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局督查交流材料
時間:2022-01-30 10:35:00
導語:監察局督查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我們按照省、市政務公開工作的要求和部署,通過在全區推行政務公開制度,建立公開欄,把各項政策規定、干部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領導干部個人重大問題及單位財務開支情況全面公開,把容易發生問題的關鍵環節置于“陽光”之下,把衡量工作優劣的尺子交給群眾,接受干部群眾的監督,增強了機關權力運作的透明度,規范了領導干部的用權行為,以公開促進公正,以透明保證廉明,收到了明顯效果。
一、狠抓落實,確保政務公開推行的有效性
推行政務公開的目的,是為了便于干部群眾監督領導干部的行政行為,深化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工作,抑制權力濫用。為此,我們采取了三項措施抓落實,確保政務公開推行的有效性。
一是加強領導,確保政務公開推行的組織性。從領導抓起,層層設立工作專班,區委、區政府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為正副組長,政府辦、監察局、財政局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具體負責政務公開工作的日常實施和監督評議,設置了專門辦公室,抽調骨干力量,集中辦公。具體負責區機關事業單位政務公開的組織領導、督辦協調、信息反饋和情況綜合。各單位分別制定了實施方案,成立了領導小組,設立工作專班,明確承辦領導和承辦人,負責本單位的政務公開工作。據統計,全區成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90余個,固定專班工作人員170余人。健全的工作網絡,靈敏的反映系統,為政務公開的推行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二是抓典帶面,注重推行的示范性。為使政務公開工作穩步推行,普遍推廣,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數次召開“四大家”領導會議,共同研究區委、區政府機關自身政務公開的程序,內容和載體等問題,并將內容公開上欄。今年3月份,我們在區行政服務中心召開了現場會,讓政務公開工作落實較好的行政服務中心、區國稅局等單位介紹經驗,區委主要領導到會并作了重要講話。領導的重視和典型示范,極大的鼓舞了各單位領導和專班人員的工作熱情,有力的推動了政務公開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是廣泛宣傳發動,增強領導干部公開的主動性和群眾參與的積極性。為排除部分干部思想上存在的怕麻煩不想搞,求穩怕亂不愿搞,怕暴露自身問題不敢搞等思想障礙,我們從宣傳發動和教育引導入手,通過對近年來不公開誘發的典型案件進行破析,使大家認識到公開是對干部的一種保護,是對落實廉政制度的一種促進,同時也是化解干群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一種有效手段。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電視臺、培訓會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政務公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領導干部自覺公開的主動性和廣大群眾參與公開的積極性,為政務公開制度的推行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
二、著力規范,確保政務公開工作的可操作性
政務公開作為人民群眾對領導干部實施監督的一種方式,必須克服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注重在求實效上下工夫。為使公開的程序便于操作,公開的內容便于監督,公開的方式便于檢查。我們從四個方面對政務公開工作進行了規范。
一是規范公開的內容,使其具有約束性。為使政務公開制度具有廣泛的約束性和較強的針對性,我們對公開的內容進行了硬性規定:政策規定公開。必須公布上級黨委政府制定的政策規定和機關干部職工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使大家一目了然,便于監督。重大事項公開。包括單位職稱聘評、公務員考核晉升、評先獎懲、工資調整、招工錄干、重大經濟決策以及領導干部個人建房、裝修住房、購置大宗物品、婚喪喜慶等事項。經費支出公開。主要將群眾關切和管理中容易出現問題的交通費、通話費、招待費、會議費、慶典費、外出考察費及不合理報銷等內容公開。為發揮公開在推進反腐敗工作中的作用,我們重點對群眾關注的熱點經費支出進行了細化。如交通費要求逐車公布燃油費、車修費、過路費;通話費要求逐機公布移動電話費、科室電話費及領導干部住宅電話補貼;會議費則公布會議的次數、參會人數、食宿標準及會費金額;慶典費公布參加人數、禮金金額;考察費公布考察人數、天數、支出金額;招待費分市里招待、兄弟縣(市)區招待兩個部分公布。公開內容的合理設置對防范干干部濫用職權、以權謀私以及揮霍浪費起到了極強的制約作用。
