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當先知榮辱

時間:2022-02-27 11:18:00

導語:修身當先知榮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注重道德品質修養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修身,才能“治國平天下”?!洞髮W》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睙o論官宦黎民,修身是每天必做的功課。而修身當先知榮辱。修身只有建立在知榮辱的基礎上,才能萌動、產生和發展。“不知榮辱乃不能成人”,知榮辱是修身不可缺少的品格和條件。

趨榮避辱是最基本的人格需求。朱熹有言:“恥者,吾所固有羞惡之心也。存之則進于圣賢,失之則入于禽獸,故所系為甚大?!毙邜u心對人而言太重要了。人若一萌邪念,便生羞辱之心;一行惡事,就有愧懼之感,便會因此而停止邪念惡行。因此,趨榮避辱是保證人的思想行為不越道德底線的“防火墻”。實踐表明,一個人的行為如果贏得社會和他人的褒譽,他會因此倍感榮耀而得到心靈上的滿足,這是任何物質享受所無法取代的。若因行為過失招致社會和他人的貶斥,便會產生一種羞辱感和巨大心理壓力,不得不矯正自己的行為。這種對榮的“趨”與對辱的“避”,是一種高尚的人格追求。

趨榮避辱是人的社會屬性的客觀反映。“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士不知恥,為國之大恥?!比魏蝹€人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群體中生活的,趨榮避辱不僅關系個人的修身品行,而且關系國家命運和他人利益。在涉及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的利害問題上,一個人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都不能隨心所欲,而必須顧及社會和他人的態度,進而作出適合自己趨榮避辱的理性選擇。“仁則榮,不仁則辱”。正是趨榮避辱的這種社會性,使人們的道德取向和行為不斷得到調整,修身的方向不斷明確。

不同時代、不同階級的榮辱觀是不同的。正如恩格斯所說:“每個社會集團都有它自己的榮辱觀”。同志提出“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科學界定了新時期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為我們知榮明恥指明了方向,是新時期公民修身向善的行動指南。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績,人們富裕起來了。但富裕并不意味著必然知榮明恥。當前社會上還存在榮恥顛倒的現象。熱愛祖國、服務人民、關心他人被視為“傻氣古板”。損人利己、見利忘義、驕奢淫逸成了“瀟灑時髦”。要改變這種榮恥顛倒的現象,關鍵是用“八榮八恥”明是非,辨善惡,分美丑,規范全體公民的道德修養。

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關鍵是起而踐行。一要健全機制,提供保障。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要建立評價機制,使有德者受到贊譽,無德者受到貶斥;建立獎懲機制,使榮者有所“得”,恥者有所“失”;建立監控機制,讓人們對失德行為不恥為、不屑為,不愿為、不想為,不能為、不敢為。二是強化教育,固本強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向善從善,挽救人的過失。抓好了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人心得治,倫理協調,揚榮抑恥就有了堅實的根基。三是領導干部示范引導。官德是社會行為規范的風向標,引導和決定著民風。揚榮抑恥,關鍵在于領導干部率先垂范、身體力行。針對一些黨員干部“吃喝沖在第一線,斗志退到貧困線,違紀越過警戒線”的情況,要大力弘揚革命氣節?!皻狻笔歉易鞲覟椋肮潯笔怯兴粸?,要守節,不要失節。領導干部要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守住道德之“節”,不失做人之“節”。由此引導群眾有所為有所不為,符合道德該做的,必須努力做好;違背道德不該做的,堅決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