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形勢下科普工作的新路子(科協)
時間:2022-12-19 10:26:00
導語:淺談新形勢下科普工作的新路子(科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從科普工作面臨的困惑談起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這個目標的四方面標準是:到2020年經濟發展翻兩番,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備,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新世紀、新形勢給科普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但是,由于受傳統的工作機制和工作思路等影響,科普工作在體現社會性、實現群眾性、保持經常性、提高有效性等方面尚有大量值得探討的地方,存在著諸多的困惑。困惑之一,科普工作的公益性與科普工作方法的行政化傾向性。科普工作是一項關系國家興衰的基礎性事業,是每一位公眾都受益的事業。從科普工作的公益性來講,每一位公眾對科普都有客觀需求,并且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受眾對科普有不同的需求。然而,我們的科普工作行政化傾向嚴重,內容單調、形式呆板的現象普遍存在,群眾性科普活動不夠活躍。困惑之二,科普工作的社會性與科普工作社會化機制的不完善性。科普工作是全社會的事業,政府機關、群眾團體、社會各界都有開展科普工作的責任。盡管《科普法》對社會各界的科普責任作出了明確的界定,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社會各界在履行科普職責方面都不盡如人意。如教育部門受高考“指揮棒”影響,學生科普教育顯得蒼白無力。困惑之三,科普工作受眾的廣泛性與科普組織網絡分布的局限性。接受科普教育的公眾從年齡層面講有老有少,從知識層面講有高有低,從區域層面講有城區有農村,從職業層面講有領導干部、學生更有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人人都有接受科普教育的必要,人人都有接受科普教育的需要。但是,我們的科普組織網絡不健全,力量單薄,不能滿足公眾對科普的需要。困惑之四,科普需求的經常性與科普教育和活動的階段性。人一生不同年齡段的生理狀況、生活要求、行為規范有不同的科學要求,每個人一生的工作、學習、生活都應在科學的指導下才能提高質量。但是,由于我們科普工作存在著種種不足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所以“‘三下鄉’應常下鄉”的呼聲不斷,“科普活動周”或“科技活動周”過后甚至開幕式三小時熱度過后就很少有科普影子的遺憾常常困擾著我們。困惑之五,科普工作重點的基層性與科普工作力量的不均衡性。就我國國情來講,由于歷史和經濟的種種因素,造成我們農村人口眾多、文盲比例較高、公眾科學素養低等現象嚴重,給封建迷信、愚昧落后、反科學、偽科學提供了滋長的土壤,基層科普工作的任務極其繁重。但是,從我國科普工作力量的分布來看,卻呈現出“倒三角型”,需求越是迫切的地方,如農村、社區、學校等地,相應的科普組織不健全,工作力量薄弱,工作條件不具備。指出:“我們要在發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礎上,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十六大報告進一步指出:“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科普工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地位。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角度分析,科普是解放和發展先進生產力的時代要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是提高人的素質實現人全面發展的客觀需求,是實施科教興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同時,科普又是一個面向公眾的教育活動,是一個提高公眾科學文化素質的動態過程。公眾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不象物質生產力提高那樣可以從一個階段跨越到更高的階段,而是一個漸進的、終生的、滯后顯效的過程。從我們公眾科學素養低的現狀看,提高公眾科學文化素質更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科普可謂是任重而道遠。要完成這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樹立大眾科普、經營科普、快樂科普的理念,實現科普工作社會化、市場化、服務化將是科普工作堅定不移要走的路子。1、樹立大眾科普的理念,積極探索科普工作社會化路子。科普工作必須遵循群眾性、社會性、經常性的特點和規律,認真貫徹黨和國家有關科普工作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把科普工作作為一項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以社會化的方法和手段推進科普工作的開展。