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的精神狀態實現新的目標
時間:2022-06-26 06:20:00
導語:以新的精神狀態實現新的目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們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始終保持對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念;一定要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牢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努力;一定要刻苦學習、埋頭苦干,不斷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業績;一定要加強團結、顧全大局,自覺維護全黨的團結統一,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鞏固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促進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大團結,為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取得新的更大勝利提供強大力量。”“四個一定要”是當代共產黨人精神狀態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強大精神動力。
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
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精神動力。共產黨人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以國家安危和民族復興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表明了我們黨勇擔歷史重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是我們黨清醒認識國際國內形勢,準確把握發展機遇,有效應對風險的需要。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快速發展,新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加。從國內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既給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巨大動力,也帶來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新任務;科學分析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文化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既不妄自菲薄,又不脫離實際、急于求成,而是要充分估計和正確應對各種困難和風險,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航船乘風破浪、勝利前進。
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是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實現黨的執政使命、完成黨的歷史任務的迫切需要。改革開放既給黨注入了巨大活力,也使我們黨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新考驗;黨員隊伍的壯大,新黨員數量的大量增加,既給黨增添了新鮮血液,也使黨的建設任務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通過先進性教育,黨的執政能力不斷增強,但也還存在著一些基層黨組織渙散,少數黨員干部作風不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比較突出,奢侈浪費、消極腐敗現象仍然存在。這些問題既需要高度重視,又需要以改革的思路加以解決。黨要站在時代的前列帶領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就必須保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的精神狀態。只有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才能使我們黨成為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黨,才能使各級領導班子、領導干部的思想理論水平、依法執政能力、解決復雜矛盾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才能使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得到解決,才能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和諧、人民幸福。
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廣大黨員和干部要始終保持對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念,成為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模范,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科學發展觀的忠實執行者、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實踐者、社會和諧的積極促進者;要以寬廣眼界觀察世界,以科學思維審視世界,積極適應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抓住機遇,把握機遇,用好機遇;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要從黨和人民事業興衰成敗的高度,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出發,把居安思危、憂患意識貫穿到黨性鍛煉和作風養成當中,常懷憂患之思,常懷自警之心,建設一支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堅定、作風上務實的黨員干部隊伍。
戒驕戒躁艱苦奮斗
戒驕戒躁、艱苦奮斗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是靠艱苦奮斗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斗發展壯大、成就偉業的。沒有艱苦奮斗,就沒有我們黨今天的局面。”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反復證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如果沒有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的精神狀態,是難以興旺發達的。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我們更需要戒驕戒躁、艱苦奮斗,這是凝聚全黨、激勵人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戒驕戒躁、艱苦奮斗是對黨員干部的政治品格、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風提出的新要求。黨要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必須保持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的精神狀態。只有戒驕戒躁、艱苦奮斗,才能勝不驕敗不餒,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始終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才能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增強抵御腐朽思想侵蝕的能力。
保持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精神狀態,基礎在黨員,重點在干部。廣大黨員干部要解決好“精神”問題,做到不畏艱難、百折不撓,昂揚向上、勇往直前,自強不息、開拓進取,兢兢業業、無私奉獻,勇于拼搏、善于創新。要解決好“宗旨”問題,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斷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不斷強化黨的執政基礎。要解決好“本色”問題,做到不為名所累、不為權所誘、不為色所惑、不為利所蝕,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心為公、無私奉獻,艱苦創業、勤儉建國。要解決好“干勁”問題,做到有共產主義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社會主義價值追求,恪盡職守、愛崗敬業,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用燃燒的革命激情,譜寫人民幸福的篇章。
刻苦學習埋頭苦干
刻苦學習、埋頭苦干是形勢發展的需要。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推動著產業革命和文化生產傳播方式的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開創性事業,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我們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必須在實踐中掌握新知識、積累新經驗、增長新本領,不斷提高領導能力和水平。
保持刻苦學習、埋頭苦干的精神狀態,要緊密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改造,全面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科學發展觀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著力培養理論思維和戰略思維的能力,不斷增強工作的主動性,減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體現實效性。要開闊視野,樹立世界眼光,努力學習對外政策和國際關系方面的相關知識,及時掌握現代科技知識,敏銳把握現代科技對人們生產方式、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的深刻影響,不斷提高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能力,不斷提高信息化條件下做好工作的本領。要把學習、調研和決策結合起來,把向實踐學習與向群眾學習結合起來,把深入改革開放最前沿、經濟建設第一線與認真總結人民群眾在實踐中創造的豐富經驗結合起來,圍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做到學習一個專題,調研一個課題,形成一個決策,推動一項工作。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把精力放在創新發展上,把工夫下在狠抓落實上,一步一個腳印地把我們的事業推向前進,使各項工作真正經得起實踐的檢驗,經得起群眾的檢驗,經得起歷史的檢驗。要真正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精力投到落實中,用心想事、用心謀事、用心干事,以實干興國、實干富民。
加強團結顧全大局
團結是力量,是黨的生命。當前,全黨全國人民正在為黨的十七大確定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而努力奮斗,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不斷變化,面對各種復雜的情況和問題,我們要適應這些新變化,要正確應對解決這些新情況新問題,單憑個人的智慧和才能是很不夠的,必須依靠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奮發圖強;必須充分發揮全黨全國人民的聰明才智,群策群力,這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克服一切困難的保障所在。大局就是全局,就是事關人民和國家根本利益、整體利益、長遠利益的工作全局。加強團結是顧全大局的題中應有之義。一方面,團結是顧全大局的保證。顧全大局就一定要珍視團結,只有依靠全黨的團結、全國人民的團結,大局才可能得到維護、實現和發展。另一方面,顧全大局是團結的基礎。團結是建立在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整體利益和長期利益基礎上的團結。加強團結,顧全大局,不僅是做好全局工作的需要,也是最終實現局部利益的需要;不僅是各級領導干部應有的工作作風,也體現了各級領導干部的精神風貌。
保持加強團結,顧全大局的精神狀態,要自覺維護全黨的團結統一,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堅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黨內的高度團結是確保黨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基礎。要增強黨紀觀念,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國家法律法規;組織紀律、黨紀國法是維護黨的團結、國家的團結、人民的團結的根本保障。要堅持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服從中央的原則;只有維護黨的權威、黨中央的權威,才能保證政令暢通、令行禁止。要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堅持個人、局部利益服從黨和國家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要加強統一戰線建設,正確處理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關系,妥善處理新時期遇到的各種人民內部矛盾,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