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消耗企業和森林資源消長平衡情況調研報告
時間:2022-08-01 05:03:00
導語:木材消耗企業和森林資源消長平衡情況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省政府領導的重要批示,省發改委、林業廳、環保局組成聯合調研組,于*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采用實地調研和信函調研相給合的方式對全省木材消耗企業和森林資源消長平衡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有關情況綜合報告如下:
一、森林資源和木材消耗現狀
(一)森林資源狀況
據全省“十五”期間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成果顯示,全省林地面積1062.92萬公頃(折合1.59億畝),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63.7%,其中有林地面積871.69萬公頃(折合1.31億畝),占林地面積的82%。在有林地面積中,喬木林占90.5%,竹林占9.5%。全省森林覆蓋率60.05%,竹林面積82.39萬公頃(折合1236萬畝),兩項均居全國第二位。
全省活立木總蓄積35357.23萬M3,其中喬木林占94%、疏林占0.3%、散生林占4.3%、四旁樹占1.5%。活立竹總株數15.01億株。
總的來看,“十五”期間,我省森林資源呈上升趨勢,實現了“六個增長”,即森林覆蓋率由59.7%提高到60.05%,活立木總蓄積量由2.9億M3增加到3.5億M3,林業用地面積由1.57億畝增加到1.59億畝,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63.67%,有林地面積由1.29億畝增加到1.31億畝,有林地畝均蓄積量由2.31M3增加到2.81M3,毛竹林面積由1114萬畝增加到1236萬畝,毛竹數量由13.7億株增加到15億株。
(二)木材加工企業情況
據*年4月“全省木材加工(經營)單位清理整頓”的統計結果,我省有木加工企業4150家。本次調研匯總我省現有木加工單位3557家(減少593家),其中:鋸材1150家(年生產能力107.47萬M3,下同)、木膠板128家(32.83萬M3)、中纖板和硬質纖維板22家(88.43萬M3)、刨花板20家(21.78萬M3)、細木工板280家(87.81萬M3)、木地板72家(253.76萬M2)、裝飾板29家(2.91萬M3)、家具950家(38.84萬件)、單板28家(1.65萬M3)、木漿造紙2家(39.5萬噸)、木筷5家(1.04萬標準箱)、其他木制品871家(46.03萬M3)。
全省年耗材5萬M3以上的木加工企業主要有宜春羅賓、撫州大亞、吉安綠洲、信豐綠源、婺源邁爾泰、永豐綠盛、崇義華森、宜豐宏豐、德興綠野、婺源百源、鷹潭百源、銅鼓綠海、宜春細木工、*晨鳴紙業等14家,其*年各類木材消耗總量為105.8萬M3。
本次調查匯總顯示,*年以來新增木加工企業329家、改擴建2家,計消耗木材141.54萬M3;其中:中(高)纖板新建1家(撫州大亞)、改擴建2家(吉安綠洲、宜春羅賓),消耗木材92.24萬M3;細木工板42家,消耗木材20.85萬M3;木膠合板5家,消耗木材1萬M3。
(三)木材消耗情況
按全省林業統計年報的實際產量和規定的耗材折算率推算,剔除重復計算和省外及進口材,*年實際消耗本省各類木材總量為392.71萬M3,其中三剩物21.96萬M3。*年預計消耗本省各類木材總量為438.46萬M3,其中三剩物24.52萬M3,比*年耗材總量約增長11.65%。
(四)木材消長分析
國務院批準我省“十五”期間年森林采伐限額為1529.5萬M3,占全省年均森林資源凈生長量的71.3%。按采伐類型分:主伐477.l萬M3,撫育采伐437.0萬M3,其它采伐615.4萬M3;按消耗結構分:商品材720.3萬M3(折合木材482.6萬M3),占47%,農民自用材315.6萬M3,占22%,燒材493.6萬M3,占31%。
*年消耗本省木材392.71萬M3,其中中纖板等耗纖維材(實際為小徑材)均按原木計算(下同),折合活立木蓄積為586.13萬M3,*年折合活立木蓄積為654.41萬M3,分別占“十五”期間商品材采伐限額的78.87%和90.85%。
我省向國務院申報的“十一五”期間年森林采伐限額為1815.3萬M3,其中商品材采伐限額953.6萬M3(折合木材593.6萬M3)。
按全省現有木材加工企業生產能力測算,全部達產達標后將每年消耗本省各類木材658.11萬M3,折合成活立木蓄積為934.92萬M3,占我省“十一五”期間年商品材采伐限額的98.04%。
從上述情況分析,“十一五”期間全省木材加工企業生產能力已接近我省商品材采伐限額,考慮原木出省和非法外流木材情況,我省商品材消耗趨于超飽和狀態,必須嚴格限制各類木材加工企業的無序擴張。
二、規范木材加工管理的主要作法
(一)領導重視,強化對森林資源的保護
