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分類幫扶 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就業
時間:2022-03-07 05:35:00
導語:實施分類幫扶 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就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機社區位于牡丹江市區東南部,現有居民6164人。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企業體制轉換,轄區內五戶大中型國有企業的1138名職工先后下崗失業,給居民家庭生活帶來了巨大沖擊。面對這樣一個數量龐大、情況復雜的困難群體,我社區充分發揮貼近百姓、服務便利的優勢,在深入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將下崗失業人員按照技能素質、年齡結構、就業愿望、困難程度的差異進行分類,根據每類群體的不同需要,因人而宜實施幫扶,促進了轄區充分就業目標的實現。
一、針對素質高低,開展針對性技能培訓
一是在培訓內容上,對年齡偏大、素質較低、就業要求不高的人員,開展以家政服務、餐飲服務為主的簡單易學的技能培訓;對具備一定文化素質,渴望學習新技能的中、青年人,進行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培訓;對有一定經營管理能力且有自謀職業、自主創業愿望的人員,提供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并主動為他們提供項目信息,幫助找場地、跑手續、辦貸款。截止去年底,社區內參加創業培訓人員共計40人,成功自主創業人數達到22人,共獲得小額擔保貸款總額達40萬元。二是在培訓方式上,充分利用社區學校開辟小課堂就近培訓,先后舉辦了家政服務、市場營銷、餐飲服務等再就業培訓班20多期;與轄區手工編織店、美容美發等小實體聯手,開展簡單易學、投資小、見效快的手工技術培訓,通過邊學習邊操作和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使下崗失業人員不出社區就能學到一技之長。同時,我們借助社會辦學力量組織中長期培訓,推薦學員到市、區再就業培訓基地或職業培訓機構參加免費職業技能培訓。目前,轄區所有的下崗失業人員都接受了至少一次培訓。
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我們對有勞動能力的下崗失業人員按照對崗位需求的迫切程度進行排隊,組織分類幫扶。一是優先安置就業愿望特別強烈的人員就業。他們多數能夠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比較正確地看待再就業問題,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對這類群體,我們的服務突出一個“快”字,實行即時服務承諾制,只要不挑不揀,保證三天內上崗就業。二是對既想找工作,要求又比較高的人員,我們的服務強調一個“穩”字。幫助其靜下心來分析自身條件和就業需求,通過耐心細致地指導,促使其正確擇業。對于那些自身素質與就業要求實在不相適應的,推薦他們去參加技能培訓。三是對于“等、靠、要”思想嚴重,有勞動能力,但不想就業只想吃低保的人員,則把他們組織起來,舉辦再就業輔導班和再就業懇談會,引導其認清形勢,轉變觀念。同時,制定了“三天小交流,七天大溝通,月月有記錄,季季有進步”的思想跟蹤服務制度。通過入戶走訪、促膝談心,做其思想工作,一次不通就幾次,甚至幾十次,直到思想做通了為止。社區還采取典型引路的辦法,利用周圍下崗失業人員頑強拼搏、艱苦創業的親身經歷,感染和教育他們,使其摒棄只有正規就業或端“鐵飯碗”才算就業的傳統觀念,樹立只要有事干、有錢賺就是好工作的新觀念。原林業機械廠下崗職工閆德江,由于年齡偏大,又沒什么專業技能,對再就業失去了信心。在典型人物的帶動下,他刻苦學習一年家電維修,起初是背著工具包走家串戶,經過努力,現在開辦了一家修理部,還吸納了兩名下崗職工。
三、針對年齡大小,重點安置“4050”人員
我社區有“4050”人員300多名,占下崗失業人員總數的30%以上,而且普遍體弱多病、家庭負擔重、技能單一,到市場上競爭就業難度很大,是我們幫扶的重點。對于這一群體,我們主要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予以托底安置。近年來,社區自主開發了保潔、保綠、保安、自行車看管、就業信息員、就業援助員等公益性崗位,又與駐區單位聯手開發了衛生清掃、后勤保障等公益性崗位,共計180多個。同時,對于適合靈活就業的“4050”人員,社區利用閑置場地,開辦了家政服務中心和勞務派遣組織,面向轄區居民家庭和用人單位提供臨時工、季節工、小時工等服務,服務項目達30多個,使“4050”人員在照顧家庭的同時又獲得了一份相對穩定的收入。目前,在公益性崗位和靈活就業的“4050”人員已占到社區“4050”人員總數的92%。
四、針對困難程度不同,全力援助特困家庭
針對社區里生活最困難的零就業家庭和低保家庭兩個群體,社區加大了幫扶工作的力度。一是建立就業包保幫扶責任制。社區為9戶零就業家庭、97名有就業愿望的低保人員建立了就業幫扶檔案,進行動態跟蹤管理,隨時掌握其生活和就業情況。同時,每個社區干部包保一定數量的零就業家庭和有就業愿望的低保人員,并且一包到底,直到就業脫貧解困為止。二是動員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干部與零就業家庭、低保家庭開展“手拉手”活動,結成幫扶對子,從提供崗位、培訓技能、落實政策等方面實施就業援助。三是通過開展共建聯誼活動,發揮駐街單位的作用,邀請共建單位到社區一起上門走訪零就業家庭和低保家庭,喚起他們幫扶困難群體的熱情和積極性,主動吸納一批人員就業。四是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圍繞居民的衣食住行,開發便民利民崗位,優先安置一批。社區先后辦起了社區食堂、家政服務、托兒所、托老所、復印社、康復中心等社區服務網點共計60多個。
通過采取分類幫扶辦法,轄區95%的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就業,并基本達到了工作穩定、收入穩定、家庭穩定,有力地推動了再就業工作開展和構建和諧社區的進程。張小建副部長在我市視察再就業工作時,對我社區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就業服務理念新,基礎建設搞得好,各項工作舉措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