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進行式--第三狀態
時間:2022-11-06 03:43:00
導語:營銷進行式--第三狀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營銷學上,一直有寡頭的說法——意即某行業絕對的領導者和豐厚利潤的獲取者。比如兩樂(雙寡)、沃爾瑪、通用、索尼等全球性絕對優勢品牌,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以及各國家、地區等市場的領導者。可以說成為行業的巨頭和領導者一直是企業最美麗的夢想,雖然在營銷學上有所謂“我們是第二”(艾思卡出租汽車公司)的經典,但是“出人頭地”永遠是企業不變的追求。加上“”法則的影響,一般人看來,第一第二才是營銷的真諦,到了第三已經離真理太遠。
可是,市場(尤其是風云變幻的國內市場)的變化就是這樣玄妙,近幾年來,一股所謂的“第三現象”(或稱第三狀態、第三勢力)正成為營銷的必修課。
所謂“第三狀態”,是指在現代營銷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具有獨立操作能力或操作框架系統,具備專業技能和較深遠的市場影響力,和傳統的營銷概念有一定差別,專注于某一行業或渠道的營銷現象(或狀態)。
第三方物流——未來主流
長期以來,配送貨物的主要方式是各企業自己的運輸隊伍和依賴國有的鐵路等運輸手段,占據了物流的主要市場。由于缺乏科學管理、運轉周期長、運輸費用高、安全系數低等因素,一度成為國企難以醫治的弊病。
第三方物流——專業物流公司的出現,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產物。專注于物流的系統科學化,使物流快捷、安全、方便、信息化,而且極大降低企業的運輸費用和運輸風險,自然越來越獲得市場的青睞。據美國官方權威數據表明:××年以來,美國第三方物流的增長數字已經超過行業增長,成為增長率最快的熱門行業。而國內的物流進帳也已經從年的十幾億增長到××年的四百多億,成為跨國企業和國內大中型企業的主要運輸手段(上述企業物流外包率在以上,只有不足的精密儀器等自主運輸)。另據官方數字表明:美國物流費用為國內總值的左右,國內的物流費用大約可以占到的,為億美圓以上。而國內的運輸業相對落后,物流業還沒有真正的大顎,相對分散的物流市場機會多多。
第三方物流的興起,至少對我們有三個啟示:
⒈未來的競爭絕對不僅僅是所謂的專家界定的高科技的競爭,人力資源和運送配送等最基本的勞動力永遠有市場需求。當然,科學化、系統化必定成為趨勢,簡單的勞動也必將被機械化半機械化取代,但是,勞動力永遠會在市場的舞臺上占據位置,而不會失去價值。
⒉未來企業的細分將更加明確,甚至企業內部的分工也日益明確。制造、物流、銷售各負其責又緊密相連,市場的流水線理論(各部門相當于一道工序的不同流水線)也日漸分明。制造型企業、銷售型企業、服務型企業概念將在相互交叉中獲得各自的發展空間。
⒊在風險轉嫁上,未來企業將更加科學和明智。從采購原料到成品的運輸出廠,各行業的邏輯性緊密性增強,行業的道德性將逐步強化,成為市場規范的推進器。
第三方渠道——大行其道
物流配送是為銷售服務的,銷售永遠是企業不變的信條。
在傳統的銷售方式和渠道中,一直以批發(批發商)或零售(終端)為主,和傳統的物流方式結合,形成了大型百貨商店(規模以地區大小為基準)、批發公司和小型零售點結合的銷售網。
在發達國家,專業的銷售渠道——大型賣場(超市)的出現帶動了世界經濟的飛躍發展。而短短十幾年時間,這種銷售網絡已經從簡單的日用品和快速消費品(沃爾瑪、家樂福等)衍生到家電行業(國美、三聯、蘇寧等)、服裝行業(專賣),甚至奢侈品行業(黃金珠寶連鎖加盟)。世界強第一位通用電器的退居第二就是因為沃爾瑪飛速發展的結果。這種規模性經濟現象改變了廠家決定市場和價格的一貫思路,使采購成本大大降低,使渠道方既是大型批發商,也是最基礎的零售商,并且在一定意義上決定了產品的銷售量和市場占有率,使第三方渠道成為市場經濟的晴雨表。
從國內家電銷售商和廠家纏綿不斷的是非來看,第三方渠道在國內還遠沒有成熟。急功近利和惡性競爭、單純的價格戰術已經成為市場規范最大的障礙。最主要的是廠家要從原來的主角退卻到配角的位置,角色轉換中的陣痛與涅磐對廠家來說畢竟是一個浴火的過程。
第三方渠道必定會大行其道,同樣是市場進步的必然結果。如果說第三方物流體現的是配送的科學性,第三方渠道體現的就是銷售的專業性,專業專注是“第三現象”最突出的特點。
第三方策略——有謀有略
劉備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三顧諸葛于茅廬之中,成為千古佳話。
企業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也聘請“職業經理人”,參與企業的管理和決策,避免陷入“一言堂”的局面。
還有一批人,他們既不是國際企業,也不屬于企業編制,但是同樣為企業發展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其中就包括專業的策劃公司、顧問公司、廣告公司和制作公司。規模未必很大,但是一般都是行業出身,對行業規律有深刻的把握。在“概念制勝”的日化、醫藥保健、飲料等行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從“點子大師”到專業策劃顧問,國內策劃廣告界在曲曲折折中前進。有了趙輝,就有了步步高的“我們一直在努力”;有了王志綱,就有了“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碧桂園);有了葉茂中,就有了“轉身看策劃”……諸如派力、聯縱智達、采納、藍火……還有朱玉童、陳放、李光斗、劉光啟、孔繁任等名字不斷在專業雜志媒體亮相,成為策略的代名詞。
而今天,更有一批在市場一線脫穎而出的職業經理人、職業策劃人活躍在市場的各個角落,他們論名聲可能沒有上述人響亮,更多的還在為事業努力追求。他們或者服務于知名企業,或者自己有個人的策劃公司(機構),或者既是獨立的策劃人又是企業顧問,有些雖然屬于某各企業,但是在業內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影響力,甚至本身就是國際公司出身,由于他們實戰經驗豐富,而且具備良好的職業操守和道德心,在和企業合作過程中贏得了眾多企業的認可和尊敬。俞雷、陳寧、尚陽、于斐、武英杰、齊淵博……公司或個人以提供策劃(策略)、上市方案、培訓、顧問服務、(廣告、影視)制作為主要業務范圍,這類人才被稱為國內財經營銷界的“第三方勢力”。同時,和“第三方勢力”相對應,《銷售與市場》、《商界》、《智囊》、《成功營銷》等各類專業營銷財經雜志成為職業經理人和老板甚至初入道弟子的必讀教材。
策劃界、財經界“第三方勢力”的大量出現,標志著企業對智力需求的絕對性上漲,以及“外腦”在企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更標志著企業以“投資型”“智慧型”的雙重軌道為發展方向,粗放型的企業發展空間將越來越小,也使原本單一信賴公司承受巨額顧問支出的企業終于有了選擇的機會和空間。
最近,看到奧克斯集團邀請營銷、策劃、財經界“第三方勢力”參觀學習,交流行業經驗,這充分表明“第三方勢力”逐步走進大眾視野,成為國際公司和企業智囊團的有效組成部分——也就是說,未來幾年內,營銷財經界“第三方勢力”將獲得更大更快的發展。
小結:所謂“第三現象”或“第三勢力”,不過是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也許還會誕生“第四”甚至“第五”空間,名稱雖然不一樣,原理都是大同小異的,因為“我們一直在努力”,所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