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提出了“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發展戰略。省委、省政府頒發了《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贛發[*]5號),提出堅持生態效益優先原則,在“鞏固和加強生態建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年7月,省政府先后下發了《轉發省計委等部門關于加強資源與環境保護促進產業健康發展意見的通知》(贛府廳發[*]23號)、《關于建立保護發展和利用資源優勢促進相關產業健康有序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贛府廳發[*]105號),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相關的林產工業項目管理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各地黨委、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也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嚴格保護、科學利用森林資源的政策。
(二)完善政策,規范林產工業項目管理
省林業廳、省發展計劃委員會于*年4月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全省林產工業快速、健康、持續發展的意見》(贛林工字[*]104號)。*年5月省林業廳編制下發了《*省林業產業發展規劃》(贛林工字[*]112號)。*年9月,省發改委、省林業廳又聯合下發了《*省林產工業項目管理規定》(贛發改工業字[*]977號)。這些文件明確了發展布局、項目建設要求和核準程序,有利于加強宏觀管理,扼制規模小、水平低、質量差項目的盲目建設。
(三)扶優汰劣,開展木材加工清理整頓工作
*年7月至*年5月,我省開展了全省木材加工(經營)單位清理整頓工作,共取締木材加工(經營)單位2082家,占總數的23.13%,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隨后,大部分地區還自行開展了多次木材加工清理整頓工作。如吉安市*年取締了565家木材加工企業;宜春市*年依法取締提煉樟樹油的加工企業25家,*年關閉、取締了木材加工企業計53家,*年取締了滴水法生產的松香加工企業5家;撫州市*~*年連續三年組織開展了對木材加工企業的清理整頓。
(四)政府引導,推進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
*年4月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加快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的若干意見》,確定先在宜春市試點。目前宜春市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如火如荼,市政府發動了聲勢浩大的“造楊運動”,今年10月,省委、省政府在宜春召開了“全省營造林工作現場會議”,對全省營造林工作進行了總動員、總部署,提出用5年時間使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5%的目標。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森林資源質量不高,消耗結構不合理
我省森林資源雖然保持了增長的發展勢頭,但仍存在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森林資源蓄積量僅為全國的2.8%;林分每畝平均蓄積僅為2.8M3,低于全國平均5.2M3的水平;針葉林面積占林分總面積的75.8%,闊葉林面積僅占24.2%,;中幼林面積占林分總面積的87.7%,而成、過熟林面積只占12.3%。可利用的資源偏少。
目前實際可采資源不容樂觀。有的地方木材加工能力超過了當地森林資源的可供能力,一些地方松雜木利用過度而杉木、竹材利用不夠,有的則是利用小徑材的項目多而利用大徑材的項目少,導致在森林資源消耗中存在區域布局不合理或材種利用結構不合理的問題。
(二)項目管理不規范,精深加工水平低
近幾年來,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有些地方盲目引進了一些科技含量低、規模小、加工增值不大的項目,甚至有些是大量消耗闊葉樹或產品質量低劣的項目。有的不履行審批手續,有的先建后批。“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三同時”制度執行情況差,“三廢”排放污染嚴重。現有項目精深加工或多次加工的不多,高附加值產品和出口產品少,產業鏈不長,產業聚合度低,新產品、新技術開發能力弱,資源利用不盡人意。
(三)大型木材加工企業原料收購困難
據調查,一些技術先進、規模較大的木材加工企業,如宜春羅賓、撫州大亞、吉安綠洲等企業,常常出現原料收購困難而停產的情況,損失巨大。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小廠眾多,無序競爭。小廠點多面廣,管理難度大,無證收購嚴重,與大廠爭奪原材料。二是地方保護,跨區購材困難。許多地方對本地企業定向保供、禁止跨域銷材,大型加工企業很難在合理經濟區域內自由收購木材。三是價格受限,可用材不足。受價格限制和政策影響,木材生產者不愿用商品材采伐指標來供應林區三剩物和次小薪材。四是資源外流,可供量減少。受利益驅使,利用高速公路等途徑偷運木材銷往浙江等省市,木材非法外流較為嚴重。
