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建設工作會議經驗交流材料五
時間:2022-01-28 11:19:00
導語:全省建設工作會議經驗交流材料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因工傷亡事故的高發行業。邯鄲市是一個建筑業大市,擁有各類建筑業企業四百余家,從業人員二十萬人,全市建筑業總產值連續兩年超過一百三十億元。近幾年來,邯鄲市建筑業得到了突飛猛進地發展,建筑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穩步前進,在省建設廳、省安監總站的指導下,全市建設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努力實踐“依法治建”、創新監管方法、狠抓制度落實,在建筑安全生產監管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創建文明工地逐年增多,累計創出國家級文明工地3項、省級文明工地182項、市級文明工地433項;安全監督覆蓋率、現場安全達標率、意外傷害投保率和持證上崗率均達到百份之百;2001年實現全市全年全行業安全生產零事故;連續五次迎接國家大檢查均取得優異成績,受到了廣泛好評。
一、廣泛宣傳,打牢安全生產的思想基礎
建筑施工是一個高密集的勞動行業,勞動者的個人素質、思想意識,是抓好安全生產的關鍵。多年來,我們邯鄲市建設局始終把提高施工一線工人素質放在首位。一是每年都對施工企業經理、主管安全經理、項目經理、安全科(處)長、安監員、工程監理人員和重要崗位工人進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培訓,進一步增強建設領域各個層面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熟知程度,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從根本上打牢安全生產的基礎。先后舉辦安全知識培訓班85期,培訓38000余人次。二是利用“安全生產周”、“安全生產月”,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扎實有效的宣傳活動。每年都組織“安全咨詢”、“案例剖析”、“論文征集”、“萬人答卷”、“建筑安全知識競賽”等活動,特別使每項工程開工伊始,行業管理部門都要進行“漫畫巡展”,用血淋淋的事實教育工人,使安全生產防護措施深入人心,人人爭當安全員,時時事事講安全,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建筑工人的自我保護意識。三是積極倡導工地文化。督導企業認真搞好“三級教育”,在每個施工現場都懸掛“七牌兩圖”、安全標語和警示牌,做到警鐘長鳴,常抓不懈。四是自行編寫教材、拍攝電視片,提高安全的針對性和生動性。我們組織編寫了《建筑安全五百問》等六本安全知識教材;自己拍攝了《責任》等26部建筑安全電視教育片。通過以上這些方式方法,大力營造安全生產的濃厚氛圍,使全行業廣大員工安全意識大提高、安全知識大普及。
二、制度創新,健全安全生產的監管機制
一是健全“一把手”負責的安全生產領導機制。“工作好不好,關鍵在領導”,這是我們多年實踐經驗和體會。安全生產不僅需要人、財、物的投入,也需要精力和心血的投入,和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與強力支持密不可分。我們在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施工企業都建立了以“一把手”為首的安全生產工作領導小組,所有施工企業都建立健全了以“主要生產經營負責人”為首的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從組織上保證了建筑施工安全生產順利實施。二是建立了建筑安全生產“約束激勵”機制。2002年初,我市推廣實行了“工程項目部安全生產承諾制”和“項目經理安全業績考核制”,把每一項工程項目部安全生產業績都與相關項目經理掛鉤,作為該項目經理年終考核、評先評優和獎罰的依據,認真考核、整理歸檔,起到了強有力的約束與激勵作用。三是建立健全了“建筑安全110”。2001年初,我市建立了全市“建筑安全指揮中心”,把全市建設系統相關單位、相關負責人員的電話及有關情況“上墻、入機、進檔”,用現代化的通訊手段,保持聯系暢通,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市建筑安全監督管理網絡和指揮調度中樞。實現了全市建筑安全工作的政令暢通、信息靈通和快速反應。四是狠抓正反兩方面典型。多年來,我們在建筑安全工作中,非常注重狠抓典型,尤其是樹立正面典型,開展學習先進活動,年年都組織舉辦大型現場觀摩會,如在2001年在建筑安全工作中提出并開展“市區學華冶,縣區學永年”活動,2003年又提出“建筑安全學邯三”的號召,又一次起到了典型引路、樣板示范的作用,在全市掀起了一浪又一浪比、學、趕、幫、超的熱潮。同時,我們也毫不手軟地狠抓反面典型,對施工現場臟、亂、差和野蠻施工的工地召開反面現場會,給予報紙公示,媒體曝光,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五是實行新聞媒體“公示制度”,充分利用新聞媒體覆蓋面大,群眾監督性強的特點,我市把定期和不定期檢查發現的問題、建筑安全的正反典型或重大活動,通過新聞媒體公示,對安全生產工作形成了強大的助推力。
