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庫治理交流材料
時間:2022-10-13 09:51:00
導語:小金庫治理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90年代以來,中央國務院三令五申要清理檢查“小金庫”,各級黨委政府采取了標本兼治的辦法,治理“小金庫”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一些地方、部分單位仍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小金庫象韭菜割了又發。打開這些大大小小的“小金庫”往里看,你會發現,它是藏污納垢的地方,它是滋生腐敗的財源。分析小金庫的特點,你不僅會了解“小金庫”屢禁不絕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能找到查處小金庫的對策。
所謂小金庫,那是相對于大金庫而言,不是以金額多少而區分大小,而是以明與暗而定的。明明白白放在機關帳上、納入預算管理、置于財政部門監督之下的為大金庫,合法;而暗中違反國家財經法規及其他有關規定,侵占、截留國家和單位收入,未列入本單位財務會計部門帳內或未納入預算管理,私存私放各項資金,均屬“小金庫”或“帳外帳”,那就違規違紀了,必須堅決治理。
“小金庫”不合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資金來源不合法。小金庫的資金來源是多渠道的,主要是侵占、截留國家或單位收入,如各項服務和勞務收入,資產經營收入,處理報廢固定財產變價收入,各種集資、攤派、贊助、捐贈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各項罰沒收入,各類協會、學會會費收入,以各種名義套取的資金,各種形式的回扣、傭金,將資金轉到本單位財務會計部門帳外的虛列支出,轉移財政資金等等收入。小金庫不小,其金額小到幾百,多到上千萬,如市紀委查出某縣交警大隊的小金庫七八個,加上帳外帳資金高達1380多萬元。其主要來源就是罰沒收入、保險回扣等。
二是存放方式不合法。小金庫存放管理的方式五花八門。存放十分隱蔽,有的設在機關辦公室,有的設在相關業務部門或基層單位,有的則以個人名義存在銀行,有的則以現金形式存放,有的設立“帳外帳”。如某市直單位將700多萬元收入不上交財政,而是放在辦公室保管,存入銀行,獲取利息外的手續費,一次次逃避了市財政的檢查。管理也是暗箱操作,一般都由個別領導和主要操辦者組成的“小集體”掌握。
三是亂支濫用不合法。一是用于干部職工發福利,發獎金、節日補助、津貼、勞務酬金、加班費、旅游費、考察費、辦商業保險等等,二是給上級部門或領導送禮行賄,三是為領導報銷個人費用,四是為領導購買住房或豪華轎車……總之,將不好開支的費用都往小金庫塞,化大公為小公,甚至化公為私。
近幾年,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小金庫,往往帶出許多腐敗問題、不正之風和違法違紀案件,如利用三亂撈錢、截留轉移預算內、預算外收入,用假工程、假項目、假貸款、假開支等假票據虛列開支套取現金,亂發錢物,私分公款,侵占公款公物,挪用公款,貪污公款,行賄受賄等,可見小金庫是腐敗行為的產物,反過來,又是滋生腐敗的財源。紀檢監察、財政、審計等部門要把清除小金庫作為源頭治腐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反復抓、抓反復,堅決切斷腐敗的財源,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
- 上一篇:專題研討班講話
- 下一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