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黨風廉政建設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10-12 11:19:00
導語:財政局黨風廉政建設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位領導: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省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領導小組會議精神,按照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有關規定和市委的要求,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狠抓落實,從教育、制度、監督三方面入手,堅持標本兼治,高標準、嚴要求地做好我局各項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現將我局黨風廉政建設主要情況匯報如下:
一、切實加強領導,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責任制。
為保證我局黨風廉政建設的順利開展,我們切實加強了組織領導:首先,成立以黨組書記、局長為組長,黨組其他成員為副組長,各科室(下屬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河源市財政局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領導小組,全面負責部署、協調、指導局機關各項反腐倡廉工作;其次,黨組書記、局長與各分管領導和有關科室負責人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和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簽訂專項工作責任書,將專項工作的目標分解到各科室和各崗位,落實到每一個人,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二、加強學習教育,筑牢全局干部職工的思想道德防線。
財政作為政府的綜合職能管理部門,掌管著全市的錢和物,手中既有錢又有權。為加強對干部職工的學習教育,筑牢反腐倡廉的第一道防線,我局從三個方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一是開好動員會,統一干部職工思想認識。我局在3月8日召開全局干部職工大會,傳達中紀委、省紀委和市紀委三次全會精神,詳細部署我局的6項反腐倡廉工作。教育全體干部職工嚴格遵守“四大紀律八項要求”,嚴格遵守黨風廉政建設的有關規定,謹記“成由儉,敗由奢”的歷史教訓,做到警鐘長鳴,正確對待和行使手中的權力,老老實實為人,勤勤懇懇做事,清清正正為官,管好、用好人民的血汗錢。二是認真學習各種反腐倡廉的材料和文件。我局以黨支部和科室(事業單位)為單位組織干部職工認真學習中央、省、市領導在中紀委、省紀委和市紀委三次全會上的講話;認真學習全國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省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領導小組會議精神,增強廉政意識。專門組織學習貫徹兩個《條例》,組織干部職工觀看《廣東省學習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報告會》實況和監察部副部長屈萬祥的輔導報告錄像,每個干部職工還結合學習工作實際寫了心得體會。三是加強對干部職工的警示教育。我局邀請市檢察院檢察長為全體干部職工上預防職務犯罪警示教育課;邀請省財政廳法規處專家舉行《行政許可法》講座;邀請了市委黨校和市紀委的老師和領導分別進行了理想信念、紀律作風、廉潔從政三個專題教育學習講座,并以支部科室為單位有針對性地組織專題討論活動。組織全體干部職工到連平監獄接受現場警示教育,聽服刑人員的現身說法,加強對干部職工正反兩方面教育,并以支部為單位組織干部職工深入剖析局機關歷史上發生的違法違紀案件,教育廣大干部職工。通過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全局干部職工進一步樹立了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和政績觀,深刻認識到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是要用來為人民和政府服務的,不是用來謀取私利、貪贓枉法,進一步鞏固了思想道德防線,擰緊了理想信念的“總開關”。
三、創新反腐機制,從源頭上、制度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為了進一步建立反腐倡廉、依法行政、依法理財的長效機制,達到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目標,我局從財政改革入手,大力開展以財政各項改革,全面規范財政資金的分配、支付、使用和管理,創新各種管理機制,從源頭上、制度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一)繼續深化部門預算改革。為規范財政資金的分配,我局繼續做好今年52個部門(78個單位)的部門預算改革工作。首先是組織人員到各部門單位檢查核實資產狀況、收支結構和人員狀況等數據資料,弄清單位的收入來源、收入規模、支出方向、支出水平,掌握第一手資料。其次是對部門上報的預算建議草案按照有關政策和規定進行認真、全面審核。在基本了解單位情況的基礎上,我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結合財力實際,認真審核單位各項收入和支出,確保將試點單位的所有收入都納入部門預算,取消預算外資金收支掛鉤的傳統做法,統籌預算內外財力,實行綜合財政預算。引進因素分析法和零基預算法,對部門的各項支出進行科學的測算,在財力承受的范圍內基本上保障了部門的正常運轉,細化支出項目,確保量力而行,不留預算缺口,不打赤字預算。第三,嚴格監督預算執行。及時將市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部門預算批復到各單位執行,由主管業務科室負責跟蹤落實,了解部門預算在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加以解決。為了進一步加快改革步伐,我局制定《2005年市級預算單位部門預算編制工作方案》報政府批準,在市直預算單位中全面實施2005年部門預算改革,目前各項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
