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農民兄弟你在哪里就業
時間:2022-07-25 04:32:00
導語:我的農民兄弟你在哪里就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就業與再就業工作一直以來都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為了深入了解我省農村居民就業情況,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和江西財經大學統計學院組成聯合課題組,對農村居民就業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調查按照方便抽樣的方法在江西省南昌、贛州等9個地市展開,在27個縣區隨機發放的調查問卷中收回有效問卷230份。經過科學的計算,該調查抽樣所產生的邊際誤差不超過5%(95%的置信度),樣本容量符合理論要求。現對本次調查的問卷匯總情況分析如下:
一、農民就業主要在非農業
1.農民家庭人口相對較多,就業人數相對較少。農民家庭人口多在4人以上,但平均每戶就業人數僅有1.4人。在230份有效問卷中,有194個家庭人口在4人以上,占問卷總量的84.3%,相對城市家庭3.74個的平均人口規模來說,農村家庭規模較大。但與城市居民就業相比,農村家庭的就業率還比較低。在230戶被訪者中,有就業者326人,平均每戶就業僅有1.4人,而城市居民中有51.3%的人已就業。
2.已就業的多數農民在非農產業就業。調查顯示,超過90%的農村居民家庭有人外出務工,其中有2人以上外出打工的家庭占家庭總數的74%。在沒有外出打工的人當中,也僅有78人從事種植、養殖工作,占在農村就業人員的33.8%,如果把所有農村就業人員計算在內,約有83.5%的人員是在非農產業就業。
3.農民生活的逐步改善,主要來自農民的打工收入。農村家庭年收入不斷提高,生活條件逐漸改善。在229個農村家庭中,有150個家庭的年收入在萬元以上,占總數的65.5%。在消費支出方面,有98個家庭的年支出在萬元以上,占總數的42.8%。結果顯示,大部分家庭收支相抵后略有盈余,生活質量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在農村家庭的收入來源方面,收入主要來自外出打工者。外出就業者的年收入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最大,在229個受訪家庭中,每年寄5000~10000元回家的占33.9%,寄10000元以上的占27%。
二、留在農村就業的人中只有33.8%從事農副業
調查結果顯示,留在農村就業的人員中,有26%的人從事種植業,7.8%的人從事養殖業,16.5%的人從事副業;做小生意和從事其他職業的人員較多,兩者所占比例均為23.4%。從事種養殖業的農民僅占留在農村就業人員的33.8%,數據表明農業生產所需勞動力大大低于農村勞動力的供給,農村勞動力轉移還有很大的空間。當前很多地方的企業出現用工難問題,其根源并不在勞動力不足,而在于打工的工資收入與種田的收入沒有拉開到合理的差距,工資太低導致部分農民不愿外出務工。在本次調查中,有67位被訪者不愿進城務工,占全部樣本的29.1%,其中有54位表示打工收入太低是其不愿進城務工的主要原因。
三、外出務工人員素質低、待遇低尚未得到改善
1.農村外出打工者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在230個被訪者家庭中,外出打工者有318人,他們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其中具有初中文化的有144人,占樣本的45.3%;具有高中和小學文化程度的人數分別有59和58名;另還有17人只有小學以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外出打工者占219人,占樣本總量的68.9%。從調查結果可以推斷,江西省農村居民的文化水平還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應著力改善農村教育環境,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的普及。
2.農村外出打工者一般都是從事技術含量較低的體力勞動,如加工、輕紡和建筑等行業。所有被調查者中,從事加工行業有82人,輕紡行業有49人,建筑行業有37人,其他行業有54人,個體戶有24人,運輸行業有18人。各自所占樣本的比例分別是31.1%、18.6%、14.0%、20.5%、9.1%、6.8%。
3.外出務工者的待遇尚未得到有效改善。調查顯示,有35.2%和34.8%的外出務工人員認為工資太低和工作時間過長,大多數人需要經常加班。在勞動保障方面,辦理了養老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的人員分別只占外出務工人員總數的20.9%,21.3%和30.4%,有高達22.6%的人未辦理任何保險。值得一提的是,在230份有效問卷當中,有35人并不清楚企業是否為其辦理了保險,占到樣本總量的15.2%,說明外出務工人員的勞動保障意識仍然較低,需要進一步加強宣傳和教育。
四、農民希望政府提供什么幫助?
1.多渠道、全方位為“打工經濟”創造條件。外出務工者想得到政府幫助的方面有很多,依次是提供技能培訓、保障合法權益、直接組織進廠、解決子女上學問題、提供就業信息,分別占樣本總數的35.7%、33.9%、30.9%、23.0%、21.3%。
2.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技能培訓。農村外出務工者基本上從事的都是技術含量低的行業,培訓需求非常強。建議政府根據居民的實際需要,適當擴大培訓的覆蓋范圍,并有針對性地提供培訓的項目。調查顯示,有35.7%被的外出務工人員希望得到就業技能培訓,其中希望得到制造業、服務業、建筑、針紡、維修方面培訓的比例分別為25.9%、40.8%、21.9%、14.5%、28.5%。培訓時間以15~30天最受歡迎,占樣本的40.4%。
3.加強勞動保障的宣傳教育,建立勞動者的維權機制。一是農村就業者辦理保險的情況不容樂觀。沒有辦理任何保險的人有52個,占樣本的22.6%,再加上樣本中15.2%不清楚是否辦理的部分,估計沒有辦理任何保險的人數在三分之一以上。二是農民工工資的拖欠問題目前還較普遍。在整個調查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在被訪人群中有142個就業者的工資是按時發放的,占樣本總數的61.7%;但也有75人的工資不是按時發放的,占樣本比例高達32.6%。三是工作時間長,加班已是家常便飯。在外出打工者人員當中,工作時間長是他們遇到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其中,有70人偶爾加班,占樣本的30.4%;還有一部分人自愿加班,占樣本的66%;經常被強制加班的人數也不少,高達45人,占樣本的19.6%。以上問題一方面反映出勞動者的勞動保障意識較差,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勞動者維權缺乏合適和有效的途徑,需要相關部門加緊研究措施。
4.資金、信息、減負是農民創業最關注的問題。創業是城鄉居民實現就業的重要渠道。創業者希望得到政府的幫助依次有提供貸款、提供致富或創業信息、降低稅費負擔、簡化注冊審批程序、提供相關培訓,比例分別為53.9%、50.0%、46.5%、36.1%、23.0%。
5.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普遍希望政府提供農業知識、優良品種、農產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幫助。在實際調查中,了解到農民朋友普遍希望政府能提供一些幫助,例如開展農業知識講座、引進優良品種、建一些小加工工廠等,以提高農副產品的產出利潤,同時也可以緩解農村居民的就業壓力。
五、本問卷所隱含的基本信息
1.增加農民收入的最主要的措施在農業領域之外,加快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是推動農民致富的最主要手段(一方面使農民獲得更多打工收入,另一方面使更多的農民成為市民)。
2.要關注“劉易斯拐點”的到來,警惕制造業低成本優勢喪失造成沿海產業越過中部向西部轉移。
3.提高農民科學文化水平等基本素質和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是幫助農民就業的焦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