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核心交流
時間:2022-12-01 08:59:00
導語:愛國主義核心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須抓住這一核心,深化愛國主義教育。
幾千年來,尤其是近代以來,我們國家之所以能飽經滄桑而不倒,歷經磨難而不亡,一個根本原因就在于,中華民族具有源遠流長、歷久彌新的民族精神。這一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愛國主義以其特有的凝聚力、感召力,在歷史上曾經最大限度地動員起各種社會力量,為祖國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作出積極的貢獻,成為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生生不息的強大精神支柱。同時,中華民族精神又以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為主要內容。對于中華民族來說,團結統一是立身之本,是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愛好和平是固有天性,向來主張以和為貴和與鄰為善為伴、各國平等友好;勤勞勇敢是優秀品格,是創造中華文明、建設和保衛祖國的直接動力;自強不息是崇高追求,展現出為興國強國而銳意進取、不懈奮斗的精神風貌。這四個方面,都是愛國主義這一核心的延伸,是愛國主義的鮮明體現。
培育民族精神離不開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是與國俱存又與時俱進的。同志曾深刻地指出:“世界上任何國家任何制度下,都很重視對人民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在我們這樣人口眾多的社會主義國家里,更應如此。”當今時代,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給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有利條件。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在增加,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世界還很不安寧。在這樣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我們要緊緊抓住新世紀頭20年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亟需人們加深愛國情,樹牢報國志。教育,德育居首;德育,愛國為先。用深化愛國主義教育來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當務之急,也是百年大計;是理所當然,也是勢所必然。
深化愛國主義教育,重點要做到“三個加強”:一是加強國家主權意識教育。國家主權極端重要,經濟全球化并未使國家主權過時。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們更要加強國家主權意識教育,捍衛國家主權。二是加強國家安全意識教育。要教育人們銘記近代中國有國無防、落后挨打的教訓,樹立新安全觀,貫徹《國家安全法》、《國防法》和《國防教育法》,搞好“全民國防教育日”等活動;要教育人們愛崗敬業,用具體行動來提升綜合國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要教育人們加強民族團結,確保國家的穩定和安全。三是加強國民素質教育。國民素質是第一國力,國際競爭說到底是國民素質的競爭。到本世紀中葉,我國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強國必先強人,即增強國民素質。要通過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國民素質,使中華民族精神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復興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