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活力和諧企業教育培訓應先行
時間:2022-07-03 06:13:00
導語:創建活力和諧企業教育培訓應先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市委關于創建活動和諧企業的總體布署,對如何構建工作作了些思考,認為創建活力和諧企業應從企業教育培訓工作抓起。因此,近期筆者對我市非公企業的教育培訓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并提出自已管窺之見,貽笑于大方之家。
一、我市民營企業培訓現狀及存在問題
我市民營企業數量雖多,但上檔次、上規模企業還是不多,企業經營者和職工文化不高,加強對企業的文化建設和人員培訓已經迫在眉睫,對此,我市的培訓時常應運而生,培訓的觸角伸向了每一個角落。企業內訓正在規模企業里悄然興起。隨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企業黨組織在企業里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企業培訓出現了良好的轉機。目前,我市的中介培訓機構雖然已有30多家,但培訓市場混亂,出現多頭審批,如教育部門、民政部門、人事勞動部門、工商部門都有權審批。沒有設立統一的審批標準,培訓市場競爭激烈,競爭手段惡劣,處于無人管理的無緒狀態。培訓質量、培訓價格、培訓收費完全由市場調節,培訓質量難以保證,達不到預期的培訓效果,最終損害了企業的利益;全國各地培訓業務信如雪花滿天亂飛,搞得企業無所適從,看不準哪家是好的、哪家是不好的,沒有一家是信得過的。跨行業培訓課程設置難度大,眾口難調,顧了東家,顧不了西家,很難使參訓人員都滿意。行業協會號召力不強,在企業培訓中發揮作用不是十分得力。
二、我市開展企業培訓之優勢
一是我市企業培訓資源相當豐富。全市有14萬家大小企業,其中上規模企業有3萬多家。培訓對象可分為:經營決策者,企業管理層,企業技術人員,企業員工等層面。二是培訓市場相當活躍。涌現出了如溫州廠長經理人才公司、亞美信、賽納等為龍頭的培訓機構,有些還在進行跨省市、跨行業培訓,有些培訓理念與世界接軌,比較超前。三是大集團、大企業決策者對企業內訓十分重視。如正泰、德力西集團都有自己的培訓學校,賽格集團每年花上百萬元委托亞美信公司為企業員工進行系統培訓。
三、我市開展企業培訓的總體思路和方法措施
民營企業是我市經濟主體,是稅收的主要來源,是自主創新、社會發展的主動力,同時,又是“三個溫州”建設、實現溫州“三次跨躍”的主戰場。抓好企業經營者的培訓,是實現三支隊伍一起抓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貫徹落實《干部教育條例》的一項重要舉措,更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企業的必徑之途。根據以上的指導思想和總目標,以及對企業特點的綜合分析,提出如下企業培訓培養方案。
(一)領導重視,營造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氛圍。企業培訓工作,不僅需要各級領導的重視,還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在全社會上下營造一種有利于企業家成長的氛圍,企業培訓工作才能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因此,各級領導對企業經營者培訓工作應給予高度重視,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在企業培訓上,要舍得投入,為企業家的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抓住重點,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精品班次。企業培訓工作,抓住一批重點骨干企業的主要決策者,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能夠起到示范和推動作用。市級應對我市“五個一批”重點骨干企業董事長、總經理進行調查摸底,篩選出一批年齡輕、經營決策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企業經營決策者,作為重點培養的對象,實施素質提升系統工程,制訂長中短期的培養計劃,采用以政府資助的形式,舉辦精品培訓班,把他們選送到國內高校和國際名校進行培訓深造。同時掌握一批近期可以接替董事長、總經理人選,每年舉辦一二期類似于中青班的培訓班加以培養;對企業第三代接班人,應列入中長期的培訓計劃,眼光要更長遠。這種重點對象采取滾動式管理,逐年有所調整,而不是一成不變。培訓的方式,采取理論教育和實踐鍛煉相結合,缺什么補什么,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除此之外,每年還要舉辦一二期重點企業黨委(支部)書記培訓班,進一步加強和鞏固黨組織在非公企業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三)分類培訓,構建立體型的企業培訓體系。企業的規模有大有小、產值有高有低,行業門類紛繁眾多,但任何企業都由決策層、中層干部和普通員工三個層面組成,因此,我們在培訓企業經營者過程中,就是要分門別類,各司其職。企業決策層的培訓應由各級政府和企業主管和職能部門負責牽頭抓總;企業中層干部應由培訓中介機構來承擔;企業員工由企業自身組織內訓。政府應搭建門類齊全的網絡體系,定期舉辦《溫州講壇》企業專題講座,為企業提供公共服務產品。這樣從上到下就構成了立體型的企業培訓體系,為企業經營者素質的提升,構建和諧企業,促進溫州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必將起到巨大的作用。
(四)銳意創新,建立優勝劣汰的培訓市場機制。隨著企業競爭的日趨激烈,企業培訓中介也在迅猛興起,為企業培訓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鑒于目前中介培訓市場剛剛興起,市場機制還不很健全,培訓市場尚處于無緒的競爭狀態之中,因此,需要進一步加以規范,并制訂以利于公平競爭的游戲規則,建立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一是成立中介培訓行業協會,制訂入會的條件和規則,促使行業內的自我監督和管理,以致于提高培訓質量,達到公平競爭的目的。二是實行培訓質量評估認證制度。根據設定培訓質量、培訓效果、信譽度、收費標準、企業信任度等指標,進行星級評定,并向社會公布,促使培訓機構提高培訓質量,改進服務態度。三是規范培訓企業審批制度,設定中介培訓企業準入的基本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