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雙聯雙推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時間:2022-07-30 10:19:00

導語:關于雙聯雙推工作的實踐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雙聯雙推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去年四月,*市級機關工委與海州區委聯合開展了以“市級機關黨組織聯系村(居),機關黨員干部聯系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為主要內容的“雙聯雙推”活動。全區共有32個村(居)和市級機關黨組織結成共建單位,根據“雙聯雙推”工作目標,各市級機關黨組織都能較好地發揮在資金、人才、信息、技術、管理等方面的長處和優勢,制定和完善了“雙聯雙推”工作方案,明確各單位工作責任人,針對村(居)黨組織階段性工作的開展出點子,理思路,定措施,辦實事,解難題,切實推動了基層黨組織建設,互助共建工作成效顯現,促進了聯系村(居)的綜合實力不斷提高。截至目前,市級機關先后為共建村、社區解決項目經費14.1萬元、幫扶特困家庭151戶、捐助幫扶資金20.4萬元,并贈送電腦、電視機、影碟機、空調、被褥、食品等物品價值數百萬元,為五年再造一個新海州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一、加強結對共建,鞏固基層建設。一年以來,市級機關黨員干部紛紛走出機關先后有*多人(次)深入到海州農村、社區開展結對幫扶,不僅在黨的組織建設、黨員教育與管理、發展農村、社區經濟和社會事業上給予大力支持,而且有力地促進了基層黨組織自身建設和扶貧濟困、改善民生及新農村、新社區現代化建設水平的提高。在錦屏鎮,劉頂村與市國稅局共同過組織生活五次,開展共建活動兩次;獅樹村獲得市煙草局扶持資金3萬元,新建社區衛生服務站1所,共同過組織生活八次,開展共建活動三次,慰問困難黨員11戶,贈送慰問金3300元;市科技局對朐山村多次關顧,先后過組織生活四次,開展共建活動一次;酒店、新海、陶灣3個村分別與市行管局、市農信社、市國土局先后多次對接,共同過組織生活均在兩次以上。通過多次結對共建及共過組織生活,錦屏鎮各村黨組織活動全面推進,黨員視野進一步拓展,基層建設更加穩固。在海州街道,市公積金管理處了解到南門社區沒有辦公及活動用房,主要領導多次到南門社區,幫助設計、規劃、選址。在市公積金管理處的鼎立支持下,*年5月南門社區300平方,集辦公、勞動保障、閱覽、文體活動、黨員服務中心為一體的多功能活動用房正式投入使用。在洪門街道洪門社區與市委辦公室共同過組織生活兩次,市委辦公室慰問困難戶2名,分別送慰問金600元、食用油十斤、雞蛋十斤,為社區贈送資金*元、電腦一臺、電腦桌5張、電視機一臺、影碟機一臺;市紅十字會與新莊村共同過組織生活三次,開展健康咨詢活動一次,慰問困難群眾20人次,贈送棉被40床、大米3200斤;市拆遷辦與紅旗社區共同過組織生活兩次,為社區贈送資金*元。在海州開發區市人防辦和市環保局在“雙聯雙推”活動中做到定期走訪村,走訪普通群眾,走訪基層黨員干部。與開發區兩村共同過組織生活十次,深入聯系戶走訪21次,慰問困難黨員13人(次),捐贈圖書*冊、電視機1臺。市環保局在海州開發區區域環評的送審過程中幫助開發區多次與省廳協調,最終區域環評順利得到批復。在幸福路街道文化社區聯動單位市規劃局了解到該社區因多次拆遷,沒有辦公及活動用房,社區居民各項活動沒有場所的情況后,規劃局主要領導幾次主動帶隊到文化社區,幫助設計、規劃、選址。在市規劃局的鼎立支持下,2008年3月文化社區360平方米,集辦公、勞動保障、閱覽、文體活動、黨員服務中心為一體的多功能活動落成。社區的自身建設得到了明顯增強,廣大黨員和群眾成為了最直接的受益者。

二、突出項目拉動,加快增收步伐。自“雙聯雙推”工作開展以來,市級機關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走進農村,深入社區,切實做到“雙聯”聯系密切,“雙推”拉動工作。在新壩鎮,市物價局領導幾下大穆村,促成了雙方單位結成項目對子互助共建;市經貿委領導多次與朱圩村黨員干部交流,提出了許多發展經濟和社會事業建設的寶貴指導意見。同時,對接上級機關采取有效措施,促成了新壩鎮普安等村部服務中心的建成,由幾十平方米擴建到百余平方米,改善了辦公條件。去年6月3日,市農業局領導來到大屯村,詳細理解新農村建設情況,在走訪了幾家養鵝戶養殖困難情況后,大忙剛過即在大屯開展了農業技術服務指導培訓;“雙聯雙推”動員大會后,市物價局領導來到大穆村結對幫扶,了解村基本情況、產業特色,并采取了多項措施解決農村實際困難和存在問題。結對后,新壩各掛點共建單位幫助農村解決項目經費10萬元,幫扶社區特困家庭80戶,捐助幫扶資金5元,受到了農村黨組織以及村民的廣泛好評。在錦屏鎮,市科技局積極發揮其政策、技術及資金優勢,為朐山村廣大菜農提供免費的政策及技術扶持上百次,提供資金扶持3萬元,拓寬了農戶增收渠道,加快了集體增收步伐。