國家行政管理部門要依法行政,加強對科普的政策引導和督促檢查;科協在推進科普工作社會化的進程中,要充分發揮科普工作主要社會力量的作用;宣傳、教育、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有關部門,要發揮各自的職能,把科普工作列入議事日程;科研機構、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都應發揮各自的優勢,為開展科普工作提高公眾整體素質出力。只有各種社會資源得到優化配置,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科普工作的良好局面才能真正打開。科協作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會力量,以往在協同宣傳部、科技局、教育局等有關部門組織開展科普活動方面做得比較多,也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效果。但是,我們在科普工作社會化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特別是企業參與和支持科普事業方面更是一條短腿。從客觀上講,企業作為現代科技研發與商品生產結合的組織,在興辦科普事業方面具有巨大潛力,企業支持科普事業發展不僅有利于科普的發展,也是創新企業文化、樹立良好社會形象的有效途徑,有利于企業自身發展壯大。但是,我們在具體工作中遇到了種種問題,如全社會對企業參與和支持科普事業的觀念需要進一步確立和更新,鼓勵科普事業發展的有關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從事科普工作的有關部門尋求企業支持的方式、方法、手段等問題需要進一步規范。2、樹立經營科普的理念,積極探索科普工作市場化路子。科普是一項非營利性事業,以提高公眾科學文化素質為最終目標。但是,這不等于科普組織不能從事經營性活動,不等于不能以市場化手段開展科普活動,不等于不能獲得利潤。科普事業要發展,不能僅僅依靠政府的投入,應該通過某些經營性項目的開展,創辦一些產業獲得收益,實現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科普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重慶市科協創辦《電腦報》是一個很好的成功實例。寧波市科協組建的民營非營利性科普組織——寧波市科普研究所承辦的首屆“中國浙江科普節”閉幕式大型文藝晚會,完全以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邀請港臺歌星,投資330多萬元,取得了十分滿意的效果,較好地實現了“依托大團體、構筑大舞臺、融入大文化、發展大科普”的總體設想。如果僅僅依靠科普專項經費,絕對難以做出這樣的大手筆。3、樹立快樂科普的理念,積極探索科普工作服務化路子。科學技術以迅猛異常的速度發展著,人們對科普的需求隨著形勢的發展從內容到形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不再滿足于以往傳播科學知識、培訓實用技術為主要內容和形式的“你講我聽”類的科普。這就要求我們利用信息通訊、互聯網絡、文化藝術、旅游娛樂等各種形式,賦予科普的內容,使人們在享受快樂中得到科普教育。首屆中國浙江科普節閉幕式文藝晚會把科普宣傳與文藝演出有機地結合起來,24000多名觀眾在愉悅的氛圍里既欣賞了文藝節目,又接受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科普教育。特別是在閉幕式上安排的中科院院士寧波大學校長嚴陸光給九位獲得“三模”比賽優勝獎的中小學生頒獎的項目,為小朋友幼小的心靈里播下科學的種子。櫻花社區的“科普吧”使中小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和環境中接受科普教育。快樂科普對科普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承擔大量科普任務的街道(鄉鎮)及社區,由于工作量大面廣人手又緊——“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個框,什么都可以往里裝”,所以基層科普干部干科普工作一點都不“快樂”,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應付著完成任務,科普受眾從單一化的形式和干巴巴的內容中也體會不到有多少“快樂”。科協在組織開展科普工作時,迫切需要確立快樂科普的理念,摒棄行政化傾向,走出一條服務化的路子,更好地使科普工作實現社會化、群眾化和經常化。2002年,寧波市科協在市區推出“社區科普八項服務”,深受街道、社區干部和居民群眾的歡迎,得到了中央文明辦、省市領導的高度肯定,以“社區科普八項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城區科普工作經驗在全國第三次科普工作會議上作大會發言。“社區科普八項服務”的推出,從觀念上確立了服務的理念,從方法上徹底改變了過去哪種上級布置任務下級執行的行政化做法,極大地方便了基層,提高了科普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在此僅舉免費制作更換科普畫廊圖板一例:當時三個區132個社區共有計劃生育、綜合治理等各種類型畫廊157座,市科協統一制作了圖文并茂的科普圖板1700塊,指定專人以電影跑片的方法每月一次在各社區輪換。采取這個方法后,得到了四大好處:一是減輕了社區干部的工作壓力,社區只要把畫廊的鑰匙交出來,再也不要為兩個月或三個月更新一次圖板的事而煩惱;二是實現了資源共享,減少街道、社區各自制作圖板的重復投資;三是徹底改變了過去有些畫廊管理不善形象不佳的現象,美化了社區環境;四是更好地樹立了科協作為科普工作主要社會力量的形象,使科普知識常進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