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組織科學發展觀交流材料

時間:2022-05-19 03:44:00

導語:基層黨組織科學發展觀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黨組織科學發展觀交流材料

我縣地處*三角地區中心地帶,下轄20個鄉鎮,總人口66萬人。有黨員31324名,農村黨員2*86人。20*年財政收6.8億元,農村人均收入5483元。為解決“村官難選、村事難辦、村民難富”的問題,我縣從20*年5月開始進行支部聯建試點,20*年在全縣范圍內推行黨支部和村委會“兩個聯建”,經過幾年的運行,其成效逐步顯現,現將我們的一些粗淺做法向各位領導和同志們匯報如下:

一、按照新形勢、新任務要求創新基層組織設置,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科學決策

我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66萬人口58萬在農村。隨著改革的深化,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和傳統農業基礎上形成的小規模村級組織以及與之相伴產生的黨的農村基層組織體系,與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不斷創新農村基層組織設置已經成為必然選擇。

為做好這項工作,縣委先后多次召開了縣鄉村干部、農村黨員、村民代表、普通農民參加的座談會和研討會,并組成專題調研組,深入基層開展了深入細致的調查,摸清了我縣農村基層組織現狀:一是村級組織數量多、規模小、集體經濟普遍薄弱。聯建前750個建制村中800人以下的村占三分之二,有5個村不足100人,一半以上的村集體年收入只有1萬元左右。二是農村干部數量多,財政和農民負擔重。全縣農村干部年工資總額為1002萬元,我縣的財政狀況和農村集體經濟現狀都難以承受這么大的壓力。三是農村干部待遇低、農村干部崗位對優秀人才缺乏吸引力。全縣農村干部年平均工資僅為2600元,農村的能人不愿在村任職,不僅造成了“村官難選”,也制約了村民致富。這一特殊的縣情使縣委感到,解決經濟負擔問題必須減少村級組織和干部數量,解決發展問題必須搭建讓優秀人才施展才干的平臺。按照這一思路,20*年5月,我縣在陳家鋪鄉進行了支部聯建的試點,該鄉42個農村黨支部聯建為10個,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在此基礎上,縣委常委會形成了共識:“兩個聯建”符合我縣實際,勢在必行,而且20*年即將進行農村“兩委”換屆,時機難得,于是果斷決定20*年在全縣普遍推行“兩個聯建”。

二、把握關鍵環節,不斷總結完善,確保聯建工作平穩、有序運行

聯建工作開展幾年來,我們堅持高起點謀劃、全方位配套、不間斷深化,重點抓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依法依規辦事,確保聯建工作順利開展。整個聯建工作總體上劃分了四個階段,即先黨支部聯建、再村委會聯建,然后是村委會換屆、最后是黨支部換屆。除少數民族聚集村、歷史上有積怨的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村外,原則規定1000人以下的村不再單設村級組織。黨支部聯建由鄉鎮黨委提出方案,由村黨員大會討論決定;村委會聯建由鄉鎮政府提出方案,交村民大會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進行表決。由于宣傳到位、發動充分,聯建方案100%獲得通過,整個聯建過程沒有出現一例信訪。

(二)完善配套措施,確保聯建村村務規范有序運行。我們重點抓了四項工作:一是建立新的工作機制,讓聯建村有章可循。縣委、縣政府及時下發了《聯建村村級組織、農村干部規范化管理細則》,對財務管理、資產處置、村務決策以及發展黨員等作出了明確規定。為防止出現村級組織職權劃分不清、工作推諉扯皮問題,我們還著眼于和諧“兩委”建設,建立了黨的領導和村民自治二者結合,黨支部、村委會、村代會三位一體,黨支部領導、村代會決策、村委會執行、村代會監督小組監督四環緊扣的“234”工作責任體系和運行機制。二是建立新的激勵機制,調動農村干部積極性。針對聯建后村干部職數減少、工作量加大問題,縣委、縣政府專門設立了農村干部突出貢獻獎,建立了離任補貼制度。三是明確新的法律主體,保障聯建后的村級組織依法行政。聯建后的焦點是財務運行及債權債務、合同糾紛問題,我們規定聯建后的村班子中必須保證每個原建制村至少有一名干部在“兩委”班子中任職,保留原建制村的經濟合作社,所有經濟活動由經濟合作社作為法律主體,辦理具體事項。四是著眼于聯建村的長遠發展,大力積聚人才。在全縣范圍內以農戶為單位,設流動票箱、群眾無記名投票的方式推薦發展黨員對象,3200多名農村優秀青年脫穎而出,為基層黨組織建設培養和儲備了大批人才。同時,為每個聯建村黨支部安排一名鄉鎮干部任第一副書記,并面向社會選聘了55名大學生到聯建村任職。

(三)延伸和深化“兩個聯建”,不斷優化基層黨組織設置。為防止為了聯建而聯建的簡單做法,我們在村村聯建的同時,還嘗試了村企聯建、行業聯建,解決了黨的建設與經濟發展脫節問題。特別是車部長到我縣調研指導工作后,縣委常委會及時傳達了車部長的講話精神,研究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優化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的意見》,在黨員人數較多的村建立了黨委或黨總支,并按產業和年齡建立了不同功能的黨支部,“兩個聯建”得到了進一步深化和完善。

三、整合了農村人才和自然資源,搭建了新農村建設的新平臺

“兩個聯建”工作比較好地經受了時間和實踐的檢驗,概括起來主要取得了三個方面的成效:

一是擴大了選人用人視野,調動了農村干部積極性,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顯著加強。通過“兩個聯建”,全縣農村干部由3638名精簡到1875名,每年減少農村干部工資支出400多萬元,縣委、縣政府充分發揮節省這部分資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農村干部待遇。聯建后農村干部的平均工資村從2600元增加到4200元,從而吸引一大批優秀人才在村“兩委”班子中任職。目前,201名聯建村黨支部書記中有192名是“一好雙強”型人才,比聯建前提高了56.5個百分點。聯建前全縣軟弱渙散的農村黨組織38個,經過聯建有35個實現了轉化。20*年農村干部考核測評中,農村干部的群眾滿意率比聯建前提高了21.1個百分點。

二是加速了和諧農村建設,促進了農村各項事業發展。“兩個聯建”有力地削弱了家族派性對基層組織建設的干擾。聯建前幾個人、十幾個人可以在一個小村的黨員隊伍中占優勢,左右村的局勢。聯建后,家族派性的干擾明顯減弱,換屆選舉工作的成功率提高了35%,信訪量下降了58.2%。一些直接涉及村民利益的老大難問題也迎刃而解。聯建前打井、辦電、修路等幾個村幾年協調不了的事,如今一個班子就能定下來,一批“聯建井”、“聯心路”相繼建成。20*年,我縣通過實施聯村供水,實現了投入最少、進度最快、效果最好,今年3月下旬,唐山市專門在我縣召開了農村飲水工程現場會,推廣我縣聯村供水的經驗。

三是實現了減負增收,農民得到了更多的實惠。通過實施“兩個聯建”,全縣農村“兩委”班子由750套減少到420套,減少農村行政運行成本300多萬元,農民人均減輕負擔7.27元。同時,“兩個聯建”加速了土地、人才、物資、信息等資源的聚集和整合,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加快了農民增收步伐,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年的4015元增加到20*年的5483元,全縣通過聯村開發新建立鄉村工業園區6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15個,直接增加農民收入1.2億元,實現了以聯建促發展的目標,體現了基層黨建與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緊密結合。

我縣的“兩個聯建”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成果仍然是階段性的,我們將以這次會議為契機,繼續探索、銳意創新,為提高全縣乃至全省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水平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