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黨委如何提高執政能力
時間:2022-02-25 11:47:00
導語:鄉鎮黨委如何提高執政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黨委是發展農村經濟、維護社會穩定的直接指揮者,是黨與群眾、政策與實踐之間最重要的“焊接點”?;鶎狱h組織“貌似平常”,但“五臟俱全”,各種矛盾和問題一應俱全,其工作的內涵是意義非凡,其領導能力的高低,執政能力的大小,不僅直接影響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與質量,而且鄉鎮黨委面對廣大群眾,與群眾關系最經常、最直接,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黨的形象,關系到黨的聲譽。。
隨著形勢的發展,對鄉鎮黨委的要求越來越高,鄉鎮黨委的工作越來越重。但鄉鎮黨委在執政能力上還達不到黨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突出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執政意識淡薄,執政的使命感、危機感不強;二是政治意識淡化;三是思想觀念滯后,還沒有完全擺脫計劃經濟的束縛,市場經濟的意識不強,缺乏帶領群眾闖市場的能力和本領;四是部分干部執政作風散漫,務實精神、艱苦奮斗精神弱化,同群眾距離越來越遠,得到群眾參與、理解與支持的越來越少。這些現象是都與基層組織執政地位不相符,與我們黨對基層組織的要求不相符,與群眾的本質要求也是不相符。
鄉鎮黨委要樹立自身形象,提高執政能力,更好地做好農村工作,鄉鎮黨委應在幾個增強上下功夫:
一、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增強發展經濟的能力
發展是硬道理。發展社會生產力,把經濟搞上去,是我們黨的根本任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鄉鎮黨委要履行好“執政”的角色,就必須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鄉鎮黨委的執政能力最應該體現在把經濟搞上去,把發展促上去,學會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求發展,努力做駕馭市場經濟的行家里手。當前的農村工作內容十分繁雜,但最為突出的就是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問題。因此,基層干部要始終立足實際,解放思想,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一是要認真調查研究分析,要找準優勢、準確定位,切實找到一條真正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在如何發展的問題上,絕不能盲目“從上”,不能盲目趕“時尚”。能不能研究制定出一條自身發展的特效良方,其實就是衡量其有沒有良好執政能力的首要標準。二是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通過大力招商引資,以現代的觀念謀求農業跨越式發展。三是要結合各自實際,綜合考慮本地資源配置和科學規劃,統籌城鄉發展,破解農民增收的難題,尤其是要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二、把穩定作為“第一責任”,增強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
隨著改革深入,利益關系的調整,基層民主的推進,各種社會矛盾將會日益突出,加之基層本來就是矛盾的“沉淀池”,對各種復雜局面的有效控制是基層干部面臨的新考驗。鄉鎮黨委要義無反顧地擔起“穩定”的職責,著力解決目前存在的群眾有苦無處訴、有難無處解、有事無處辦的問題,構建民情網絡,健全民情定期分析制度,落實解民情、化糾紛的責任,完善上下聯動解決問題的機制,嚴格責任追究制度,形成逐級負責、逐級解決、上下聯動、密切協作的工作格局,進一步健全農村基層為民服務機制和矛盾化解機制,確保群眾反映的問題和矛盾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進一步理順群眾情緒,化解群眾矛盾,解決群眾難題,鞏固黨在基層的群眾基礎。
三、把依法辦事作為“第一素質”,增強依法執政的能力
新形勢下的農村、農民工作要治理有效,根本的方法有兩條:一靠民主,二靠法制。在當前農村各種利益關系進行廣泛調整、農民群眾思想觀念發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鄉鎮黨委必須學會運用民主的辦法處理同農民的關系。能不能做到依法辦事、依法執政,是對鄉鎮黨委和干部在新時期能不能做到與時俱進的一種嚴峻的考驗。農民最講實際、最尊重事實,要他們做什么,不允許做什么,一定要以理服人,即便是辦實事、好事,也要擺事實,講道理,循循善誘,充分尊重他們的意愿,這樣才能使所做的工作、所講的道理得到農民理解和認同。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群眾的法制意識越來越強,有了問題,不找政府找“條文”,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這說明領導新形勢下的農村工作靠權力、靠人治已經不行了,必須依法處理、依法管理。努力改變“以人管人,以權管事”的不良機制。在這方面,有三個關系要處理好:一要正確處理黨的政策和法律的關系。黨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要克服用黨的政策取代法律的問題。二要正確處理權與法的關系,決不能把權力凌駕于法律之上,以權代法、以權短法。三要正確處理上下級關系,上級不能對下級頤指氣使,尤其不能讓下級辦違法亂紀的事情;下級也不能無原則地服從。這三個方面的關系處理好了,就能做到依法治鄉治鎮。
四、把勤政為民作為“第一要求”,增強為民服務的能力
領導就是服務。鄉鎮黨委處于農村工作的第一線,職能上不同于縣以上黨委,對農民的領導主要是宏觀上、政策上的領導,而是黨的富民政策的直接實踐者、落實者,是發展農村經濟,帶領群眾奔小康的前沿指揮部。特別是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已逐步趨向社會化、專業化、規?;?,而一家一戶生產的分散性、盲目性、脆弱性暴露的越來越明顯,他們迫切需要鄉鎮黨委、政府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各方面的服務,做他們發家致富的“領路人”、“保護神”。這就迫切要求鄉鎮黨委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圍繞實現小康目標、誠心誠意搞好服務上來。另外,鄉鎮這一級直接面對農村、面對千家萬戶,對民情、村情、社情最熟悉,自身又有為農民提供技術、人才、資金、銷售等服務的條件和主動權,比縣一級更直接、便利,比村一級路子廣、能力強。因此,必須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為群眾盡實心、干實事、謀實利。只有這樣才能牢牢把握黨對農村和農民的領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