春蕾計劃”的實施增添了活力。正因為有了這種力量,才使我們的“春蕾計劃”始終生機盎然。
第二,幫群眾之所需,是“春蕾計劃”能夠蓬勃開展的關鍵。
在實施“春蕾計劃”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人民群眾最關心最關注的問題作為我們工作的重點,把救助貧困女童當作一項民心工程來抓,是“春蕾計劃”活動取得成功的關鍵。由于我市地域經濟發展不夠均衡,有些偏遠村落的經濟相對落后,加上男尊女卑的陳舊觀念和封建習俗,農村貧困女童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仍然比較困難。在城鎮,一些因下崗、失業處于低保線家庭、單親貧困家庭、貧困的殘疾人、純女戶家庭的子女讀書也非常困難。我們急群眾所急,幫群眾所需,積極動員各級婦聯收集特困失學女童的信息,經調查核實,建立信息庫,及時把資金募集和結對幫扶工作落實到位,把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作為重頭戲來抓。因而“春蕾計劃”能夠深入人心,得到社會的廣泛參與。
第三,緊密結合婦女兒童維權工作,是“春蕾計劃”深入開展的有力舉措。
在“春蕾計劃”施行過程中,我們堅持把“春蕾計劃”與婦女兒童維權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這是“春蕾計劃”活動取得成功的一項有力措施。“春蕾計劃”能否順利開展,并長期堅持下去,關系到能否實現我市婦女兒童發展“兩規劃”的目標。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農村婦女兒童的生存權、受教育權,老年人合法權益的維護顯得尤為突出。我們把“春蕾計劃”與維權工作相結合,同時與計劃生育工作和助殘助困緊密結合,發動社會力量來幫助那些單親家庭的貧困女童,幫助那些靠老人撫養的孤兒和殘疾家庭的貧困女童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既維護了婦女、兒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又促進了女童整體素質的提高,改善了婦女兒童生存發展的社會環境,促進了我市婦女兒童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四,發揮品牌效應,是推進“春蕾計劃”深入開展的重要環節。
十年來,我們與時俱進,不斷轉變觀念,樹立品牌意識,打好“愛心橋”、“愛心媽媽”、“春蕾學校”三張王牌。這是我市“春蕾計劃”活動取得成功的一大特色。
在各縣區鄉鎮婦聯的鼎力協作下,我們建立起了“春蕾計劃”信息網絡,建立了由學校、村委會、居委會推薦,各級婦聯審查把關的春蕾女童推薦機制,做到了公平、公正、公開,講求誠信,解決實際問題,使群眾非常滿意,使捐資者十分樂意。同時,我們富于創新意識,把“春蕾計劃”的內涵不斷拓展,領域不斷擴大,內容不斷更新,形式不斷豐富,從建立“愛心橋”到“愛心媽媽”活動,從“愛心媽媽”到“春蕾學校”,一步一個跨越,每一個跨越都意味著“春蕾計劃”的日趨完善,為推進我市女童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省婦聯的指導下,在市婦聯全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一如既往地支持下,我們必定會把“春蕾計劃”進一步做大、做強,為更多的貧困女童做好事、做實事,以飽滿的熱情、開拓創新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的作風,譜寫出我市“春蕾計劃”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