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村調查思考
時間:2022-09-18 11:29:00
導語:先進村調查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長期以來,由于**鄉高村原村兩委班子組織不力,工作中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新矛盾,導致村里兩委班子軟弱渙散、集體經濟薄弱、村級負債嚴重、公益事業無人問津、農村經濟發展緩慢等被動局面,成為全鄉“散、亂、窮”的后進村。前幾年,鄉黨委、政府多次進行治理,均收效甚微。**年以來,鄉黨委、政府以第五次村委換屆為契機,認真查找村基層組織建設的薄弱環節和制約“瓶頸”,積極探索加強村級組織建設的新方法、新路子,集中精力對后進村高村進行了整頓和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經過一年多的建設,該村呈現出村級組織領導力量強、村內經濟繁榮、社會治安穩定、村容村貌新的明顯變化。該村黨支部連續兩年被鄉黨委評為“先進黨支部”,**年,村黨支部書記張立貴當選為安陽縣第十次黨代會代表。高村的成功治理和建設,推進了全鄉村級組織建設的長足發展。近期,**鄉黨委就高村從后進村整治成為先進村的發展變化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高村整治前的現狀
高村位于**鄉東南部,全村2700口人,58名黨員,13個村民小組,3363畝耕地。該村人多地少,交通閉塞,生產落后,經濟發展緩慢,是個典型的農業村。
**年以來,由于該村家族派系矛盾激化、黨員內部不團結、村兩委幾次換屆不成功,造成村兩委班子癱瘓、群眾亂占宅基地問題突出、計劃生育監管失控、經濟發展緩慢等混亂局面。期間,鄉黨委、政府對扭轉高村落后情況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但因該村家族勢力嚴重對立,派系斗爭激烈,整頓工作收效甚微,就連下派鄉干部也多次被孤立和毆打,沒人敢出面擔任村干部,致使高村無法正常開展工作。**年8月,高村兩委干部集體辭職,后經黨委任命的支部班子到村里主持開展工作,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最后也因阻力太大而維持不久。村里用電秩序混亂,群眾上訪增多,各項工作無法開展,基本處于無政府狀態。
首先,班子軟弱渙散是高村成為后進村的主要原因。以前,村“兩委”班子軟弱渙散,村里各項工作基本無人管事,造成村級財務管理混亂、帳目不清、“斷頭帳”多的不良現象。尤其是村干部變動后,財務不移交,新官又不理舊帳,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的后患。
其次,村風亂是高村成為后進村的直接原因。由于受宗族、派性影響,前幾年,在村委換屆選舉中,村里一些家族勢力的代表人物,認識問題不講公正、公平,以血緣關系或人緣劃線,企圖控制選舉結果。群眾分辨是非能力低,對自己的民主權利認識不到位,致使少數群眾違背自己意愿進行選舉,造成村里糾紛多、問題多、干群關系緊張,影響了村里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
第三,集體經濟薄弱是高村成為后進村的重要原因。據調查,高村集體經濟幾乎為空白,不僅村里正常開支無法保證,再加上村級負債嚴重,干部工作有心無力,村內公共建設、村容村貌及公益事業無從談起,造成各種矛盾加大,解決糾紛更難。
三、解決高村問題所采取的對策和方法
結合高村的實際情況和存在問題,**鄉黨委、政府把加強村領導班子凝聚力、提高兩委干部戰斗力、強化經濟發展力、激發干群向心力作為解決高村突出問題的重要手段,通過建立健全各種制度,逐步使高村的各項工作走上正規化道路。采取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換屆選舉為契機,建好村級領導班子。農村經濟發展,社會事業進步,必須有一個高素質、強有力的村級領導班子。**年第五屆村委會換屆時,鄉黨委、政府加強了對高村黨支部的領導和保障功能,強化了組織手段,在下派鄉干部任村支書的基礎上,成立高村工作組,對高村村委換屆工作進行具體指導。鄉工作組圍繞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深入村民家中進行調查了解,從各方面收集村里致亂的原因。在充分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通過廣播、張貼標語、發放公開信、召開座談會等多種有效形式,大力宣傳村委換屆的有關政策規定,增強了群眾參與村委換屆選舉的法律意識。同時,還及時聯絡群眾代表、老干部代表、黨員代表及村里在外知名人士,召開多種形式的會議,制定出村委換屆選舉的合理方案,為選出群眾心目中的村委班子提供保障。
**年8月,工作組以村委換屆選舉為契機,采取主會場與分會場相結合、固定投票站與流動投票點相結合等有效措施,由村民會議、村民小組、村民代表推選產生了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按照選舉法由選民投票產生了村委會11名候選人,并通過選民投票選舉出張立貴等7人為高村新一屆村委會成員,張立貴任高村村委會主任。
為了切實解決高村班子“軟弱渙散”問題,根據征求到的群眾意見和對村委班子成員的能力考查,及時對高村黨支部進行選舉,通過召開黨員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黨支部委員會,村委主任張立貴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使黨支部、村委會一把手實現了“一肩挑”,從而提高了村兩委班子的戰斗力和凝聚力,真正使高村兩委班子形成合力,做到“有人抓事、有能力管事”。