(三)積極開展國庫改革試點。為了規范財政資金的撥付,減少財政資金被截留、挪用和擠占的機會,我局積極開展財政國庫改革。首先是完善國庫改革的規章制度,制定并報市政府討論通過了《河源市市級單位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實施辦法》等一系列國庫改革的規章制度。其次是通過公開招投標,選擇了市工商銀行作為銀行,財政性資金支付業務。第三是大力加強對相關人員的業務培訓,熟悉改革的具體操作辦法和軟件的運用等。第四是報市委市政府批準(河函府[2004]5號),選擇市財政局等十個預算單位在5月份正式啟動國庫改革試點,積極對改革試點單位的銀行賬戶進行清理,為預算單位在銀行開設財政監管的財政零余額賬戶,規范銀行賬戶設置。在初步取得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加快國庫改革進度,我們報市委市政府批準(河函府[2004]208號)再增加10個市直單位于今年11月份納入國庫改革試點。同時,對沒有納入改革試點的單位,我局對人員工資、工程建設資金、政府采購資金都實行了國庫直接支付。
(四)加大對非稅收入管理的改革力度。為建設大財政,增強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我局加大了對非稅收入的管理力度:首先是繼續深化了收支兩條線管理。加強對財政票據印制企業的資格審查及監督,嚴格票據的領、用、存、銷程序,對一些票據管理不夠完善及不按照規定亂使用財政票據的單位,將堅決收回發出票據。擴大委托銀行窗口收費范圍,嚴格按照收費項目及收費標準收費,取消行政事業收費單位的收入過渡戶,全面實行收繳分離、罰繳分離和逐步實現收支脫鉤,嚴禁“以收代支”、“坐收坐支”。其次是全面清理機關事業單位資產,重點清理機關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收入、小金庫等。我局制定《關于開展市直機關事業單位資產清理的工作方案》等相關規章制度,明確資產清理的任務、方法、步驟和清理紀律。派出六個工作組到各個部門單位核查資金、資產情況,全面摸清了單位的“家底”,統籌安排分散在部門單位的各項收入,將應該上繳財政的資金全額上繳財政國庫或財政專戶。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市直統一津貼發放方案,規范干部職工收入分配制度,該暗補為明補,調動了廣大干部職工工作的積極性。第三,制定《河源市礦產資源采礦權招標拍賣實施辦法》等加強非稅收入管理的配套制度,將占用社會公共資源收入、政府性壟斷經營收入,如將公安培訓基地經營服務性收費從今年初納入收支兩條線管理,實行財政專戶管理,增強了政府的調控能力。
(五)繼續深化政府采購改革。按照《政府采購法》規定,制定出相關制度進一步理順政府采購管理與執行機構的關系。市政府采購中心從財政脫離出去后負責具體的采購事務,由市財政局政府采購管理辦公室編制市級和匯編縣(區)政府采購計劃,依法對政府采購活動進行監督管理。政府采購的行為進一步規范,政府采購范圍也逐步擴大,采購資金從預算內擴大到了預算外,采購項目從一般辦公用品設備擴大到特殊辦公設備、公共基建項目、服務項目。
(六)創新監管機制,堅持依法監督,保障財政資金安全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1、創新財稅征管制度,依法加強財稅收入的監管。我局把大力組織財政收入作為財政的一項中心工作來抓,在積極協助稅務部門加強對重點稅源、重點企業和重點稅種監督管理,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加強對稅收收入的監管。同時,積極創新契稅征管機制,將契稅的審核權收回市財政局,堵塞了稅收收入流失的漏洞;創新農業稅征管方式,在積極貫徹落實農業稅稅率下調政策的基礎上,將應該征收的農業稅及時、足額征收繳入國庫,做到既落實國家優惠政策,又維護國家稅收政策的權威。組織開展所得稅稅源調查摸底,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創新制度加強監管。
2、完善財政資金撥付監督制度,加強財政監督管理。首先,對預算安排的正常經費撥付,實行請撥款制度,由預算單位每月提出資金撥付申請書,經財政主管業務科室審核無誤后再按照均衡性原則辦理資金撥付手續;對工程建設等專項資金實行嚴格的審查制度,由預算單位提出資金撥付申請,經財政主管業務科室審查后報局領導審核,報市政府主管領導同意后辦理資金撥付手續。其次,各項重點項目資金實行“雙印鑒”管理,如對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土地儲備中心、高新技術開發區、市體育館等重點項目派駐財務總監,嚴格審查審核資金撥付手續;第三,繼續健全全省首創的財政資金撥付內部稽核制度,充分發揮局紀檢監察的作用,在每月終了7天內由監察室對各業務科室的財政資金撥付情況進行及時稽核,并將檢查結果報告局主要領導,強化財政內部監督,有效防止各種不規范操作。第四,扎實開展財政性投資項目評審工作,加強對基本建設工程的監督。我局將所有財政投資的基建項目工程預(結)算、竣工決算都納入了市財政投資評審中心評審范圍,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嚴格審核,有效地遏制了高估冒算現象,堵塞工程項目資金管理上的漏洞,節約了大量財政資金。
3、加大財政專項資金監督檢查力度,積極配合開展財政支出績效工作。我們組織局機關的業務骨干力量,對省財政撥付和市財政安排的各項專項財政資金進行專項監督檢查,并將重點放在基層部門單位。今年我局開展了對農村合作醫療、國有企業下崗職工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公路建設專項資金和科技三項資金等專項檢查;配合市紀委監察局開展民政“四項”資金專項檢查活動。配合省財政廳開展山區老區學校危房改造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初步構建起事前有審批、事中有跟蹤、事后有檢查的動態監督管理機制。
(七)創新財政內部管理制度,加強對局機關人、財、物的管理。為加強局財務管理,我們在統一賬戶、統一核算、統一管理的基礎上,根據市委提出的“一把手不直接審批財務”的要求,及時重新修改了《河源市財政局財務管理制度》,由局黨組指定一名副局長主管財務,一把手及其他黨組成員負責監督,進一步規范了單位內部收支行為。為進一步規范內部管理,我局新制定《河源市財政局黨組議事規則》、《河源市財政局領導干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河源市財政局實行“首問負責制”的規定》、《河源市財政局關于實行談話制度的暫行辦法》、《河源市財政局公開承諾制度》等17個制度,使我局內部管理走上制度化的軌道。按照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條例的規定,進一步增強干部任用的透明度,加大干部民主推薦、民主測評力度,逐步建立公開、公正、平等、擇優的用人機制。
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任重道遠,我們將把全面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深入開展反腐保廉活動貫穿到財政工作的每一個環節,特別是在推進財政各項改革的過程中繼續加大從制度上、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力度,嚴格執行財經紀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當好家、理好財,做大財政“蛋糕”,為打造“四個河源”而努力做好各項財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