(四)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滯后
我省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已經啟動,不少大型企業制定了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規劃,正在逐步組織實施。但是,進展緩慢,已建基地規模與其加工能力不相適應,還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一是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優惠政策還未推廣至全省實施;二是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用地落實困難;三是資金投入不足,速豐林建設工程啟動慢;四是管理風險大,經營模式還不成熟;五是部分企業對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的認識不足,決心不大。
四、嚴格保護、科學利用森林資源的建議
(一)樹立科學發展觀
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努力推進生態與產業良性互動、協調發展。一方面要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珍惜來之不易的青山綠水,發展產業不能以破壞甚至犧牲生態為代價;另一方面要科學開發,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充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把山上建成綠色銀行。
(二)加強森林資源管理
1、分類施策。在管住公益林的同時,對商品林實行“規范、管好、放活”的方針。依法放活商品林采伐,加強采伐跡地更新造林的監督檢查,確保森林資源永續利用。
2、鼓勵培育。充分利用山地,加大低產林改造力度,同時大力發展平原林業,增加用材林資源,減輕山林的供材壓力,對非林地上營造的林木,由所有者自行決定采伐,不納入木林生產計劃管理,不限制采伐指標。
3、加強管理。要進一步加強林業基層建設,切實發揮林業工作站、森林公安機關在源頭管理和木材檢查站在流通管理中的作用,在出省高速公路上適當增設木材檢查站,防止我省木材外流。木材加工企業必須依法經營、憑證收購、建立臺帳。要加大林業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活動。
(三)嚴格項目管理
1、規范程序。林產工業項目建設必須符合林業產業政策,堅持高起點、高技術、高效益。項目建設必須符合省林業廳編制下發的《*省林業產業發展規劃》(贛林工字[*]112號),并按省發改委、省林業廳聯合下發的《*省林產工業項目管理規定》,辦理預審、核準、發證手續。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為進一步強化林產工業項目管理,建議將《*省林產工業項目管理規定》(附后)修訂后以省政府規章形式頒發。
2、調整結構。各地要結合當地森林資源狀況和可供能力,制定出林業產業發展規劃。今后不再核準消耗天然闊葉樹的加工項目,嚴格限制中、高密度纖維板的再建設項目,鼓勵新建以杉木、毛竹為原料的加工項目。盡可能減少原木和鋸材的銷售。
(四)搞好清理整頓工作
依法關閉和取締未經投資主管部門和林業主管部門批準、未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而設立的木材經營加工企業。堅決淘汰那些工藝落后,木材利用率低、產品檔次差、環境污染嚴重的企業。對木材經營加工企業許可證實行年度審核制度。對違反《森林法》及相關法規,非法收購木材的加工企業,撤消行政許可,吊銷營業執照。對現有木材消耗企業執行環保法律法規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違法建設項目予以嚴肅處理。對達不到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木材消耗企業實行限期治理,限期治理不合格的要給予停產處理。
(五)扶持龍頭企業
落實好國家給予林業發展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各級政府及有關主管部門應依法行政,不搞區域封鎖和地方保護,為企業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各級政府不得盲目引進消耗森林資源的加工企業。龍頭企業所需的專項用材由省林業廳計劃單劃,支持企業合法收購原材料,做好跟蹤服務工作。
(六)加快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
建議省政府盡快下發《關于加快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的若干意見》。新建或擴建大中型木材加工項目,必須首先落實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資金,基地建設與加工項目建設同步進行;對已建大中型木材加工企業,必須按自給60%的標準補建工業原料林基地。對企業建基地在政策扶持、技術指導、基地規劃、林地落實等方面做好協調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