三、強化教育培訓,實施“授漁”戰略。在結對共建中,市級機關廣大黨員干部積極投入提供業務咨詢、開展教育培訓等各種為民辦實事、做好事的行動中。一年內,在新壩鎮,市級機關單位聯系農技部門共組織農業蔬菜、水稻、養殖等授課30余次,培訓人數達6500人;聯系勞保部門開展市場營銷、電動車維修、電焊等技能培訓,700受訓人員獲得了資格證書。通過培訓,村民們增長了知識,學會了發家致富的本領。去年5月初,市藥監局領導到魏口村大力宣傳農村合作醫療的惠民政策及目的和意義,幫助搞好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工作,注重規范管理,逐步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管理機制;錦屏鎮劉頂村、獅樹村、朐山村等積極聯系對口市屬單位,組織村民開展法律、科技等知識培訓班10期,培訓人數1105人,受到廣大群眾稱贊,培養并造就出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海州街道新建社區與聯動單位市科協組織開展了“科普社區行”活動,邀請了科普專家、無黨派知識分子聯誼會中的律師為社區群眾進行法律咨詢,解答群眾疑難。在雙龍社區,市廣電局出資一萬元幫助建設廉政文化宣傳長廊,為雙龍社區創建省級廉政文化進社區示范點起到了促進作用。他們還通過為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免費送書籍等形式,給他們送技術、送信息、送崗位,努力幫助他們實現再就業。

四、開展文體活動,傳承文明新風。海州街道雙龍社區與聯動單位市廣電局組織開展的“奉獻愛心,傳承文明”系列活動,先后已為10名貧困人群解難,形成了較為廣泛的社會影響。在新壩鎮,市文化旅游局深入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在提高廣大村民、居民物質生活水準的基礎上,更加提高了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首批建成沙杭、大穆“農家書屋”,老年活動中心3家;開展送文藝演出活動20場次、電影200場;贈送圖書1100本;每年舉行農民體育節日活動,塑造良好精神文明風貌。在錦屏鎮,市級機關各單位與對接各村,充分挖掘當地傳統文化資源,聯系錦屏文化站組織培訓文藝骨干,并大力開展送戲進村、送電影進村、送文化進村等移風易俗活動,引導村民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朐陽街道村居積極主動的和市共建單位聯系,定期邀請共建單位來村居共同過組織生活,按照“五好”基層黨組織的要求,對村居黨組織創建進行指導,市級機關捐贈了辦公及學習用品,改善了村(居)的學習環境,豐富了基層黨員的學習內容,為村居解決了許多發展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推進了村居黨組織規范化建設。結對單位攜手,為農村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困難,給他們帶來更多的組織溫暖。村居經常和共建單位開展多種多樣的聯誼活動,幫助村里“農村服務中心”新建了圖書館,共建單位捐贈書籍500余本,村居基礎設施建設缺少資金,市共建單位主動捐贈幫扶資金達2萬余元。幸福路街道幸南社區聯動單位市委統戰部在資金上給予社區很大的幫助。去年“七一”前夕,他們會同社區自編自演,載歌載舞、吹拉彈唱,用美妙的歌聲、歡快的舞步和動人樂曲謳歌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謳歌黨的豐功偉績。幫助成立了“幸南社區老年文化活動室”。

五、提高思想認識,落實長效幫扶。1、面向基層、服務群眾是做好結對“雙聯雙推”的出發點。在這次活動中,雙方十分注重農村、社區黨員、群眾與機關黨員的交流,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黨組織活動,增進了機關和農村、社區的友誼,讓基層更加理解機關工作的繁瑣,讓機關更加了解到農村、社區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不易,同時市級機關力所能及地幫助農村、社區弱勢群體,體現了黨對人民群眾的關懷。社區群眾普遍認為,這樣的活動不但加強了機關與群眾的聯系,還使群眾多了一個傾訴民情的地方;多了一個幫助弱勢群體解決困難的部門;多了一個了解黨和政府決策、部署的渠道。

2、緊貼實際、務求實效是做好結對“雙聯雙推”的著力點。“雙聯雙推”活動是機關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之間的一種良性互動,只有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充分整合資源優勢,在“共建”基礎上達到“雙贏”的目的,活動才會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為此,力求抓住重點實現整體推動。對于農村、社區來說,由于在結對共建中得到了市級機關在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些農村、社區急需解決的問題,進一步調動了農村、社區的積極性,使新農村建設、和諧社區的創建水平有了新的突破。另一方面,對于市級機關來說,通過結對“雙聯雙推”這一活動載體,為其行業知識的宣傳普及、行業服務的延伸輻射、行業工作的拓展提高和行業形象的全面展示提供了平臺。

3、領導重視、率先垂范是做好結對雙聯雙推的關鍵點。幫扶工作的力度決定村居建設的速度;幫扶工作的速度決定文明村居的程度。一年的實踐充分證明,領導的重視和支持程度如何,對結對“雙聯雙推”工作的開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與農村、社區結對共建活動中,市級機關的主要領導同志們率先垂范參加各項活動,部門領導也主動深入農村、社區開展工作。正是有了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參與,給農村、社區普通黨員、群眾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從而促進了這項工作的健康開展。

實踐證明,“雙聯雙推”活動帶來的不僅僅是雙方黨建工作的加強,農村、社區面貌的改善,廣大百姓的認可,更是廣大黨員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重要體現,進一步擴大了黨在農村、社區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放大了共建單位先進性教育的成果,廣大百姓因共建活動而增強了對機關部門的滿意度,在基層廣大群眾中樹立了機關干部的良好形象。同時也為今后進一步探索加強黨在基層的先進性建設、扎實推進強基工程提供了有益啟迪和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