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安全交流材料

時間:2022-09-24 02:09:00

導語:電力安全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力安全交流材料

**供電局是**省電力公司直屬的國有大型一類供電企業,負責**市9區4縣的中低壓電網規劃、建設、運行、維護、改造以及供電營業工作。成立于1958年,現有職工2414人,農電員工2500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984人,生產行政部門16個,黨群部門6個,基層供電分局、工區11個。截止2002年年底,全局擁有35千伏變電站26座,總容量3198萬千伏安。開閉所75座,容量63萬千伏安。輸配電線路439條,6307千米。供電營業區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供電人口697萬。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建設,**供電局各項工作得到長足發展,尤其是在改革開放發展速度最快的近13年,**供電局在深化改革、優質服務、城農網改造和現代化建設方面取得了優異成績,先后榮獲原電力部“安全文明生產雙達標企業”、國家電力公司“一流供電企業”、“雙文明單位”、“城網改造先進集體”、“電力市場整頓和優質服務年活動先進集體”、**省電力公司“電力市場營銷工作先進單位”、“規范化黨支部建設達標單位”、“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和“雙文明”等數十項榮譽稱號。

深化改革,加快發展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供電局從企業實際出發,不斷深化人事、多經、物業等制度改革,加快由計劃經濟管理模式向市場經濟管理模式的轉變。2000年新一屆領導班子成立后,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發揚敢為人先的拼搏精神,確立了“一年打基礎,兩年上臺階,三年大發展”的工作目標。針對供電體制分離后企業主要任務發生重大變化的實際,從深化建章立制入手,先后建立和規范工作標準、技術標準2046條,創造性地開展“三小”制度(小流程、小制度、小標準)建設,規范企業管理的每一個工作流程和環節,夯實了企業規范化管理的基礎,理順了管理秩序。

按照公司化、多元化發展思路,不斷調整多經產業結構和管理模式,擴大多經企業獨立自主經營權,積極培育多經企業在非電領域的市場競爭力,理順主業與多經的產權關系。成功組建了**亮麗科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和物業公司,把主業承擔的社會職能予以剝離。2002年在多經企業內部創新實施主要經營者工資年薪制、財務主管委派制、客戶工程跟蹤制和物資供應統一采購制,不斷深化細化多經管理,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2002年多經收入38億元,較1989年增長了16倍,實現利潤2030萬元,比1989年翻了5番。

實行全員動態管理機制,每年定期對全局中層、一般管理干部和生產服務人員進行量化考核,實行末位淘汰,先后有2名中層干部、15名管理人員被末位淘汰,52名生產服務人員下崗或待崗,初步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的動態管理機制。改革班組管理模式,推行班組甲、乙、丙三級考評管理,把班組管理質量與職工獎金直接掛鉤,極大地調動了生產一線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了班組管理,激發了企業活力。2002年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179744元/人年,較1989年增長了64倍。

強化管理,提高效益

以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為根本目的,積極開展創一流、安全、質量管理體系貫標等一系列工作,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2000年提出“建設指標過硬、特色鮮明、亮點突出,在全國有影響力的一流供電企業”目標后,全局上下緊緊圍繞建設一流的安全、一流的電網、一流的管理、一流的隊伍、一流的效益、一流的服務,扎扎實實、卓有成效地開展創建工作。繼2001年以最高分通過**小電力公司驗收后,2002年4月份又以突出的成績通過國電西北公司檢查驗收,被國電公司正式批準命名。企業管理無止境,實現國電公司一流供電企業目標后,局領導班子自我加壓,全面啟動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OHSAS18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貫標工作,經過一年的扎實工作,2002年年底順利通過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的審核認證,進一步提升了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售電量由1989年的3935億千瓦時增長到2002年的8792億千瓦時,翻了一番。銷售收入由1989年437億元增長到2002年3025億元,增長59倍。固定資產由1989年442億元增長到2002年2108億元,增長377倍。

狠抓安全,夯實基礎

堅持安全工作的基礎地位不動搖,強調“安全工作重在管理”的思想,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積極開展安全管理創新,用管理保安全。截止2002年12月31日順利實現安全生產567天,創造**供電局有史以來最高記錄。主要做法:一是堅決落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尤其是落實各級黨政一把手的安全責任,在工作負責人層面層層分解安全壓力,強調工作負責人是現場的第一安全責任人和現場工作的總指揮。二是適時局長安全生產指令,明確各階段安全工作要求。針對不同階段安全工作特點,及時局長安全生產指令,明確各級領導在安全管理中的到位標準。規定哪個單位發生人身死亡事故,黨政一把手就地免職,現場工作負責人解除勞動合同。三是堅持工程可視、可控、再控原則。加強設備運行維護和生產現場全過程安全管理,在**省電力公司系統率先執行開工審批單制度,首創電氣施工工作票制度。強調各項工作必須控制在各級領導的視線范圍之內,各基層單位黨政領導必須掌握當日工作,行政負責人、生產副職、生產、安監科長要現場帶班,確保每一項工作自始至終做到可視、可控和再控。四是根據安全管理需要,分階段提出針對性和實用性強的方針、目標。如“全力以赴抓安全,大張旗鼓反違章”、安全工作必須堅持“天天從零開始、天天保持高度警惕、天天保持清醒頭腦”等方針目標,言簡意賅,對統一干部職工思想、提高全員安全意識具有非常好的教育促進作用,促進了職工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轉變”。

