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時間:2022-06-16 05:34:00

導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實踐中走出的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政治發展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必須進一步深刻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規律,堅定不移地沿著這條道路繼續前進,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這條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新路,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黨的十七大報告鮮明地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這是對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深刻揭示了民主與社會主義的本質關系。中國共產黨人歷來以實現和發展人民民主為己任,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作為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過程也是社會主義民主不斷進步發展的過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就提出要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中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爭取民主的斗爭始終是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的成立,使一個毫無人民民主可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變成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明確地把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為奮斗目標。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使人民民主的內容不斷豐富、形式不斷創新、實踐不斷深化,逐步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具有獨特優勢和強大生命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在中國的具體化,是一條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新路。這條道路的主要內容包括: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條道路以人民當家作主為出發點和歸宿,規定了黨和國家組織與活動的基本原則,是對人類政治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閃耀著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的光輝。這條道路既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又有嚴謹的制度架構;既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和目標要求,又有符合國情的實現形式和可靠的推動力量,內涵豐富,體系完備。具體來講,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特點和基本原則。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無論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還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都是通過黨的政治、思想、組織領導實現的。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人民是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也是憲法和法律所確認和保障的民主和政治權利的主體。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法制是民主的體現和保障,民主只有以法制為依托才具有可靠的保障。依法治國就是為了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為人民當家作主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框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代表廣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動員全體人民作為主人翁投身國家建設,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黨在國家政權中充分發揚民主、貫徹群眾路線的根本途徑和最好實現形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既有利于發揚民主、活躍國家政治生活,又有利于增進人民團結、維護國家政局穩定,有利于加強、改善共產黨的領導和充分發揮派的參政黨作用,從而實現統一領導與廣泛民主、富有效率與充滿活力的有機統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根據我國的歷史發展、文化特點、民族關系和民族分布等具體情況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發展要求。黨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納入中國特色政治制度范疇,這是我們黨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重要體現。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就是廣大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對干部實行民主監督。它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最廣泛的途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保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以其先進的指導思想、科學的理論體系、系統的制度安排,集中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的不平凡歷程和偉大成就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符合中國發展進步的客觀要求,充分調動和發揮了全國各族人民當家作主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民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成果。在不同歷史條件和現實國情下,民主的發展道路和模式是不同而多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我們黨按照馬克思主義民主政治發展原理、結合中國具體實際創立的,是在不斷吸收和借鑒其他政治文明成果的過程中完善和發展的。從歷史看,近代以來許多仁人志士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做過多種嘗試和努力,包括嘗試西方議會制度和多黨制度,但這些嘗試最終都因不符合中國國情、不符合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沒有獲得成功。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起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建立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一整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中國才真正實現了從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政治向民主政治的歷史性跨越,實現了從近代以來照搬西方資本主義民主政治模式的失敗嘗試向建設新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歷史性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真實地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意志和愿望,并在人民群眾的自覺推動中不斷完善和發展。如果我們放棄長期以來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實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那一套政治制度,必然動搖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根基,動搖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危及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內在要求。如果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提供經濟基礎,那么,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反過來又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保障。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既以其鮮明主旨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政治保障,又可以充分激發強大的政治凝聚力和社會整合力,為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的客觀需要。公平正義是衡量社會是否和諧的一個重要尺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我們講的公平正義,是指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在全體公民之間公平而合理地分配。公平正義的實現,必須用民主和法治來保障,必須建立起一整套相應的制度和程序。而這樣的制度和程序的建立,只能通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來實現。目前,我國政治體制還有不少亟待完善和發展的環節,與經濟社會發展和擴大人民民主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這就需要我們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以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

深化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了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同時強調: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根據黨的十七大關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要求和部署,當前需要認真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發展基層民主,夯實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在我國的民主實踐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很重要的是通過發展基層民主來體現。堅持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推進基層民主建設,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性工程。為夯實這一基礎工程,就要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擴大基層群眾自治范圍,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推進廠務公開,支持職工參與管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完善政務公開、村務公開等制度,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群眾自治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發揮社會組織在擴大群眾參與、反映群眾訴求方面的積極作用,增強社會自治功能。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構筑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法制保障。民主與法制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艱苦努力,我們已初步建立起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我國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和社會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實現了有法可依,但離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仍有差距。因此,必須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保證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加強政法隊伍建設,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尊重和保障人權,依法保證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教育和引導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確保權力正確行使,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建設服務型政府,優化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內部環境。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通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將使我國的政治制度更加合理,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廣泛,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和管理國家事務的范圍和權利不斷擴大。要抓緊制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健全政府職責體系,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行電子政務,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規范行政行為,加強行政執法部門建設,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的干預;規范垂直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的關系;加大機構整合力度,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健全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精簡和規范各類議事協調機構及其辦事機構,減少行政層次,降低行政成本,著力解決機構重疊、職能交叉、政出多門的問題;統籌黨委、政府和人大、政協機構設置,減少領導職數,嚴格控制編制;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黨員的政治參與熱情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政治參與熱情,黨內民主的狀況直接影響社會民主的狀況。為此,應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推進黨務公開,營造黨內民主討論環境;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實行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完善黨的地方各級全委會、常委會工作機制,發揮全委會對重大問題的決策作用;嚴格實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推行地方黨委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干部票決制;改革黨內選舉制度,改進候選人提名制度和選舉方式;推廣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由黨員和群眾公開推薦與上級黨組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直接選舉范圍,探索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多種實現形式;等等。通過這些舉措,不斷擴大黨內民主,并以黨內民主的發展帶動人民民主的發展,從而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