(二)以整治超生為突破口,使計生工作步入法制化軌道。多年混亂的高村計劃生育工作成了一大難題,早婚早育、計劃外超生現象嚴重,如果不及時處理,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就不能在高村得到很好的落實,如果從嚴從重處罰,會使高村再次步入混亂局面。面對執行黨的國策與村內穩定兩個矛盾,新一屆高村兩委班子在鄉工作組的指導下,認真研究制定了既不違背計生政策,又不造成再次混亂的合適方案。堅持不怕吃虧、不怕吃苦、不怕惹人、不怕困難、不開后門、不打擊報復的“六不”思想,采取了階段截斷、獎罰分明、自報從寬、瞞報從嚴等措施,大力宣傳計劃生育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在全村形成了濃厚的輿論氛圍。
**年11月,高村在深入調查和自報的基礎上,將全村違背計劃生育情況進行了兩次張榜公布,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同時,制定了先干部黨員、后群眾,先繳罰款有獎、開后門說情處罰等制度,調動了計劃生育戶主動上繳社會撫養費的積極性。三天內,全村90%以上違反計劃生育戶主動上繳了社會撫養費。對于一些家庭經濟確實困難的計生戶,也主動定出了征繳計劃;對于釘子戶,鄉黨委、政府分別進行了起訴,由法院依法強制進行征收。目前,全村育齡婦女全部上檔卡接受鄉村管理,計劃生育工作走上了正規化道路。
(三)以整修村內道路為重點,努力完善村內公益事業。
針對高村群眾反映強烈的村內道路泥濘、坑洼不平等問題,村兩委班子制定了用三年時間實現全村通水泥路的目標,并計劃分三期逐步完成。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村兩委干部多方籌資60余萬元,于**年11月份開始對村內7000米主干道進行整修路基,為了把每一分錢都用在修路上,村兩委干部除租用大型鏟車修路基外,動員黨員群眾義務修路,并由兩委干部輪流帶領施工,確保了路基質量。**年4月,第一期3000米的主干道水泥路開始動工,經過50天的緊張施工,一條寬5米、厚20厘米、長3000米的水泥路順利完工。第二期工程由于資金缺口比較大,未能及時開工建設,村兩委在想方設法籌資的同時,又動員群眾對田間路進行整修,先后投入500個勞動日,整修全村長達2500米的七條田間路,方便了群眾的農業生產。**年11月,村兩委決定由村集體貸款18萬元、兩委干部自籌13萬元,于12月初完成第二期2000米村內道路水泥硬化工程。
此外,還針對村里變壓器、地埋線被盜和損壞,群眾澆地難等問題,采取村集體出資、農戶出工的方式,由村兩委干部和村電工具體負責,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對原4000米地埋線進行修復,并新埋地埋線300米,架明線1000米,徹底解決了群眾的澆地難問題。
(四)以村室建設為平臺,著力改善干群活動場所。以前,由于高村兩委班子長期癱瘓,原村室被人偷拆賣光,集體三臺拖拉機也被賣,致使村集體資產分文未有。要建新村室,談何容易。通過村兩委研究、村民議事會通過,報請鄉黨委、政府批準,采取招商引資方式,由個人出資16萬元,于**年11月建成一座兩層20間的辦公樓,底層10間由個人使用,上層10間歸村集體辦公使用,個人使用期限為50年,期滿后全部歸集體所有。新村室建成后,不僅解決了村內無錢建村室的難題,還新增設了黨員干部遠程教育室、文化活動室等場所,為群眾參加科技培訓、娛樂提供了方便。
(五)以改廚改廁為動力,全面推進村風文明建設。為了改善村內生態環境,村兩委班子充分利用沼氣建設這項利民工程的大好時機,要求每個村干部帶頭建沼氣池,并采取主動為群眾聯系施工隊、介紹建沼氣池的好處、算帳對比等形式,調動群眾建沼氣池的積極性。在兩委干部的帶動下,**年全村共建沼氣池107個,不僅節省了能源,還促進了庭院養殖經濟的發展。同時,還結合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把改善村風、弘揚正氣作為村里精神文明建設一項重要內容,成立了紅白理事會、老年協會等民間組織,制定了《村規民約》十三章,并細化成二十六條打印成冊,發放到每家每戶,成為村民的行動指南。
四、高村整治及發展變化帶來的啟示
1、村級組織手段弱化是后進村問題久拖不決的通病。
從村委會選舉和支部班子配套,到村兩委的日常運轉,都有組織不力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些與鄉鎮政府有關,有些與村兩委干部有關,也有些與村級監督缺位及村民表達個人意愿的渠道不暢有關。
2、村兩委缺乏明確分工是后進村形不成合力的根本。
黨的核心領導主要體現在組織上和思想政治方面,而后進村的基層黨組織往往踢開村委會,直接行使村委會的職能。更有甚者,村黨支部認為“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就是包攬村里的一切事務,而應由村委會負責的屬于村民自治范圍內的事務,卻由黨支部或支部書記一人說了算,村委會及村主任則成了擺設。也有相反的情況,就是村委會一方勢力強,村里事務都是村委會或村委主任一人說了算,黨的領導和監督職能無法落到實處。村里兩套班子一輪又一輪拉鋸戰中,矛盾和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難以解決。黨支部和村委會能否擰成一股繩,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
3、健全和完善村務監督機制是后進村發展的保證。
加強村級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和村民主理財小組的監督作用,應逐項逐筆對村兩委應當公開的相關事項進行監督,把村兩委的各項工作置于村民的監督之下,防止各種違規違法事件的發生。后進村往往是監督機構不健全,有的設置了相關機構和人員,但從未履行過職責,致使村兩委想公布的自己就公布,不想公布的就不公布。
4、加強基層干部和群眾的溝通是解決后進村的內力。
解決后進村的問題,歸根結底是要發揮村里自身的內力,應按照“三級聯創”要求,切實解決“合力”問題,做到“有人抓事”,并在班子建設上出新招,切實解決“能力”問題,做到“有人管事”。同時,要充分調動基層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挖窮根、破難關,推進后進村徹底扭轉“散、亂、窮”被動局面。