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育甘露賑黎民十五以工代賑工程
時間:2022-08-01 04:28:00
導語:撫育甘露賑黎民十五以工代賑工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是中國著名的革命發祥地,又是欠發達地區。黨中央、國務院歷來對*老區貧困地區人民十分關心,傾注了熱切的關懷和大力扶持。以工代賑作為國家一項“德政工程”,它注視著每一個貧困地區,把黨的關懷送到每一個需要扶助的地方。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以工代賑工程在*大地掀起了陣陣熱浪,描繪了一幅幅斑斕的畫面。“十五”期間,全省共安排以工代賑投資11.56億元,其中以工代振資金10.78億元(國債資金3.63億元,預算內資金7.15億元),省配套5274.6萬元資金,重點用于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建設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工程和減貧致富工程,一是圍繞農業生產增收,建設基本農田和農田水利;二是圍繞群眾生活增質,建設飲水工程;三是圍繞產業優化增勁,建設林果業示范基地和草畜牧場;四是圍繞改善開放環境,建設農村交通;五是圍繞投工投勞增收,實施勞務報酬制度,并置換9000萬元資金支持整村推進工程移民扶貧搬遷工程。為貧困地區建設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山上披綠裝,田中禾苗壯,屋里糧滿倉,山區變通途,村貌變了樣,生活大提高”,以工代賑這項民心工程讓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條件大為改善,增加貧困群眾收入,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確保了社會穩定,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受到廣大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和廣泛贊譽。下面,就讓我們跟隨著一組組宣傳照片來看看五年以工代賑項目的建設情況,感受光榮和喜悅、艱辛和汗水、成績和輝煌。
建設農村交通,劈出致富道路
“想致富,先修路”已成為扶貧開發、加快農村發展的經典共識。為了盡快改變貧困地區交通落后面貌,改善對外開放環境,以工代賑扶貧始終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重中之中,并不斷修通省際間、縣際間的斷頭公路、不斷完善經濟開發路和鄉村出口路。披荊斬棘,逢水架橋,成效顯著。五年來,交通建設項目共投資68825萬元,新建公路537條,共計2626.5公里,擴建道路1234條,共計6675.9公里。其中跨省鄉村公路20條,跨設區市鄉村公路11條,跨縣鄉村公路104條,連接國道、省道等干線公路135條。建設中小橋梁270座,總長11717延米。
建設農田水利,夯實農業之基
以工代賑把農田水利建設作為重點扶持項目。很多地方還存在掛壁田、忘天田,水利設施差、水庫年久失修等情況。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大力興修水利,改善灌溉條件,扭轉農業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通過5年來的以工代賑,共投資28668萬元。改造中低產田31.1萬畝,加固維修病險水庫297座,開挖襯砌灌渠1053.5公里,興建和改造電排站265座,新增和改善灌面各54.7、152.7萬畝。通過建設農田水利項目,扶助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人畜飲水工程,造出生命之源
“一天難挑三擔水,兩里以外洗衣裳”曾經是很多貧困鄉村吃水難、用水難的真實寫照。即使是在鄱陽湖周邊的一些縣城,常年受到血吸蟲的困擾,一到旱季人畜共飲問題也非常突出,健康得不到保障,何來經濟的發展?“十五”期間,共投資4156萬元,按照“開源治劣(治理劣質不衛生水)”要求,通過打井、鋪設管道、建集雨工程、修筑塘壩、建蓄水池和簡易自來水等工程,解決了100.15萬人,74.8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農村飲用水更為安全,新鮮的生命之水為貧困地區發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治理小流域,建綠水青山
我省是南方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區,“光山禿嶺濁水流、千溝萬壑土迸裂”,令人觸目驚心。水土流失嚴重制約了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十五”期間,以工代賑加重對小流域治理力度,投資2170萬元,小流域治理859處,總面積達到562473畝。如今,放眼望去,過去的荒山禿嶺披上了綠裝,生態環境有所好轉,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改善,田里稻谷飄香,人民安居樂業。
開發林果業五年結碩果
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是富民富鄉的重要措施。五年來,以工代賑認真實施全省果業發展規劃,堅持“南橙北梨”的發展重點,按照“高標準建園、規模化種植、良種化改造、高效益示范”的原則,扶持一批有著山地資源,平均溫度高,日照充足,無霜期長的優勢地區,建設高產優質高效的林果業示范基地,投資1087萬元,并帶動一大批農戶,改善種植結構,改良品種,建設引導了具有示范效益的臍橙、早熟梨、筍用竹、甜柚、大甜棗、薄殼山核桃等31個示范基地,開辟貧經營新路子,使昔日的荒山如今成了“花果山”、“聚寶盆”。
促進民族大團結德政工程得民心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我省雖屬民族小省,但以工代賑工作始終從小處著眼辦民族大事。五年共統籌安排以工代賑等資金944萬元,重點幫助民族鄉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民族特色經濟。收到了既改變當地山河舊貌,又富裕了少數民族群眾的雙重效果,民族間感情更加融合。
兌現勞務報酬增收富民之策
組織貧困地區群眾通過參加工程建設,獲得了大量的短期就業機會和相應的勞動報酬。五年間,按照“前期工作中體現、資金計劃中安排、項目實施中監管、財務資料中反映”的要求,全過程執行勞務報酬政策,在國家以工代賑資金中共安排勞務報酬專項資金15439萬元,直接發放到參加工程建設的貧困農民手中,帶動貧困群眾自我脫貧,走上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