優質服務,碩果累累

始終把提高優質服務水平作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行動體現,在服務內容、服務形式、服務手段上不斷創新。2001年作為西部地區的唯一代表,在國電公司“電力市場整頓和優質服務年”活動經驗交流現場會上作了經驗交流發言。中央電視臺以“供電部門為抗旱保豐收保駕護航”、“開展優質服務,農民用上放心電”為題,對**供電局優質服務工作連續進行了報道。2002年在**市行風問卷調查中,廣大企事業單位和市民對供電服務滿意率達97%以上,在**市行風評比中名列前茅。創新服務手段,開通**電力網站。在全國首家實行網上報裝和異地報裝,截至2002年底共有17萬人次訪問網站,網上成功報裝359戶。“95598”24小時電力服務熱線成為全方位、多功能的客戶服務綠色通道。2002年開發完善了客戶服務綜合查詢系統,實現了**城區各營業網點間的業務聯網和數據共享,進一步提高了服務效率。創新服務機制,構建高效通暢的客戶服務體系。嚴格執行首問負責制和客戶代表制,在全國首創客戶連心卡,建立定點聯系和定期回訪客戶制度,窗口班組實施每日值班長制度,實現了“一口對外”和“內轉外不轉”。兩個供電營業所被國電公司授予規范化示范窗口,40個供電營業所達到省公司級示范窗口標準。推進科技創新,構建客戶服務技術支持系統。在原有GIS地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建成GPS緊修車輛衛星定位調度管理系統,實現了搶修車輛調度、定位監控及服務信息實時傳遞等功能,提高了客戶服務的快速反應能力。創新監督機制,構建內外結合的服務保證體系。對內持續不斷地開展明查暗訪,2002年對在服務方面存在問題的10人進行了下崗、解聘、撤職和經濟處罰。對外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定期召開行風監督員會議,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不斷改進服務手段,真正做到“讓政府放心,讓人民滿意”。

面對電費回收難度大,矛盾多,情況復雜的突出問題,激勵職工發揚“面對困難,勇往直前,敢打敢拼,永不言敗”的拼搏精神,2000年實現當年電費首次結零的歷史性突破后,至今保持電費回收100%。

實施城農網改造,優化電網結構,供電能力大幅提高

經濟要發展,電力要先行。**供電局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城農網建設與改造的難得歷史機遇,大力開展城農網建設與改造工程,努力改善網架結構,增強電網供電能力。截至2002年底,城網改造累計完成投資102億元,**市一環內低壓電網全部改造完畢,二環內配網線路實現了全絕緣化和手拉手環形供電,三環內老舊線路基本改造完畢,消滅了不具備互供能力的大負荷線路,基本消除了電網過負荷、卡脖子問題,電網科技含量、安全運行水平和供電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地區售電量由改造前1999年6557億千瓦時增長到2002年8795億千瓦時。城區高壓故障由改造前的日平均23-25次減少到目前的1-2次。電網供電可靠率由1999年9977%提高到了2002年9999%。在2002年8月份,**電網最大負荷突破歷史最高記錄,達到1996萬千瓦的情況下,無一條城網線路因過負荷跳閘,保證了工農業生產和城鄉居民正常用電,維護了社會穩定。農網改造累計完成投資66億元,新建、改造35千伏變電站10座、35千伏線路79千米,10千伏線路1088千米,戶表改造48萬戶。使農網供電可靠性、電能質量明顯提高,經濟效益出現了新的增長點。全局農村低壓線損率由改造前平均20%以上下降到10%左右,僅在降損方面每年可減少農民負擔約600萬元。

加強科技創新,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

綜合信息管理系統、用電營業無筆化系統、負荷管理系統、配電自動化系統一期工程均以高分通過**省電力公司驗收。城農網改造中實施的10千伏八回同桿架、低壓集束導線應用試點等項目,以國內領先水平通過**小電力公司驗收。用電營業工作全部實現了無筆化作業。負荷管理系統經升級改造后,具備了電費催收、電量遠抄、負荷預測、電壓監測統計等功能。為解決登桿抄表帶來的安全隱患,積極技術創新,在全國首家利用超短波無線傳輸技術,在1300臺計量裝置上實現了50米以外遠距離抄表,遠程無線抄表系統通過**小電力公司驗收。綜合信息管理系統覆蓋全局生產、經營、行政后勤等各個方面,局機關和部分基層單位實現了業務處理無紙化辦公。配網調度自動化系統開發并投入運行了故障自動判斷、隔離,健全區域自動優化、恢復供電,正常運行時通過網絡優化提高負荷率、降低損耗,地理信息、電網實時信息和GPS系統三重疊加等功能,經國電公司專家鑒定,科技含量、實用化程度居全國領先水平。依靠網絡技術將調度自動化系統、負荷管理系統和MIS系統等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信息管理集成化,提高了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2001年全局7個科技項目獲**省電力公司科技進步獎,兩項現代化管理成果、三項QC成果、一個質量信得過班組獲**省電力公司獎勵,QC成果“降低電力線路故障率”獲國電公司優秀獎,獲獎等級、總數居**省電力公司供電企業之首,被評為科技工作先進單位。

**供電局黨政工領導班子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黨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提出的“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要求,確立了建學習型單位、創國際一流供電企業的發展目標。正如**供電局朱悅周局長所說的:很多事情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觀念陳舊,思想保守必將一事無成。干工作要立足于敢于挑戰,敢于拼搏,敢為人先,只要咬定目標不放松,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供電局將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在黨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發揚“爭第一,求最好,堅韌不撥、百折不撓”和“團結、務實、奉獻”兩種精神,轉變觀念,深化改革,強化管理,不斷加快企業改革與發展,全面提升企業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締造**供電事業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