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飲工程建設與管理交流材料
時間:2022-02-06 10:57:00
導語:農飲工程建設與管理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農村飲水安全現狀
*縣農業人口中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占三分之一,為32.06萬人,飲水水質不達標主要存在高氟水、苦咸水、污染水、局部嚴重缺水四種類型。高氟水問題最為突出,范圍廣、人數多,其中,高含氟區為26.47萬人,飲用苦咸水的為1.66萬人,飲用水嚴重污染的為3.56萬人,飲水困難人口0.37萬人。
二、農村飲水工程實施情況
1、2004-2006年度已完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情況。自2004年實施農村安全飲水項目以來,我縣財政配套資金235.6萬元,采用中、深井集中向單個和幾個自然莊供水的供水模式,已建成農飲工程37處,共解決不安全飲水3.67萬人,占全縣飲水不安全人口的11.4%。其中2004年度建供水點11處,已解決不安全飲水0.48萬人;2005年度建供水點4處,已解決不安全飲水0.4萬人;2006年度建供水點22處,與改IV項目整合管網延伸5處,已解決不安全飲水2.79萬人。
2、2007-2008年度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實施情況。2007-2008年度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總投資1964萬元,其中中央國債投資715萬元,省級配套500萬元,市級配套75萬元,縣財政配套479萬元,群眾投資投勞折合資金195萬元。采用中、深井集中向多個自然莊供水的供水模式,計劃建設農飲工程14處(含水廠兩處),計劃解決不安全飲水5.0萬人,占全縣飲水不安全人口的15.6%。其中2007年度已經建設完成供水點8處,解決不安全飲水2.0萬人;2008年度已經建設完成供水點6處,解決不安全飲水3.0萬人。計劃在2010年前全部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
三、工程建設及管理經驗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黨和政府的德政工程,是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既要建設好,確保工程質量;也要管理好,以使工程長久發揮效益。歸結起來就是要確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期受益。
(一)、工程建設經驗
1、在建設工程中嚴格按照“六制”,即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監理制、集中采購制、資金報賬制、竣工驗收制等,對工程進行監督管理。
2、加大工程規模。一是農民群眾用水的目的,除了希望安全,就是減少支出。只有相對的增加工程規模,按規模建水廠,按需要擴管網,盡可能擴大供水規模,增加受益人口,才能降低供水成本,才能使每一個農戶受益;二是做到供水工程建設一處,使計劃內的飲水不安全人口要全部受益,不留遺漏人口,不搞重復建設。
3、選派義務監督員監督及用水戶全過程參與模式。主要是加強領導,協調施工中存在的施工環境問題及群眾籌資籌勞工作。每處工程選派不少于5名義務監督員全過程參與農飲工程建設,特別是對管網工程開挖、埋設與回填等關鍵工序的監督,從而有效地控制了工程施工質量。
(二)、工程管理經驗。
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適應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形勢,順應廣大農民的新期待,飲水安全工程步伐將進一步加快。隨著大批飲水安全工程建成、交付及使用,工程運營管理問題就凸顯出來。目前,工程運營管理問題關鍵是要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一是健全飲水工程運行管理機制。要明晰工程產權歸屬,落實管理主體,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要加強民主管理,讓農民參與。飲水安全工程最終是受益農戶使用,必須讓用水戶全程參與管理。工程建設前,要充分征求用水戶意見。工程建設時,由受益農戶選舉代表進行跟班監督。工程建成后,對小型供水工程,由用水戶在民主協商的基礎上成立用水合作組織,實行自主管理。對區域集中供水工程,采取專管機構、受益村和用水合作組織管理相結合的辦法,成立工程管理委員會進行管理。
二是建立合理水價形成機制。合理的水價是工程良性運行的關鍵。水價既要充分考慮用水戶的支付意愿和承受能力,也要考慮供水單位的成本補償和合理收益。對不同用途的水實行不同的水價,逐步推行用水定額管理、超額累進加價等制度,以促進節約用水。
三是健全政策扶持機制。要研究制定扶持飲水工程運行的優惠政策,工程用地要作為公益性用地優先調劑,運行用電執行農業生產電價,減免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所涉費用,降低老百姓飲用水的成本。
綜上,我們只有對已建、在建的農飲工程認真總結經驗,查找自己的不足,加大監管力度,才能把工程建設好,才能使農民長期受益,飲用上安全水,才能把農村飲水項目工程成為一項真正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 上一篇:公路總段安全生產交流材料
- 下一篇:市“效能革命”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