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必將為當代政治發展道路提供強大文化底蘊
時間:2022-08-08 04:10:00
導語:和而不同必將為當代政治發展道路提供強大文化底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談到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時指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人類文明進程史的繼承、發展和創新。
人類文明是豐富多彩的,任何一種政治文明都不是脫離時空的天外來客,任何一條順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政治發展道路都不可能不顧國情而在荒原上孤立獨行,更不可能離開歷史傳承。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靈活地相結合。同時在繼承和借鑒中華傳統政治文化和社會關系發展重要規律“和而不同”的基礎上,設計提出了既能扎根于中國土壤,又順應時代潮流的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這一時代命題。“和而不同”這一社會關系發展的重要規律,它作為人類各種文明協調發展的真諦,為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創造發展出在當時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偉大的政治文明,那么它也必將為當代中國政治發展道路提供強大的文化底蘊。
上世紀末,全世界諾貝爾獎金得主齊聚巴黎集會宣言稱:人類如果要在下一世紀繼續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收儒家思想的智慧。當今在世界上更有人說: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化將占主導地位。在我的理解,這絕不是說要“東風壓倒西風”,而主要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和而不同”的思想智慧在處理多元文化的“不同”中實現和平、發展當今世界兩大主題的“和”。當今世界不同政治文明的因子相互滲透、融合、影響,構成了現代政治發展的重要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正是體現了時代精神,體現世界民主政治發展潮流。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政體的根本和基礎,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實現形式,是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體制上的保障。各派成員通過派出代表參加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發揮參政、議政和監督作用,派成員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發揮作用,是中國共產黨與派在國家政權中合作的重要體現,也是派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各派成員雖然以代表不同的界別加入各級人大,充分體現了差別性和個性的“不同”,但在人大所有的活動則不是以黨派身份參加而是以人民代表身份發揮作用,充分體現了同一性和共性的“和”,在真正意義上最廣泛代表廣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體現了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這是我國政黨制度的顯著特征,也是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主要內容。我國派是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派與共產黨既有在奮斗目標、根本利益、政治原則上的一致性,也就是“和”的一面,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不同意見和差異,也就是“不同”的一面。把必須保持一個寬松穩定、團結和諧的政治環境作為多黨合作的重要原則。保持寬松穩定、團結和諧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派忠言獻策,有利于共產黨接受來自黨外的批評和民主監督,有利于政治協商制度的有效發揮,形成和諧的政治局面。歷史證明,有“和”才能“合”,有“合”才能“作”。派的進步性與廣泛性的統一,決定了與執政黨存在一定差異,也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不同”。只有堅持求同存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和”來踐行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體現了國家尊重和保障不同少數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體現和不同民族間的平等、不同民族間的團結、不同民族共同和繁榮發展的原則,符合中華民族的發展關系史中“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團結統一的主流文化。56個民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56個民族共同構成偉大的中華民族,這就是“和”,這是中華民族完整統一的重要前提。56個民族有各自的特點,彼此間存在民族的宗教信仰的語言文字差異,這就是“不同”。“和而不同”作為中華民族之根,經過世代演化、傳承、積淀,已進入中華民族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成員的血脈,“和而不同”的意識已積淀在各民族人民的靈魂深處,它已成為一種基因植入56個民族的生命信息之中。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各少數民族的個性和差異,并使他得以積極發展,正因為有了各民族的各具特色,中華民族才有優美的大合唱的和聲而不是齊唱,它的主旋律就是56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
“和而不同”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追求的理想,而實現這一理想離不開和諧存異理念。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設計,即是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突出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