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監督辦公室經驗交流

時間:2022-05-14 05:16:00

導語:財政監督辦公室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監督辦公室經驗交流

財政監督是國家為了保證財政分配、調控活動的正常進行和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對公共部門的公共財務收支活動進行的檢查、督促、矯正和反映。其重要地位隨著公共體制的建立越來越突出的表現出來。財政監督的內容和形式是隨著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經濟體制決定了財政監督有不同的內容和形式。從計劃經濟體制到市場經濟體制,財政的分配職能和管理不斷強化,在宏觀調控和整頓市場經濟秩序中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與此相適應,財政監督圍繞服務財政改革和財政管理這個中心,領域也在不斷拓展,內容不斷豐富,形式不斷改變。近年來,國家實施了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大大增加了對地方的轉移支付資金,加上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改革、稅收制度改革,這些都對財政監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式下如何創新財政監督工作思路?

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開拓財政監督新領域。要堅持與時俱進,創新財政監督思路,樹立新的財政理念,進一步完善財政監督體系,強化監督管理,形成對財政資金運行全方位和全過程的監督。以前的財政監督檢查工作,往往重事后檢查,輕事前審核、事中監控,重突出檢查,輕日常監督,財政資金重分輕管,多頭監督和重復監督現象嚴重,財政部門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備等等,這在某種程度上比較嚴重的影響了公共財政體系的構建和財政資金的運行質量。為此,我們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轉變工作方式,即從重分配輕監督向(預算、執行、監督)三位一體轉變;從注重事后監督向事前審核、事中監控、事后檢查全過程監督轉變;從注重查補收入向收支監督并重轉變;從注重對外監督檢查向內外監督檢查并舉轉變;從監督與管理脫節向貼近管理、強化監督轉變,從而建立和完善財政資金運行全過程的監督體系。

二、建立和完善財政監督機制。堅持依法行政和依法監督是做好財政監督工作的基礎和前提。

(一)嚴格執法,完善財政監督的法律體系。目前,有關財政監督方面的立法還不完善。加強財政監督方面的立法,為嚴格執法、文明執法、公正執法提供有效保障。20*年2月1日施行的《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不僅調整了適用范圍,明確規定執法主體及其權限,還重新設置了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法律責任,使執法機關對財政違法行為的處理、處罰、處分有法可依。我們要認真貫徹《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加大財政執法力度,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以維護良好的財政經濟秩序,推進依法行政、依法理財。

(二)規范執法,完善財政監督的運行體系。通過制定財政監督工作規程,明確監督檢查工作紀律,健全重點檢查和專項檢查的分戶立案,分類匯總,定期匯報的管理方法,實現監督工作的計劃性、合法性和有關檔案的統一性,規范檢查的每一個細節運作。

三、提供服務,拓展財政監督職能。財政監督要為財政管理服務,為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服務。監督檢查是手段,服務是根本目的。為了更好的發揮財政監督的作用,就必須強化服務功能,使財政的監督與服務取得統一。

(一)是通過財政監督,為財政經濟的健康發展創造和提供條件。

(二)通過對各部門各單位經濟活動的監督,將各單位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反饋給政府和有關部門,及時制定相應的對策,幫助各單位改善經營管理,促進公平競爭,提高效益。

(三)是通過監督,維護財經紀律,整頓經濟秩序,確保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

因此,監督與服務是分不開的,監督的目的是為了搞好服務,而搞好服務必須加強監督。

四、運用先進的財政監督手段,樹立監督成本意識,提高財政監督效率。

從我國實際看,進一步提高財政監督效率的一個根本途徑是加強財政監督信息化建設,積極開發和推廣使用財政監督軟件,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開展財政專項檢查和日常監管,建立財政監督數據庫和案例庫,實現財政監督與財政業務管理機構信息共享。同時應樹立監督成本意識,理順財政內部專職監督機構與各業務機構的工作關系,注意加強與審計、稅務等外部監督機構的溝通與聯系,避免重復檢查。五、加強隊伍建設,提高財政監督隊伍素質。

做好財政監督工作必須以相關法規制度為準繩,使其不僅有法可依,更要有法必依。這就要求廣大監督檢查的實際工作者不僅要有較高的政治素質,更要有較強的業務能力,熟悉、掌握相關法規和政策,不斷學習財經法規理論知識,借鑒和吸收先進地區的財政監督工作經驗,認真思考,注重調研,不斷總結。

新時期,新形式為我們財政監督工作帶來了新機遇、新挑戰,我們要取長補短,積極進取,努力拼搏,與時俱進,把握財政監督重點,強化財政監督職能,創新財政監督觀念,不斷開創財政監督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