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提高工作水平

時間:2022-07-02 04:56:00

導語: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提高工作水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綱領性文件,也是做好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編纂工作的指針。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位組織史資料編纂工作者,如何結合實際,準確把握和認真領會《決定》的精神實質,切實加強自身能力建設,進一步推進組織史資料編纂工作,我認為應著重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素質,牢記使命,增強責任感

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是組織史的基礎,是中共黨史的骨架和重要組成部分。一部翔實可靠、準確無誤的組織史資料,是不同時期黨的組織發展、機構設置演變、領導班子建設及其作用發揮等基本情況的真實記錄。它“對于我們在新世紀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志在全國黨史研究室主任會議上的講話)。

黨史、組織史資料具有“存史、資政、育人”的功能和作用。黨史學具有現實性品格,服務現實是它的基本屬性,黨史組織史資料不為現實服務,就違背了它本身的品格和屬性,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它的品格、屬性和功能作用決定著編纂工作是一項政治性、理論性很強的工作。因此,編纂工作者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思想理論素質,才能擔負起這一歷史重任,完成光榮的使命。

從事組織史資料編纂工作的同志,要認真學習《決定》,準確把握精神實質,進一步增強政治思想理論素質。要增強素質,首先要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學習中央領導關于黨史組織史編纂研究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指示,進一步增強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牢固樹立大局意識,牢記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增強責任感,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講政治貫穿于征編工作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其次要不斷加強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綱領、基本路線、基本經驗的學習,不斷增強對黨的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發展規律的認識;要遵照“尊重歷史、存真求實”的原則,堅持“廣征、核準、精編、嚴審、及時”的方針,認真研究加強黨的建設的經驗,研究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廣泛征集和研究市委的重大決策及黨委、政府、人大、政協、軍事系統、各群眾團體等方面的工作,在廣泛征集、占有資料的基礎上,認真研究、篩選,去粗取精,精心編纂,用編研成果為黨委決策和政府依法行政提供借鑒,為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服務。

二、加強學習,拓寬知識,樹精品意識

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既涉及黨的整體,也涉及黨員干部。增強全體黨員的能力和素質,是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基礎。人民群眾評判黨的執政能力的強弱,往往不但要看執政者運用權力來為人民做事的本領如何,而且更多地是看身邊黨員的本領如何。所以,努力提高廣大黨員的各種能力是增強黨的執政能力的基礎。作為組織史資料的編纂工作者,加強自身能力建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編研工作水平,也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一個方面。

組織史資料編纂是一項浩繁、艱巨的系統工程和資政育人的千秋工程,是一項連續性、業務性很強的工作。組織史資料是一部翔實準確的史料書,是共產黨的家譜。它不是可編可不編的資料,也不是領導人名錄的簡單堆砌。它政治性理論性強,體例規范,技術要求嚴。因此,要求編纂人員不但要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還必須注意業務素質的提高,使其與擔負的歷史重任相適應。《隋書·經籍志》云:“夫史官者,必求博聞強識,疏通知遠之士,使其位”。梁啟超也認為:“要做一個史學家,必須具備四種資格,即德、才、學、識。”德、才、學、識,既是治史能力的衡量,也是對史學工作者知識結構的基本要求。不管是長期從事征編工作的老同志,或是新近調入或聘用的從事征編工作的同志,都有一個適應形勢發展、掌握新情況的問題,都要“蓄積待發、厚積薄發”。組織史資料編纂工作者,不需要也不可能都成為“博聞強識”的史學全才。但是,從事征編工作的同志必須認真學習專業知識,不僅要熟悉組織工作,學習本職業務,還要拓寬知識面,要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國際共運史、中國近代史、改革開放20多年的輝煌歷史,增強做好本職工作的能力。要樹立精品意識,要認真核準、仔細推敲、精雕細琢,編纂出版一部“體例規范統一、史事脈絡清楚、事實完整準確、語言精煉簡潔、地方特點突出、資料翔實無誤、技術符合要求、印刷裝幀精美”的精品史料工具書,充分發揮其“存史、資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三、轉變作風,開拓進取,爭創一流業績

《決定》指出:一些黨員干部事業心和責任感不強,思想作風不端正,工作作風不扎實,脫離群眾等問題比較突出;一些黨的基層組織軟弱渙散,一些黨員不能發揮模范作用。這些問題影響黨的執政成效,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黨員隊伍的素質對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起著基礎性、決定性的作用。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擁有6800多萬黨員的大黨,必須高度重視和大力加強黨員隊伍建設,不斷提高黨員隊伍的執政意識和整體素質建設。《決定》著眼于鞏固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基礎工程,對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切實轉變作風,提高黨員隊伍素質。首先,要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全社會提倡愛國守法、誠信明禮、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消除封建主義殘余影響,抵制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其次,要給予正當的政治和物質待遇。組織史資料編纂工作是個“冷板凳”,被謂之“工作條件艱苦、工作環境清苦、工作比較辛苦”。曾慶紅同志曾指出:“希望大家要用事業留人,用感情留人,也用適當的待遇留人。各級黨委要在嚴格教育、嚴格要求、嚴格管理的同時,滿腔熱情地關心黨史工作干部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多辦實事,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努力營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原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劉建基同志強調指出:“組織部門在抓好編纂工作的同時,對征編工作人員一定要從政治上、生活上關心他們。應在選拔和使用上與組織部門其它崗位上的同志一視同仁,一樣對待;對長期從事組織史資料征編工作的干部,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也可交流到其它崗位上工作,使其受到較全面的鍛煉和發展。”組織部門要經常教育征編工作人員牢記黨的宗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敬業愛崗,積極向上,努力工作。再次,要做到以黨的事業為重,以人民的利益為重。組織史資料征編工作者,要轉變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要經得住權力、地位、名利、金錢的考驗,名利面前做到不伸手、不羨慕;要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要樂于奉獻,開拓進取,要以一流的工作創一流的業績。

“黨史研究工作要實事求是,注意社會效益,以便發揮黨史的教育功能和歷史借鑒作用。黨史研究應該走出書齋,和社會實踐、和黨的當前工作進一步緊密結合起來,使人們在黨史工作中感受到時代的脈博、時代的氣息。這樣黨史工作才會引起全黨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黨史研究的發展也就有了廣泛的社會基礎和堅實的群眾基礎,也就能夠在整個黨的建設中確立黨史工作的應有地位,成為黨的建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組織史資料征編工作者,要認真學習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準確把握《決定》實質,增強素質,開拓進取,以輝煌的編研成果贏得黨委和領導的重視,贏得社會和人們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