二是規范公開的載體,使其具有持久性。為達到經濟實用,美觀持久,便于群眾閱覽和監督的目的,各單位從環境規劃入手,選擇醒目的位置,建立櫥窗式的“政務公開欄”。同時要求做到標語、防雨罩、意見箱三配套。為保持公開欄地面潔凈,不受損壞,我們要求各單位必須指定專人,負責管理,防止出現因載體不規范,導致設施重復建設,影響公開的效果。據統計,全區共建立和完善公開設施90多處,設立區長、鎮長、局長信箱60多個,80%以上的政府部門建立了網站。公開載體的建立和公開欄目的科學設置,即方便了群眾監督,也便于上級機關檢查,確保了公開工作的持久性。
三是規范公開的程序,使其體現真實性。為使民主監督程序化、民管理科學化,我們在各單位和各鎮都設立了監察小組。對監督小組的選配和監督小組的職能進行了明確規定,要求各單位通過民主選舉,產生3-5名辦事公道、主持正義、敢提批評意見的黨員或群眾代表組成民主監督小組。同時賦予監督小組4種權力:即有權代表群眾查閱有關財務賬目;有權代表群眾要求領導小組對有關問題作出解釋;有權對公開的有關問題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有權向上級部門反映公開中存在的問題。經費支出公開前,都由財會人員將各項開支逐一列清,交民主監督小組審核無異議后,經承辦領導審查簽字方可上墻公布。沒有承辦領導、承辦人和監督小組負責人共同簽字的公開內容,一律視為無效。領導班子對重大問題的決策經收集整理后,交單位主要領導簽字公布。領導干部個人應向干部職工公開的重大問題,由本人在事后一個月內以書面形式公布。公開程序的合理設定,使監督機制建立在廣泛的群眾基礎之上,保證了公開的內容真實可信。
四是規范公開時間,使其具有強制性。我們規定政務公開工作要長期堅持,形成制度。各個項目的公開時間和次數,要根據公開內容的性質和群眾關心的程度而定。具體要求是:各單位經費支出要分細目在下個季度10日前公開,重大事項隨時發生隨時公開。公開的資料要及時歸檔,定期上報,以便備查。熱點經費支出和重大事項公開后,還要通過召開干部職工會的方式,聽取群眾意見,收集各種反映,做好整改工作。
三、強化督辦,確保政務公開的實用性
政務公開是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要求高的系統工程。能否使公開工作取得成效,制度建設是保證,監督檢查是關鍵。對此,我們在規范內部管理的基礎上,強化外部監督力度,在督辦檢查上下工夫,確保政務公開落到實處。
一是堅持督辦檢查到位,促使單位必須公開。按照“五規范”(即公開的內容規范、程序規范、時間規范、形式規范、檔案規范),“一滿意”(即公開的結果群眾滿意)的要求,區政務公開領導小組經常組織干部對區直機關單位和各鎮的公開情況進行檢查督辦。凡公開欄建設不達標,公開內容不全面、公開程序不規范、承辦人和監督人不簽字的,一律責令其限期糾正,及時整改。今年以來,區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先后組織全面檢查2次,召開現場會和后進單位督辦會2次,對6個行動遲緩、公開不力的單位予以公開通報,保證了政務公開工作的平衡發展。
二是堅持審計監督到位,促使單位如實公開。為保證公開的內容真實可信,防止公開工作流于形式,出現假公開、半公開,欺騙上級和群眾。區委、區政府注重發揮財政、審計部門的職能作用,組織專班對區直機關公開情況逐單位逐項目審計,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處理。審計監督不僅保證了廉政制度的落實,也確保了公開內容的真實性,在社會各界產生了強烈的反響。
三是堅持量化考核到位,促使單位自覺公開。為把政務公開工作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軌道,我們將政務公開工作納入考核評先的范疇,與其他經濟、業務工作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一起檢查、一起考核。同時規定,凡政務公開不實的單位,一律取消評先進單位的資格;政務公開中不遵守程序的干部,在年度公務員考核中,一律定位不勝任干部。由于把軟指標變成了硬任務,區直機關單位和各鎮對政務公開普遍重視,公開的熱情十分高漲。目前,全區抓公開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公開工作正向制度化、法制化管理的軌道邁進。
- 上一篇:紀委廉政建設學習材料
- 下一篇: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監管規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