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農民黨員先進性作用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時間:2022-02-25 10:07:00

導語:發揮農民黨員先進性作用促進農民增產增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揮農民黨員先進性作用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下,我縣農民黨員在帶領和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方面,較好地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他們自覺學習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學習市場經濟和農業實用技術等知識,善于接受新事物;能夠支持基層組織開展工作,參加黨內活動;能夠帶領農民致富,是引導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中堅和骨干力量。但是也有個別黨員不能很好發揮作用:有的思想觀念守舊,率先致富和當大戶、當典型的榜樣意識比較淡薄;有的在帶頭致富中不敢創、不敢冒、不敢為人先,處于等待、觀望、徘徊狀態;有的受年齡老化、文化素質低因素限制,缺少創業能力;有的受資金困擾,雖有致富的路子和項目,卻只能是“望梅止渴、望富興嘆”;也有的缺乏責任感,不關心群眾冷暖和黨的事業,形同普通百姓。

中央1號文件下發后,如何結合本地實際,如何充分發揮我縣農民黨員的先進性作用,引導和帶動廣大農民增收致富,我認為應該注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強化學習,更新觀念,增強農村黨員帶頭致富的意識和本領。農村黨員能否在經濟建設中充分發揮模范作用,取決于其責任意識強弱和能力素質高低。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抓好“兩個教育”:一是突出主題教育,培養農村黨員帶頭致富的新境界。要積極組織農村黨員開展以“第一要務”、實踐“三個代表”、爭當“致富模范”為主題集中教育,教育和引導農村廣大黨員增強先進性意識,明確先進性標準,實踐先進性要求,爭做帶領農民增產增收先鋒模范。二是抓好技能培訓,提高農村黨員致富本領。采取政策傳達、技能培訓、考察學習、現場模擬講授及電化教育等方式方法,搞好農村黨員對社會發展形勢認識、農業實用新技術、市場營銷以及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培訓,努力把他們培養成為“致富帶頭人”、農村“經濟能人”和現代“農民新人”。

二、科學定位,選準項目,加快農村黨員帶頭致富的步伐。出路來自思路,項目決定收入。選準優勢項目是加快農民黨員致富步伐的關鍵。在堅持農民黨員自選種植、養殖、加工項目的基礎上,基層黨組織要幫助搞好項目論證和把關。在種植業項目上,要搞好結構調整,做好特色、綠色、優質文章,用特色抓住人們的消費心理,用品牌、規模來提高效益;在養殖業項目上,要因地制宜,選擇西門塔爾牛、夏洛來牛、小尾寒羊、德克肉羊、東北綿羊、迪卡豬等致富項目;在加工業項目上,要堅持近資源、近市場,便利民、高效益的原則,搞好特色農產品、優質畜產品等的初加工、精包裝或是延長產業鏈條進行深加工;在市場營銷項目上,要廣拓信息,為村地農產品、畜產品等尋找銷路,力求最佳銷售價格。不論選定什么項目,都要努力確保當地農民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產生“一戶帶四鄰,四鄰帶一屯,一屯帶一村,一村帶一鄉”的致富效應。同時,要著眼于“入世”新形勢的需要,積極組建農村黨員經濟協會,對農戶生產經營,進行統一技術指導、統一質量把關、統一組織銷售,提升農、畜產品的品位,求得規模效益。我縣肖家鄉農民黨員烤煙合作社就是成功的典范,為農民增產增收作出了榜樣。

三、加大投入,重點幫扶,為農村黨員帶頭致富創造條件。俗話說:巧婦難做無米之炊。無論是在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的黨員中,還是在搞加工、經商的黨員中,缺少啟動資金的現象比較普遍,在貧困黨員中體現得尤為突出。為此可采取三種措施:一是政府“扶一把”。就是基層黨組織與農村信用社協調信貸資金,扶助貧困黨員解決致富項目啟動資金;二是干部“幫一把”。就是采取縣、鄉、村三級黨員領導干部解囊,有償無息借款資貧困黨員發展致富項目;三是能手“拉一把”。就是積極鼓勵先富起來的農村黨員在資金、技術和信息等方面對貧困黨員發展的項目進行幫扶。通過多種渠道,幫助貧困黨員解決受資金困擾,有好的發展思路,看好了發展項目,無力帶頭致富的問題。

四、堅持標準,雙向培養,保證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得以發揮。千中心、萬中心,經濟建設是中心。當前,農村黨建工作以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為中心。對此,在培養和發展黨員方面,堅持標準、質量,走“雙向培養”的路子。首先,要把那些在調整農業結構、拓寬農村內部就業空間、拓寬農村就業轉移渠道、發展特色經濟、延長產業鏈條等方面致富發家的優秀人才培養成為中共黨員;其次,要加強教育、引導,努力把這些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把帶頭致富的優秀黨員培養成為村支部書記。再次,要選準一批機關干部到基層掛職,選派一批村支部書記到經濟發達地區學習,選拔一批黨員致富帶頭人任村組干部。通過這些措施,來夯實黨建工作基礎,為基層組織提供人力保障,加快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五、嚴明紀律,強化活動,加強對農村黨員隊伍的建設和管理。無規矩不成方圓。針對新形勢下農村黨員分散、流動性大、難于管理的實際,要采取靈活措施加強管理:一是成立“流動式”黨小組。負責對外出務工的流動農民黨員的教育和管理,確保黨員及其他外出務工農民遵紀守法、憑本事掙錢以及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使黨員在外出務工群體中成為人們的“主心骨”。二是建立“叩門式”黨小組。負責對60歲以上的老齡黨員、體弱多病黨員進行教育和管理,傾聽他們好的建議,把他們培養成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的“智囊團”。三是加強青壯年黨員教育和管理。結合有職位黨員和無職位黨員的實際特點,把他們培養成為種植大戶、養殖大戶、加工大戶。使他們成為帶領農民增產增收的“領頭雁”。同時,要把好“入口”關,嚴格執行“兩票制”和“公示制”,把那些文化程度高、年輕優秀的農村人才和致富能手吸收到黨員隊伍中來;疏通“出口”,對那些不按時交納黨費、不參加組織生活、不發揮帶頭作用不合格黨員要進行教育、處理,保持農村黨員隊伍純潔性、先進性、代表性。

六、完善制度,營造氛圍,優化農村黨員發揮先進性作用的外部環境。重點是完善三個機制:一是建立黨員權利保障機制。維護農村黨員權利,履行黨員義務;二是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對那些帶領群眾致富貢獻較大的黨員,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或組織他們外出學習考察,增強其榮譽感,擴大社會影響力,營造人人爭當優秀黨員的良好氛圍;三是建立幫扶機制。解決貧困黨員、老黨員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為貧困黨員脫貧致富設立扶貧基金,為老黨員設立補助基金,體現黨的關懷和溫暖,激勵他們為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