三、科技創新,筑起安全生產的堅固防線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市建設系統非常注重推廣使用新材料、新設備、新做法,連續兩年在全市組織舉辦了“建筑安全科技大集”,在觀摩施工現場安全防護和文明施工的同時,集中擺放大批檢驗合格、性能先進、科技含量高、符合安全生產標準的建筑機械、施工機具、電器產品和安全防護用品,現場展示一大批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先進工藝和新做法,足不出市就可以學到新技術,被建筑工人親切地稱為“建筑安全科技大集”,吸引了我市和外地(市)三萬余人前來參觀學習,推動建筑安全生產新材料、新設備、新做法迅速普及,全市安全生產科技創新一浪高過一浪,有力地提高了全市施工現場安全防護水平。邯鄲市建筑工人創造的無架眼腳手架連接法,就受到建設部檢查組的一致好評。
四、以人為本,開展全市建筑施工現場集中整治活動
為了進一步宣傳貫徹落實國務院頒布的“兩條例一決定”和有關工程建設的法律法規,今年初,我市開展了為期80天的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安全生產集中整治活動。對施工現場進行了“大清理”。一是清理我市施工現場正在使用的、國家明令淘汰的、超期服役的施工機具。二是清理在工地上使用的假冒偽劣防護用品。三是清理帶有事故隱患進行作業、無安全保障的施工機具。四是清理落后陳舊、無質量保障的施工工藝和淘汰的施工材料。五是清理對職工造成生命威脅的非生產性設施,從源頭上根治建筑安全生產事故,在提高廣大建設職工安全意識、安全知識和自我防護能力的基礎上,注重發揮每個建設者的作用,營造出人人講安全、人人管安全和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依法對建設各方主體安全行為“大落實”。國家、省、市頒布的法律法規,已經明確規定了建設、施工、監理、勘察、設計等主體的職能和安全生產責任,這次集中整治依法對不到位的主體行為責令整改,對違法違規行為予以必要的處罰。通過集中整治取得了六項成果。一是促進了安全生產,做到了文明施工。在這次集中共發現安全生產方面存在的問題和隱患676條,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154份,都得到了及時整改或消除。從施工現場清理不合格安全用品3200件(套)、淘汰塔吊16臺、小型施工機具76件、新制作合格鋼板式卷揚機棚211個、及時消除了16個重大安全隱患。有15個施工現場達到了省級文明工地的申報標準,有33個工地達到了市級文明工地的標推。中煤建安總公司拿出一千余萬元用于更新施工機械、改進生產條件,進一步促進了文明施工。二是優化了市場環境。把過去重在治理施工企業行為,轉變為對治理建設(開發)單位和工程監理行為并重上來。在這次集中整治活動中,過去被稱為“違規大戶”的建設單位主動糾正了違規違章行為,全市建設各方主體行為進一步規范。三是體現了以人為本,安全生產得到保障,竭盡全力減少傷亡事故,進一步改善了建設職工的安全生產和生活條件,同時也改善了建筑施工擾民的現狀;四是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的長效監管機制。為了避免過去檢查期間好一陣,檢查過后老一套的現象。在這次集中整治注重了長效機制建設,深入進行了“依法治建”的宣傳教育,使建設各方主體增強了知法、懂法、守法意識;下大力氣清除了施工現場假冒偽劣安全防護用品、淘汰了帶病作業的施工機具,對安全生產起到了長效作用,所有這些做法,都成為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五、依法治建,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監管的長效機制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筑法》、《國務院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河北省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的出臺有關建筑安全生產管理的法律法規日趨完善。一是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與規范性文件,今年初,我市出臺了《邯鄲市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行政處罰辦法》,使安全生產管理依據更加充分,更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二是依法行政,開展大規模的安全生產執法檢查。近幾年來,我們每年都圍繞搞好建筑安全工作組織開展大規模的執法檢查和專項檢查。2002年開展了針對施工現場“十大不良行為”的集中執法檢查活動,提出了“向違反安全生產行為開戰,對背離文明施工現象叫不”,依法簽發“停工指令書”22份,下發“隱患整改通知書”156份,依法罰款13萬元,取得了顯著成效。2003年對全市施工現場開展了大規模的集中整治活動,充分發揮邯鄲市建管辦閉合管理的獨特優勢,抽調質監、稽查、建管等職能部門人員聯合執法檢查,提出了“安全隱患大清除、安全科技大推廣、安全行為大落實”,做到了對施工現場安全生產文明施工中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和“頑固癥”,施一次猛藥,動一次手術、來一次根治,取得顯著效果。
雖然我們邯鄲市在建筑安全工作中有成績、有進步,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一是工作發展不平衡,個別縣、個別企業、個別項目,包括少部分人員,對安全生產重視不足、缺乏必要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的投入,處于后進狀態,存在不少安全事故隱患。二是沒有建立和形成激勵機制和長效機制,表現在抓得緊一點就好一點,抓得松一點就會很快出現反彈和滑坡。
今后,我們要對建筑安全工作在認識上進一步提高,重視程度上進一步增強,方式方法上進一步更新,工作力度上進一步加大,在上級的正確領導下,繼續履行“三個代表”的要求,繼續堅持以法治理、以人為本和務實創新,努力打造建筑安全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